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打击鄂尔泰

欢迎来到奇际,一起思维碰撞,擦出火花。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01 乾隆登基


1735年,雍正十三年,大学士张廷玉刚睡下,就被一道圣旨心急火燎的召回宫里,这时58岁的雍正已经不行了。


张廷玉让人从“正大光明”匾取下密旨,宣布四皇子弘历继承皇位。这个10岁才见到爹,平时没有什么太深父子感情的皇太子深深明白演技的重要性,得知自己即将登基当皇帝后不但没有表现出一丝高兴,反而哭的惊天动地,无数次挣扎,拦着不让人给父皇盖上棺材。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打击鄂尔泰


25岁就君临天下的乾隆很清楚,自己是高处不胜寒,手底下那些人从他坐上龙椅那一刻起看他的眼神都变了。他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死大权和荣华富贵,这些人臣会拼命的对他赞美乞恩,但是背地里都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自己要想坐得稳,既要利用这些官员为自己卖命,又要时刻警惕他们多年沉浸官海的野心和算计。


全国一共有两万名文官,七万名武官,如何管理和操纵这么庞大的官僚集团,对所有的皇帝都是一场无法回头的生死考验。对于皇权来说,最怕的就是官员们站山头,结朋党。


02 驭臣之术


乾隆四年时,工部申请了一笔费用,理由是修理太庙里的灯,为此申请了300两银子。这种事跟全国的奏折比起来如同九牛一毛一般,但是却被精力旺盛的乾隆给拎了出来,乾隆觉得既然只是修补灯具,如何会花掉300两银子?于是当面叫来工部官员对质。


工部和内务府一向滥报成了习惯,申请时多支点银两早已形成习惯,甚至多申请后按提点给内务府相关人等回扣,反正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面对皇帝突然的质问,工部大臣含糊其词的说是预支,将来实报实销,如果有多的就会退回来。


乾隆阴了一会脸,然后说,工部竟然如此欺骗的明目张胆,我查了所有的工部档案,没见过一次工部估价后退回银子的。


就因为区区300两银子,乾隆将整个工部的一干人等全都处理了一番,从尚书平保到侍郎阿克敦一律降级,其他人最轻的也罚俸半年。这件事乾隆有意小题大作,杀一儆百,消息传开后整个官场都为之一震,对年轻的新皇帝有了敬畏。


乾隆因为他人举报而罢免了一个叫魏廷珍的大臣,过了几年,大理寺卿陶正靖找到机会跟乾隆说魏廷珍其实为人正直,没有大过,丢官很冤枉,因为话说的很漂亮,当场摆的理由也很正当,乾隆就表扬了陶正靖说他敢于直言。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打击鄂尔泰


陶正靖这么被皇帝一夸,高高兴兴的就回去了。乾隆转身就开始琢磨陶正靖和魏廷珍的关系。他一查,发现陶正靖是魏廷珍好友的门生,这个魏廷珍的好友现任礼部尚书。这样结果就很清楚了,一定是礼部尚书为了帮魏廷珍,而找到陶正靖求他在皇帝面前说说好话。


接下来,乾隆传下圣旨,陶正靖官职降级,礼部尚书被罢官。


经过这么几次的交锋,大臣们发现,以往的官场手段和潜规则根本瞒不住皇帝,这位新皇帝爷是一个高智商,非常精明的主子。


乾隆在还未登基就通过读史书深入的了解到权术的驾驭,面对人臣,一方面既要迎合拉拢,又要不断的鞭打,这些人精才会对你既保持敬畏,又不得不为你干活卖命。


对权力威胁最大的几千年来都是官员勾结,结党营私,如果形成派别,不旦日常工作变得复杂棘手难以解决,就连处分起来也必须非常忌惮,搞不好还会以下犯上,朋党势力太过强盛严重时甚至会危机皇位。


如何防止大臣的结党是乾隆在位六十多年从未放松警惕的一件事情。


03 打击鄂尔泰


自雍正时期,鄂尔泰和张廷玉就是朝中位高权重的重臣。鄂尔泰是满洲人,在雍正时期担任内阁首辅,深得雍正的信任。张廷玉是汉族大臣,任文渊阁大学士,重大军国大事一定少不了张廷玉的决策。


一个是满族大臣,一个是汉族大臣,两个能人之间地位相同,性格差异巨大,互相看不起。在朝中渐渐就形成了满族大臣投奔鄂尔泰寻求庇护,汉族大臣在张廷玉的圈子里报团的局势。

雍正费尽心思打掉了年羹尧、隆科多,却不经意间培养起了鄂张两党。


乾隆最初发现两派的苗头,是在“苗疆叛乱”当中。


雍正十三年,贵州因为官府剥削发生叛乱,雍正因为对鄂尔泰不满,派出和张廷玉关系不错的张照前去处理。乾隆继位后,张照没有把精力花在平叛上,而是花大量的力气找当时鄂尔泰在贵州时的错误,并不断的上报给乾隆,希望能处置鄂尔泰。


乾隆一眼就看清了张照的真实目的,批复奏折严厉的说张照言语过度,私意图谋不轨,以平叛不力为由把张照调回来革了职打入牢狱,同时派与鄂尔泰关系不错的张广泗再去贵州。


鄂尔泰的朋党听闻此消息大喜,认为这是一个反攻张廷玉的好机会,很多鄂党纷纷上书揭发张照,张广泗也在贵州揭发张照,想把张照置于死地。乾隆此时却又态度大变,先是释放了张照,第二年又赐他内阁学士,官复原职。


乾隆五年,刑部侍郎职位出现空缺,乾隆第一个想到的是张照,但那个时候鄂尔泰不在朝,只有张廷玉一个人在皇帝身边,乾隆就一直拖到鄂尔泰回来后和他不经意的谈了这个事情,然后找个理由重新启用张照。


从这一系列操作中不难看出,乾隆是一个极度细致的人,每件事都在力保两方势力的平衡,如果今天打击了鄂尔泰,提拨了张廷玉的人,那明天就会找张廷玉的麻烦,再向鄂尔泰示好。


乾隆五年,乾隆在皇帝这个岗位上已经饱经历练,成功由见习转为终身合同工。他不再是一个面对大臣言听计从的人,对宠大的政治机器已经了解到每一个零件。对鄂尔泰和张廷玉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离不开,在处理事务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自主性和沉稳。


这时,他觉得自己坐稳了位置,是时候对鄂张的朋党开刀了。


永州总兵崔超潜因罪被刑部控制,鄂尔泰奏密折为其求情,乾隆听了他的意见从宽处理了崔超潜。没几天,乾隆就听见大臣们议论说这是鄂尔泰功不可没。这让乾隆对鄂尔泰非常的生气,既然是密奏,自己还支持了鄂尔泰,为什么消息还传了出去?


乾隆上朝时当众点名批评了鄂尔泰,说他处事不够谨慎,然后话话锋一转,冷冷的说现在朝内有朋党之争的势态,全体大臣要小心谨慎,不要越雷池一步。乾隆最后批评鄂尔泰细致之处不如张廷玉。


鄂尔泰斗大的汗珠一颗接一颗滴在地上,这是乾隆登基以来第一次当众公开批评自己,这意味着乾隆已经不是离了他就不行了,而且被乾隆尖锐的看出自己有朋党的势头,言语中带着杀机,他当即脸色大变,心惊肉跳。


鄂尔泰为人虽然谨慎,但心思不够细腻,被乾隆批评没多久,再一次犯下错误。


大清最黑暗的皇帝——乾隆 打击鄂尔泰


黄廷桂一向与鄂尔泰不合,但深受乾隆的器重。乾隆六年时,乾隆出巡,鄂尔泰以黄廷桂推荐的一个官员出了问题抓住不放追究其责任,并以最快的速度让刑部赶在乾隆回来前处理了这个案子,然后上奏给乾隆。他认为远在古北口的皇帝这时不会太在意,应该能混过去。


没想到即使在外出巡,乾隆批复奏折仍然非常认真。看到黄廷桂的问题,他马上就明白了背后的原因。回去后,乾隆把鄂尔泰和相关的大臣全部叫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的大臣看到都是与此案有关的人员在场,心里暗叫不好。


乾隆说,这个案子处理的简直是荒唐,这明明就是与黄廷桂关系不合的人利用问题治罪。然后质问鄂尔泰,这个案子趁我不在京时上报,又如此神速处理,是不是有意蒙混过关?


鄂尔泰吓的说不出来话,乾隆继续声色俱厉的说道,你是我手下最信赖的爱臣,没想到竟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我简直太失望了,如果不处罚,今后谁还把我放在眼里?


鄂尔泰吓的头磕的像小鸡啄米,嘴里不停的念叨,皇上英明,请皇上严加处罚。

经过这一次事情,鄂尔泰再也不敢在乾隆面前有丝毫的妄念,变老实起来。但是谁也没想到,倒霉起来,麻烦是会主动找上门的。


仲永檀是一个御史,做为一个言官,虽然手中没有大权,但是能天天挑别人的毛病向皇帝告状,让别的大臣不舒服。


仲永檀每天的工作就是专门挑别人的问题,然后上奏折给皇帝。乾隆一直以为仲永檀耿直敢于得罪人,就提拔了他。后来慢慢发现他更多的时候是找张廷玉一派的毛病,再一查,发现他竟然是鄂尔泰的门生。


有一次,仲永檀弹劾张廷玉那边的一个大臣,为此几次找到鄂尔泰的儿子秘密商量此事,结果没想到被人揭发出来。


乾隆这次怒不可揭,叫来鄂尔泰破口就骂,仲永檀做为一个御史竟然做出如此勾当,你还屡屡在我面前说他的好话,说他为人端正,这明显就是护党营私!乾隆顿了一下,冷静的说道,鄂尔泰,我以前能用你,今天可以宽恕你,以后还不能治你的罪吗?


鄂尔泰自知大祸临头,好在乾隆并不想当众撕破脸皮,他从轻处罚了鄂尔泰,却极其严厉的将仲永檀抓入监狱,暗中任其在监狱毙命。


这种处理方式,乾隆考虑的仍然是两党的平衡。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鄂尔泰一派处处小心谨慎,再也没有闹过事,直到病逝。鄂党也由强转弱,不再敢造次,直到鄂尔泰死后一哄而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