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8白如膚雪,清香悠長,軟而不綿,糙而不渣,窖水微黃,卻很清爽。夾一塊入口,細、嫩、軟、滑、香,可謂豆之精品,配上面條,再澆一漂漿水(酸菜),點上幾末亮色蒜蓉辣椒油,這就是虞關老少皆宜、盛得大家偏愛的豆花面便製作而成。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提起豆花面不得不說一下它的起源,虞關豆花面起源於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據老一輩口頭相傳,吳階鎮守仙人關(虞關在宋代地名為仙人關),蜀地物資一時難以運抵,軍糧所剩僅為黃豆,於是軍中火頭兵便將黃豆磨漿,製作豆腐,由於仙人關關前戰事吃緊,滷水點豆腐凝固的時間較短,形成了蓬鬆的豆花,便匆匆送到前線士兵的口中,士兵吃完大呼美也!從此豆花和虞關結下了不解淵源。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較長時間以來豆花面都是豆花和麵條分開食用,配上可口的小菜(涼拌香菜、泡菜、綠辣椒等),一口面、一口豆花、一口菜餚相伴而食,隨著關中(陝西)地區的漿水傳到虞關,虞關人民便將漿水(酸菜)、豆花、麵條相融合,放到一起食用,漿水的爽口、豆花的細嫩、麵條的勁道,摻雜產生了富有虞關區域特色的豆花節節面,這也算是地域特色的融合和創新吧。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豆花的製作,需挑選優質豆子,清洗乾淨,用傳統的石磨盤磨細成豆汁,用細紗布過濾完豆渣,大火將豆汁燒開,燒開的豆汁裝入容器,放入融化的食用膏(也稱滷水,虞關本地人一般用生漿水),小火慢慢加熱,一碗蓬鬆嫩滑的豆花便呈現在眼前。老手藝人最講究時間的把握,時間過短則成豆腐腦,時間較長便硬化為豆腐,因此時間必須恰到好處,當豆汁出現鬆散狀且凝固的表面有較多針孔時,便要及時撈出裝盤備用。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精挑細選、洗淨、泡好的黃豆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傳統的石磨盤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將黃豆磨細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析出的豆漿和豆渣混合體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磨細後的豆汁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過濾豆汁中的豆渣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過濾完的生豆漿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煮開豆汁,進行揚豆漿,這一步是為了讓豆漿受熱均勻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提前準備好滷水(虞關本地人一般用生漿水)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將事先準備好的滷水倒入煮開的豆漿中,進行點豆花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在熱力的作用下,豆漿中的蛋白質慢慢凝結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完全凝結後析出的豆花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蒜蓉辣椒是豆花的經典配料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熱油潑辣椒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製作好的蒜蓉辣椒油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手工面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豆花面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豆花面的傳統配菜(香菜、綠辣椒炒韭菜、泡菜、漿水)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另外還可以配上本地特色菜餚,臘肉炒土豆、涼拌折耳根(魚腥草)、酸蘿蔔

雖然豆花面的製作程序簡單,但穿越千年的時光味道縈繞在虞關鄉的家家戶戶,清淡雅俗的味道即是區域味蕾的標誌,也是虞關人民純樸的象徵。它不僅僅是食材融合散發的清淡,更是記憶中家的味道,無論出門的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家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鄉音未改,迴歸故里,來一碗熱騰騰的豆花面,總能給人以故鄉的舒心和溫暖,抹平流浪異鄉的點點苦楚。

虞關豆花面,傳統味道見證千年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