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名人堂——無錫:高攀龍

高攀龍(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雲從,南直隸無錫(今江蘇無錫)人,世稱“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東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遺書》12卷等。

萬曆十七年(1589年)中進士。後遇父喪歸家守孝。萬曆二十年(1592年)被任命為行人司行人。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高攀龍上疏參劾首輔王錫爵,被貶廣東揭陽典史。

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高攀龍辭官歸家,與顧憲成兄弟復建東林書院,在家講學二十餘年。天啟元年(1621年),高攀龍重獲起用,被任命為光祿寺丞。歷任太常少卿、大理寺右少卿、太僕卿、刑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

天啟六年(1626年),崔呈秀假造浙江稅監李實奏本,誣告高攀龍等人貪汙,魏忠賢藉機搜捕東林黨人。該年三月,高攀龍不堪屈辱,投水自盡,時年六十四歲。

崇禎初年(1628年),朝廷為高攀龍平反,贈太子太保、兵部尚書,諡“忠憲”。

高攀龍是東林學派的精神領袖之一,與顧憲成兄弟創建了東林書院。他在學術思想上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倡“治國平天下”的“有用之學”,反對王學(王守仁學派)末流的“空虛玄妙”之學。他認為“無用便是落空學問”,“立本正要致用”,把“治國平天下”看做是格物致知和個人道德修養的必然結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畢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因此後人評價他“居與遊無出乎家國天下”。

無論在朝在野,高攀龍時刻關注國家的命運,關心百心的生活。在邪惡面前捍衛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了崇高的氣節。他的思想與道德足以成為後世楷模。


江蘇名人堂——無錫:高攀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