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島:教訓慘痛,八十年代某棉紡廠疏忽大意引發嚴重火災事故


醉青島:教訓慘痛,八十年代某棉紡廠疏忽大意引發嚴重火災事故

青島紡織企業眾多,從國棉一廠直到國棉九廠,各有經營特色,其中的國棉六廠名聲最大,尤其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誕生了"郝建秀細紗工作法",讓六廠成為當時紡織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也是競相學習的榜樣。這種又稱"五一細紗工作法"的模式,極大促進了全國紡織職工的勞動熱情和生產積極性。

當然,任何企業、任何工作,都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沾沾自喜,每次進步也只是新徵程的開始。只有把以往的精神和經驗傳遞發揚下去,不斷拓寬、不斷提升、不斷推廣,才能始終保持榮譽和活力,讓優質成為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

今天要說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國棉某廠企業員工喪失責任心,導致的一次嚴重安全責任事故,這是青島紡織工業史上生產車間燃燒面積最大、教訓最慘重的火災事故。時間不能倒退重來,只有教訓和損失給人以警惕。

醉青島:教訓慘痛,八十年代某棉紡廠疏忽大意引發嚴重火災事故

1987年10月3日,國慶節剛過,此時已是接近午夜,紡一工場的"梳並粗"工段車間仍然燈火通明,六十名職工在緊張作業。傳統環錠紡生產線,包括"清、梳、並、粗、細"五道工序,"梳並粗"工段,就是其中的梳棉、並條和粗紗三道程序。"梳並粗"工段車間,當時設計為沒有實體隔離防火牆的大跨度廠房,總體面積為五千平米,主體結構為方木柱和鋼體橫樑支撐。

轉眼已是4日凌晨接近3點,緊張作業的工人們突然聽到廠房內不知哪裡發出一聲悶響,似乎是哪裡出了問題。大家停下手中的工作,抬起頭來四下觀看,只見三號濾塵器的網籠燃起明火,一股火舌竄出,很快從網籠內延伸到外面。

車間內放置的全部是各種棉織品原材料和半成品,一旦引燃不堪設想。職工們紛紛找來工具上前補打明火,還有人去外面找水。但是火勢越來越旺,直衝房頂,燒著了附著在屋頂的棉毛和木質建築材料,掉下來的火星,引燃了車間內的更多原材料,事情發生太快,已經不可收拾。接報情況的廠房領導,立即與當地消防部門聯繫報警。

醉青島:教訓慘痛,八十年代某棉紡廠疏忽大意引發嚴重火災事故

當消防隊員趕到現場,已經是凌晨三點十五分,距離起火過去了將近半小時,車間的頂棚是木料、油氈、石棉瓦作建築材料,已大部塌落,當天還有四五級大風,風助火勢,火借風力,車間內的一切可燃物不能倖免,火焰衝出房頂十餘米,很遠都能看到火光透天。

更糟糕的是,"梳並粗"工段車間所在位置,是整個生產廠房的中部,四周還有其它車間毗連,大火隨著風勢將連接的細紗車間和紡二車間,以及廠區辦公室引燃,形成蔓延之勢。經過一番撲救,大火終於在4時40分得到控制,5時20分撲滅全部明火,最終搶救保全其他廠區的財產。但是"梳並粗"工段車間五千平米廠房和150多臺紡織機器設備全部報廢,此次火災中有三名職工死亡,直接損失近百萬元,70年代末到整個八十年代,"萬元戶"已經是土豪的代名詞,可見損失之巨。

經過後續勘查,明火是從車間的三號濾塵器燃起。濾塵器的主要功能,是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棉毛集中吸收進行處理,防止毛粉飄散在空氣中,減輕工區汙染、保障工人健康,同時又防止棉毛爆燃,保證安全生產。

經過倒查,該工段三號濾塵器網籠內棉毛積累過多,職工清理不及時,造成雜棉沉積,濾塵器不堪負荷,加之濾塵器與梳棉機中間的吸風道內有螺帽、螺釘、墊圈等金屬雜物。這些雜物經過清點,竟有91塊之多。這些雜物被吸風機吸進濾塵器內,與吸風機葉片和風筒壁摩擦撞擊,產生火花,引起網籠內雜棉毛粉發生爆燃,導致了這次災難。

醉青島:教訓慘痛,八十年代某棉紡廠疏忽大意引發嚴重火災事故

此次事故的關鍵,客觀原因是濾塵器故障,主觀原因卻是管理人員責任心缺失。之前,三號濾塵器已經出現損壞跡象,但該工段的責任人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該工段《梳棉事故處理單》記錄,9月10日已經發現"3號濾塵器鏈條破損,固定螺絲緊不住";9月14日車間通知要求"儘快快解決3號濾塵器";9月15日記載"3號濾塵器鏈條光頭,請找原因"、"3號濾塵器風扇翅掛花後打出火星引起著火"由於處理及時,未發生事故;9月23日發生"3號濾塵器牙輪不轉"的問題。

由此可見,關於3號濾塵器的故障,從9月10日起已經連續發生,最嚴重時已經有火星引起著火的情況,但是直至10月4日發生事故,期間20多天的時間,始終沒有人檢修。所以說這是典型的對工作翫忽職守,消防安全上的麻痺思想,導致了大火的發生,致使發生國家財產和職工生命付出代價,責任者本人難辭其咎。

醉青島:教訓慘痛,八十年代某棉紡廠疏忽大意引發嚴重火災事故

(原創作品,版權屬於今日頭條"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圖文資料均來自互聯網公共資源,水平和資料有限,誠請指教)

更多原創文章,關注: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