日本為什麼會進入“低慾望社會”?

進入“低慾望社會”,這個事情要從上世紀90年代的泡沫經濟破滅說起。

日本為什麼會進入“低慾望社會”?

三十年前日本的繁華程度

1968年,日本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974年石油危機後經濟短暫後退兩三年之後率先復甦,一路狂奔發展。80年代初以豐田為主的汽車行業、電子產業、精密儀器製造等壓倒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80年代末房價暴漲,人人都是大富翁,全日本的地價可以買下美國。日元的高匯率以及列車的極速發展,大公司買下了美國的各種高樓大廈、歐洲的藝術品和非洲的礦產,繁華景象讓世界各國眼紅。老百姓人人貸款買下了一套又一套的房子,不挑性價比高的買反而挑貴的買。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長久,反而來的措手不及。1992年日本股市最高點達到38000以上之後,便開始一路下墜,最低時甚至跌破7000點,大多數人一輩子的積蓄化為烏有,房價下跌至原本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但最無法忍受的是貸款的數額一分不變(舉個例子100萬的房子,首付20萬貸款80萬,最後房子價值跌到25萬,卻要付出100萬的資金)。

由奢入儉難,只能從節衣縮食開始長達數十年的還貸。貸款時期買的理財、奢侈品、房子車子甩賣都難以賣出,很多人把高價購入的房子租出,自己卻勤勤懇懇的工作、住單間,生怕被解僱導致自己的高額貸款無法償還。

日本為什麼會進入“低慾望社會”?

現在日本的絕大多數年輕人就是在經濟倒退、父母還債的背景下出生成長,目睹了父母一輩子的大起大落,對未來能否變得更好不抱有期望。知道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刺激消費的商家廣告誘惑也能抵抗的住。

日本為什麼會進入“低慾望社會”?

更收日本年輕人喜歡的高性價比品牌

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尤其是那些標榜著“中產階級消費方式”、“輕奢主義”的一些消費主義洗腦宣傳,更加應該保持警惕。


有想學習日語的朋友嗎,我整理了導師N5-N1的學習資料,私信我回復“收穫日語”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