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云上》有感

“我爱你”

“我也爱你”

“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是你”

“我不会再爱其他人,像爱你一样地去爱了”

——不良生《云上》

今日应朋友推荐去书店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起初在家附近搜索到樊登书店,兴高采烈地去,结果似乎是个假地址,于是辗转奔赴两公里外的言几又。

《论语别裁》似乎很冷门,书店没有,近视的我戴着眼镜在书店胡乱翻看,最终拿起了不良生的《云上》。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与母亲的99件小事”。我每次写作,尤其是写生活中的琐碎事件,都显得过于啰嗦而苍白,于是抱着好奇和学习的心态来阅读这本书,一坐便是三小时。

这是一本儿子写给去世母亲的情书。在前言里作者这样写道:

我只是这世间一个普通的儿子,这本书就当是一个儿子写给他母亲的最后一封情书,倾诉着他对她的思念、愧疚、感怀与爱。写了很久之后,某一天像是恍然大梦,我忽然认识到这场书写的局限性。我以为能用纸和笔给母亲的一生做一些纪念,其实只是给了自己一场救赎。

我只是希冀在这样的写作里找到自我解答与解救,如同一场属于孤独者的,旷日持久的、看不到出路也无需出路的修行。它只能是我的一场自愈。

看到此,我读到的更多的是愧疚,可是真正在书中却是满满爱意。我这才发现,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这责,也会是自责。

我一直写妈妈都用母亲,在这本书中我才发现,原来妈妈比母亲要亲近得多。《云上》通过春、夏、秋、冬以及再相见五个板块来怀念妈妈。书中的妈妈是在三月十二号离开的,正月间,年后不久。作者通过这样的时间顺序来细写与妈妈生活中的小事,一笔一笔记录着妈妈的生平,完成了对妈妈的告白倾诉与深情献礼。

这本书语言平淡,没有过多地修饰,有的故事也没有叙述清楚,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但我依然用一下午的时间将这本书细览完,书中生活与我何其相似!我也有至亲深受癌症折磨,年龄一大我才懂那种与死亡搏斗的痛楚与害怕,我明白作者每次去往医院的胆怯,也深感每次挺过来的喜悦。当然,幸运的一点是我有一个健全的家庭,而作者跟着单亲妈妈从小居无定所历经艰辛。有时候得到太多反而不懂得珍惜,我想这也是作者如此爱妈妈的原因——我只有你,我最爱你,你是我的全世界!

我很羡慕作者能够向爱的人倾诉爱意,能够在最后关头对妈妈说我爱你,得到妈妈“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是你”的回答。现在在这个把爱随意说出口的时代,对真正的爱却羞于表达,像与别人聊天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说爱你哦三个字,可对于父母,就算是把你架上刑架也难以说出口。

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作者描写的很细致,超市里的打折小票、煮饭时怎么量水、教认前后猪蹄、给妈妈买了衣服哪件爱穿哪件不爱穿......很多很多,都是生命里难以磨灭的宝贵记忆。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自行车。作者在书中写到妈妈骑自行车载着他,他坐在保险杠上,结果他掉下来妈妈过了两秒才发现。这一情节有些好笑,也引起了我的共鸣。同样在我小时候,我妈妈骑着老式自行车载着我从外婆家回家。经一四十度的大弯,且遇道路修整,路上全是碎石,我又坐在保险杠上阻碍着妈妈拐弯,于是我们顺理成章的被咯翻了。我之前一直与朋友讲妈妈把我拉起来就对我说回去不要跟你爸爸讲,但当我再次回忆起当时的情节,妈妈神色慌张的问我有没有事。还有一段是写骑自行车上坡的,上坡载人费力,作者写到他与妈妈一人走路一人将车骑到前面一段,再等走路上来的人骑车到前面去,两人换着来。我想,作者与妈妈的感情真好,像挚友。

作者为什么会对妈妈感到愧疚?妈妈将最好的留给自己,但自己却有很多事对妈妈食言。“她以为只要将所有的苦果咽下,便可以盼来一个更长稳更甘甜的将来,就像所有的否极泰来、苦尽甘来、好日子总会等来——却没有了将来。”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这样,穷其一生把最好的给孩子,却对自己极度吝啬。

龙应台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也希望能陪年事已高的父母久一点,但现实生活却不断推着你向前走,越走越远。可是我知道,父母希望我走的稳健一些,甚至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