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OCT检查——早诊断的好助手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OCT检查——早诊断的好助手

世界青光眼周(World Glaucoma Week)是世界青光眼联合会(World Glaucoma Association,WGA)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World Glaucoma Patient Association,WGPA)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2008年3月6日被选为首个“世界青光眼日”,从2013年起,世界青光眼日扩展为“世界青光眼周”。

2020年3月8日至14日是第十三届世界青光眼周。

从2008年开始,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每年的3月份都会举办科普及咨询等相关活动,以提高公众对青光眼的知晓和关注。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特组织专家撰写青光眼相关科普文章在线发布,提醒大众定期检查眼睛和视神经,保护视力。

青光眼是目前全球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青光眼可分为多种类型,无论何种类型,最终导致的都是视神经损害。这种损害在目前是不能恢复的,因此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控制,延误了病情,会对视功能乃至生活质量产生有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尽早发现和评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呢?视野检查一直是评价青光眼病变程度和治疗效果的经典指标。但视野检查是一个主观的心理物理检查,受不少因素干扰,且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可检查到的最早视野缺损时已有约40%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伤亡。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门较为新兴的眼科活体成像检查技术。一系列的研究证实通过OCT对视网膜的神经纤维层及黄斑节细胞厚度进行无创的客观定量分析,可准确反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程度。该项检查的一个明显优势在于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节细胞厚度这两个参数的联合应用,可以在青光眼病程早期,或在中心视野出现缺损前,准确地检测出青光眼相关结构的损害,对开角型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OCT检查——早诊断的好助手

(图片源于网络)

当然,青光眼OCT检查也存在一些干扰因素,如视盘结构的异常,高度近视等,有时也可能过于敏感。因此在分析一张青光眼OCT报告时,需要依靠医生的综合知识,不能简单的认为出现异常的变薄就是得了青光眼。其他一些眼病也会出现视神经损害,但青光眼往往会有特征性的OCT变化表现。此外,青光眼OCT上检测到的厚度变薄与中心视野的变化应该是相对应的。如果一个患者被检测出青光眼特征方位的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又在视野检查中出现了相对应方位的视野缺损,那么就要高度怀疑青光眼的可能了。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OCT检查——早诊断的好助手

(图片源于网络)


人们常讲“会说话的眼睛”,然而开角型青光眼却往往是“沉默的”。由于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隐匿,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那么如何早发现这类疾病呢?除了定期体检,青光眼OCT检查,无创,客观,是早期诊断和随访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手段。随着OCT相关技术和设备的进展,最新一代OCT不仅可以高速准确地进行视网膜的厚度检测,还可以扫描视盘的三维结构,分析视网膜的血流情况,在青光眼领域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价值。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眼科专科分会

执笔:

「健康说」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OCT检查——早诊断的好助手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