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為什麼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

一德格天1


西涼軍閥董卓應大將軍何進之邀進京剷除宦官,但何進因為大意反被宦官所害,而董卓倚仗兵威乘勢入主,一出手就是狠招,廢掉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朝野震動。那麼初來乍到的董卓為何要如此行事,個人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通過廢立皇帝而立威,震懾群臣,打破朝堂原有格局,躋身首席權臣。其二,通過廢掉漢少帝瓦解何太后的權勢,剷除最大的政敵。

董卓廢少帝立獻帝

董卓出身西涼,早年喜歡結交羌中豪帥,後從軍,由於戰績出色,一路升遷,但在打黃巾時吃了敗仗,被免職,之後朝廷為了鎮壓韓遂等人,又重新啟用了董卓,之後在朝廷大軍被圍情況下只有董卓用計率軍全身而退,被嘉獎為前將軍,封斄鄉侯,領幷州牧,成為封疆大吏。

而當時朝廷外戚與宦官的鬥爭已經白熱化,於是何太后之兄,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誅殺宦官,然而董卓兵馬未到,何進已經死於十常侍之手。於是董卓乘勢接管了何進的人馬,之後更是殺丁原,免劉弘,自封太尉。接著就廢掉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卓未至,進敗。中常侍段珪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將其眾迎帝於北芒,還宮。時進弟車騎將軍苗為進眾所殺,進、苗部曲無所屬,皆詣卓。—《三國志》

那麼董卓為何要如此行事呢,個人認為有兩個原因。

董卓初來乍到,憑廢立天子立威,震懾群臣,重組格局

董卓作為一個外來軍閥,想要在世家高官交錯縱橫的朝堂之上站穩腳跟是不容易的,雖然開始群臣是懾於兵威會假意臣服,但不是長久之計,如果按正常流程朝廷會表彰一下,然後董卓接著回去守衛邊疆,但董卓是個有野心的人,現在朝廷大亂,自己的實力無人能敵,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那麼怎麼樣才能立竿見影呢,答案就是廢立天子,這樣自己就理所當然的成為擁立新帝的首席功臣,可以將朝廷勢力重新洗牌,瞬間抹掉自己外來戶的劣勢,直接插隊成為朝堂第一人。

遂廢帝為弘農王。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三國志》

董卓廢掉漢少帝,還有一個深意就是去掉何太后的權柄

靈帝駕崩後,少帝繼位,何太后臨朝聽政。在漢朝外戚的實力是相當強大的,而我們可以從何進從一個殺豬的能當上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也可以看出這位何太后不是省油的燈。

孝獻皇帝諱協,靈帝中子也。母王美人,為何皇后所害。—《後漢書》

那麼身性狡猾的董卓必然知道誰才是自己稱霸朝野的最大對手,而如果直接除掉何太后,少帝必然記恨自己,那麼如果廢少帝,瓦解何太后的權勢,再立新帝,直接自己掌控大局,他不香嗎?而何太后正是陳留王的殺母仇人,於是在廢除少帝之後,董卓很輕鬆的就將少帝與何太后弄死了。自己也真正的成為權傾朝野的大拿。

總結:綜上所述,董卓作為一個外來軍閥,面對錯綜複雜的朝局,要想盡快站穩腳跟,必須施展雷霆手段,而為了震懾群臣,除去何太后的權勢,他選擇了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臨石觀海


中平六年,即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病重,至四月,劉宏去世,立十三歲劉辯為帝,是為漢少帝,漢少帝的母親何皇后便掌握了實權,這也包括劉辯的舅舅何進,這就以何進為首的皇親集團,以十常侍為首的宦官集團,開始了火拼。


這時候的東漢政權已經是名存實亡,皇親集團與十常侍往來過招、互砍,先是何進殺蹇碩,又是張讓、段珪幹掉了何進,最後又是袁紹、袁術反殺宦官,逼的張讓、段珪無路可走,只得挾持少帝劉辯和時做陳留王的劉協出宮,這一路顛沛流離,正遇上自隴西而來的董卓,當時董卓還帶了三千驍勇善戰的隴西鐵騎,這一耽誤的功夫,時任尚書盧植追來,直接將張讓、段珪二人殺死。

董卓於是押著少帝劉辯與劉協回宮,因為董卓與董太后同姓嘛,再加上董卓曾殺死何太后弟弟何苗,肯定不會再擁何太后的劉辯為帝了,於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如此這般,也正是董卓能掌控的住傀儡皇帝。

劉協登基後,董卓完全把持朝綱
,自封為丞相,覺得不過癮,又加封自己為國師,這些隴西鐵騎向來目無章法,便仗著董卓之勢,在洛陽城裡燒殺搶劫、姦淫擄掠,可謂是無惡不作,引得民怨沸騰,百官所恨,這就直接導致了十八路諸侯逐鹿中原,開啟了轟轟烈烈的伐董聯盟。《三國》各路英雄正是登場。


蘭陵不算黑


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主要是有以下幾方面:

1.身份西涼軍閥的董卓想在漢廷立威,怎樣能快速的立威呢,要錢董卓當時沒錢,說句不好聽的別說收買這麼多大臣了,董卓還沒有當朝的大臣有錢,對於大臣的恩情那就更不用說了,你一個郊區的將軍當朝大臣怎會受過你的恩惠!所以,董卓有什麼辦法在極短時間內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還有什麼比另立新帝更有效,皇帝是最高權威,是神,我現在連神都能換,你們這群士大夫我照樣能換,能殺,天底下還有誰不怕我的,無法拉攏,那就用恐懼震懾!

2.通過立新帝來說,他也不用想漢少帝的想法,畢竟廢了,可是他主張立漢獻帝對於漢獻帝來說董卓卻是他當上皇帝的頭號功臣!

3.既然新帝剛登機,根基跟定不穩,想必他能依靠的力量也只有董卓了!至少短時間內是這樣。使得董卓更好的管控政權!

4.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在內亂之時,劉協和他哥少帝劉辯在慌亂中逃跑的時候,被董卓的追兵追到了,14歲的漢少帝劉辯嚇得嚎啕大哭,然而身邊的劉協年僅9歲卻臨危不亂、應答自如,使得董卓對於小小的劉協有著不錯的印象!



小鬍子說歷史


漢少帝劉辯是東漢唯一一位被廢黜的皇帝。東漢末年,因為朝中外戚集團和宦官集團對抗激烈,漢少帝只能被迫出宮,等他回宮後朝中早已被董卓控制。董卓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不過董卓挾持漢少帝和漢獻帝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一定要廢除漢少帝,重立劉協為新任皇帝呢?實際上董卓這樣做,也是有著他的目的和原因,下面就來講講這段歷史背景。

董卓是三國時期的一大梟雄,只不過沒有笑到最後,便因為自己的殘暴惹來了天下人的不爽。董卓是有些本事的,早年便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後來更是利用了戰亂,得以進軍京城,當時董卓幹了一件比較轟動的大事,那便是把少帝給廢除了,轉立漢獻帝,那麼董卓為何要這樣做呢?仔細分析起來會發現原因不簡單,有多重因素。

首先,是因為董卓入京打的是平定戰亂,掃除宦官的旗號,但後來這些事情都做到了,那董卓一個地方官員再留在京城就有些不妥當了,所以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更好的留在京城的理由,董卓就扶持了漢獻帝上位,這樣他就有了扶持之功勞。這個功勞十分的大,董卓不僅可以繼續留在京城,而且也可以憑藉此功勞使自己的仕途之路一帆風順,順理成章的給自己升官。

其次,董卓也是為了看清局勢,想知道哪些大臣是十分忠心漢室,看他不爽的。因為他廢除少帝,勢必會惹來一堆人的反對,而這些反對的人,董卓就可以記在心裡面慢慢的收拾,算是為自己滅了一幫政敵,跟當年趙高指鹿為馬的手段有些相似,只不過沒有他那麼狠。

再者,當時劉協自幼就被董太后撫養,還有著董侯的稱號,而董卓也姓董,雖然他跟董太后沒有半毛錢的親戚關係,但董卓的出身並不算高貴,所以為了抬高自己,董卓便硬跟董太后扯上了關係。立漢獻帝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畢竟在董卓心裡面漢獻帝好歹也算是個本家,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姓氏的。

而且少帝當時雖然不怎麼聰慧,但已經13歲了,按古代人的年齡來算,再過兩年就可以結婚生子了,所以不算什麼小孩了。這樣的話,董卓想要掌權,勢必會跟少帝發生衝突,隨著少帝年齡的日漸增長,將會更加難以控制。而劉協就好多了,劉協那會才九歲,雖然只比少帝小了四歲,但這四歲卻足以區分一個孩子跟一個少年,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九歲的劉協三觀都還沒有建立完全,董卓自然更容易掌控一些。

最後,說實話漢朝的江山本就應該是劉協的,少帝因為在位時間太短,其實都不怎麼被史學界所認可為皇帝。當時漢靈帝臨死前根本就不喜歡少帝,反倒是特別喜歡劉協,早就想立劉協為太子了,但一直迫於何皇后以及何進的壓力才猶豫不決,導致死的時候也沒有立太子。

到其死前,漢靈帝也是將劉協託付給了蹇碩,但很可惜,蹇碩卻沒有成功殺掉何進,這就導致了劉協最終沒有辦法登基,所以說董卓立劉協,也算是變相的糾正了東漢的一段錯誤歷史。


多爾袞愛新覺羅


董卓死後是被點了天燈的。他腦滿腸肥。天燈燃燒幾天幾夜大快人心。不是罪大惡極的人不會受如此懲罰。畢竟夜宿龍床。行皇帝廢立事,天怒人怨還是有的。

卓素肥,膏流浸地,草為之丹。守屍吏暝以為大炷,置卓臍中以為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三國志魏書.董卓傳》

正史裡都說天燈光明達旦,如是積日,似乎這也是董卓咎由自取的鐵證了。那麼廢漢少帝,立漢獻帝,董卓這事辦的似乎更是不對了。

漢獻帝做了30多年的傀儡,完全把老劉家的臉都丟光了。所以董卓立了這麼個廢物皇帝,董卓肯定更不是個好東西。這更是成為鐵板釘釘的事了。

真相真的不是這樣的。

1.大漢的皇位到底應該是誰的?漢少帝劉辯還是漢獻帝劉協?

何皇后生子辯,養於道人史子眇家,號曰“史侯”。王美人生子協,董太后自養之,號曰“董侯”。群臣請立太子。帝以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協,猶豫未決。會疾篤,屬協於蹇碩。——《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一》

何皇后是正妻,皇子劉辯是嫡子,那立劉辯為太子是應該的。但是,漢靈帝覺得劉辯這個孩子“輕佻無威儀”,這個問題就嚴重了。

於是他就想立劉協為太子,這就涉及到了廢長立幼。

漢靈帝就把這個遺願告訴他的心腹宦官——蹇碩,想讓蹇碩立劉協為太子。

但是劉辯不但嫡子,他舅舅還是何進還是大將軍,蹇碩也犯難了——想遵從先帝遺志但是別個不同意。怎麼辦?

於是這個帝位之爭便開始了。


2.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董卓這個老漁翁粉墨登場了


大將軍何進必須立自己親外甥——劉辯為皇帝

皇帝心腹蹇碩為了漢靈帝遺志——立劉協為帝

這兩個人便打了起來。

結果是:何進殺了蹇碩,但是蹇碩手下還有的其他宦官們(十常侍)又聯合起來殺了何進。

本來事到這一步就結束了。皇帝也立完了,權臣宦官也都死了。似乎天下可以太平了。

可誰知何進在死之前給董卓下了個命令,讓董卓帶兵勤王(本來何進的想法是讓董卓支持劉辯的。誰知事情卻翻轉了)。於是故事又開始熱鬧了。


劇情翻轉:董卓與劉協“一見鍾情”

董卓帶兵來勤王,本來是來支持劉辯的,誰知道半路上遇到劉辯和當時的陳留王劉協。

董卓就問何進與蹇碩這個事的來龍去脈(這很正常,起碼要明白當前情況),這個時候14歲的皇帝劉辯,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說。

而九歲的陳留王劉協倒是不怯場,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的是清清楚楚。董卓大喜,就有了立新皇帝的想法

卓與帝(劉辯)語,語不可了。乃更與陳留王(劉協)語,問禍亂由起;王答,自初至終,無所遺失。卓大喜,乃有廢立意。《後漢書.本紀.孝獻帝紀》

從這看,董卓倒是一個堅決支持先帝遺志的好同志了。

人心的變化總是隨著權力而變化

這個董卓有了擁立之功後,他變了。

殘忍不仁,遂以嚴刑脅觽,睚鴺之隙必報,人不自保。至於奸亂宮人公主。焚燒洛陽宮室,悉發掘陵墓,取寶物。卓誘降北地反者數百人,於坐中先斷其舌,或斬手足,或鑿眼,或鑊煮之。——《三國志卷六•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

先是嚴刑峻法,睚眥必報;

再是奸亂公主,焚燒宮室;

又是發掘陵墓,盜取寶物;

然後斷舌斬足,鑿眼鑊煮;

於是殘忍不仁,凶逆如此。

董卓的形象就是這樣一步步自己毀了的。


曾經他也是個英雄,夠得上進入《三國英雄志》的標準。

《漢末英雄記》中明確記載:

卓數討羌胡,前後百餘戰。

最後卻迷失在了權力的漩渦中。

董卓倒是真正踐行了: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管他死後千夫所指,洪水滔天。



少校柳下惠


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除了通過此舉向朝廷內外宣告自己已經掌握了朝廷生殺大權,把自己放到朝臣的對立面,完全沒有任何好處。


當時,靈帝去世不久,何皇后所生的少帝即位。掌握大權的大將軍何進希望藉此機會,徹底清除宦官勢力。這時,袁紹建議何進徵召外地軍閥進京,打壓宦官勢力。於是,何進就徵召幷州牧董卓進京以為外援。就在董卓進京的路上,京城形勢發生了變化。因為走漏消息,何進被宦官們設計殺死。宮中打亂,袁紹等人趁機發兵大殺宦官,不論老幼全部殺死,甚至一些沒有鬍鬚的人也被誤殺而死。正是如此,宦官勢力被徹底清除。 董卓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入了洛陽。



當時,董卓帶的士兵並不多,僅三千多人,害怕眾人不服。他讓士兵們晚上從四個城門出去,早上在敲鑼打鼓京城,並宣稱西涼又有兵來到。人們都認為董卓士兵多得不可勝數。因為大將軍何進 、車騎將軍何苗兄弟二人被殺,兩人的部眾沒有了歸屬,也都歸附了董卓。這時,董卓成為了朝廷的最強勢力,很快就掌握了實權。

董卓掌握了朝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廢少帝而立獻帝。 《三國志》記載“遂廢帝為弘農王。尋又殺王及何太后。立靈帝少子陳留王,是為獻帝。” 不僅把少帝廢了,改封弘農王,不久又把他和何太后一併殺死了。這時充分證明了董卓在東漢末年政壇上隻手遮天的權勢。但是此舉確實對他百害而無一利。當時,對於董卓來說,確實是很好的機會,從東漢中期以來,一直外戚和宦官輪流掌權。這時,兩股強大的勢力都已經完全被徹底清除。外戚被宦官殺死,宦官在動亂中被徹底剷除。朝政出現了真空。如果此時,他能輔佐少帝,穩定朝局,那麼他就可以成為東漢的霍光。他想成為王莽,他卻把一個糊塗的少帝廢去,而立一個聰明的獻帝,無疑是給自己的篡權找麻煩。畢竟糊塗的少帝比聰明的獻帝更好駕馭。


董卓行廢立之事,無非當時自己進京驟然掌權,害怕朝臣不服,而行的非常之舉。但此舉對於只有軍事實力,而毫無政治根基的董卓來說,直接把朝廷內外大臣推向了自己的對立面,給了那些陰謀家討伐自己的口實。朝廷內部的大臣像王充等敢怒不敢言,只能暗地裡拉攏反董勢力。外部的袁紹、橋瑁、曹操等人更是聯合討伐董卓。除了為人殘暴,擄掠百姓,擅行廢立之舉可以說,是導致董卓滅亡的重要原因。
其實,對比之後的曹操,就可以看出兩者高下立顯,同樣是在朝廷最困頓時候,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好好的供養著,以天子的名義招攬了大批的文臣武將,並四處征伐,最終成就三分天下。


一壺清茗品春秋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董卓想入主京城,而要入主京城最好的藉口便是扶持皇帝。

當時的漢朝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漢朝了,自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早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在董卓入京之前,漢朝廷便已經混亂不堪。

一、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劉辯,何氏所生,一個為劉協,馬氏所生,其中劉辯為嫡長子。

按理說,以嫡長子繼承製的方式,在漢靈帝之後該繼位的是劉辯。

但是漢靈帝卻對庶子劉協情有獨鍾,也是因此,在漢靈帝將死之時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立劉辯為帝。

189年,漢靈帝在駕崩前將廢嫡立庶一事交付給了蹇碩。關於此事,其實是有疑問的,漢靈帝在生前都不敢辦廢嫡立庶一事,怕遭人反對,更何況是死後呢?

帝以辯輕佻無威儀,欲立協,猶豫未決。會疾篤,屬協於蹇碩。丙辰,帝崩於嘉德殿。——《資治通鑑》

後蹇碩也是為立劉協為帝,想用伏兵把劉辯的舅舅何進殺掉,但此事卻不知如何被何進知曉了。

於是何進為了保全自己便傭兵不朝。蹇碩也是對這樣的何進毫無辦法,不得不讓劉辯即位。

ps:何進在朝中勢力很大,蹇碩想不讓劉辯即位,必須得幹掉何進。

在劉辯即位之後,何進作為皇帝的舅舅,地位自然水漲船高起來了,為了報蹇碩之仇,他殺死了蹇碩。

二、

蹇碩是一宦官,當時因宦官專權的緣故,他們在朝中可謂是隻手撐天,何進在除了蹇碩之後,便開始計劃除掉那時所有的宦官。

又因何進自己實力有限和同朝共事的原因,他不得不請人來做此事,以達到借刀殺人的目的。

於是,何進寫了一封信,寄給了割據西北的地方軍閥董卓。

而董卓在此之前也一直希望可以入主京城,享受一下京城的榮華富貴,現在收到何進的求助信,正好可以達到一箭雙鵰的目的。

然後董卓就帶了三千兵馬,風風光光的開始趕路了。

但在董卓進京之前,朝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何進因想除宦官的事蹟敗露,反被宦官們設計殺害。在何進死後,何進的部下袁紹不顧三七二十一,把朝中的宦官全部殺光了,這時朝廷以開始大亂,相互殺戮。

後在189年,董卓到了京城,之後便發生了廢漢少帝,立漢獻帝此事。

三、

關於董卓為何要廢舊立新,我覺得那個時候確實董卓最好的機會,為什麼呢?

1、朝中已經沒有手握重權之人。

在之前,漢朝廷中有兩個人手握大權,一個是劉辯的舅舅何進,另一個則是以蹇碩為首的宦官們了,但是現如今隨著何進和宦官的死,朝中已經沒有那樣的人了,在加上朝廷大亂,這個時候董卓無疑是最有機會掌權的。

2、劉協的存在正好可以幫到董卓。

董卓想要掌權,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和皇帝搭上一些關係,而當時漢朝的情形又非常適合董卓,於是便有了廢舊立新這一舉動。

總的來說,董卓廢漢少帝,立漢獻帝的好處是大大的。


千古君


如果漢少帝在位,何太后作為漢少帝的第一監護人,自然可以凌駕於董卓之上,而且大家自然也會通過支持何太后的方式制約董卓。因為,不論董卓在政府取得多高的職位和地位,從法理上也比漢少帝的第一監護人低一頭。

而廢立皇帝的結果,顯然是讓小皇帝的監護權落到了董卓的手裡。因為漢獻帝的監護人(蹇碩、董太后)早已被何進除掉了。而且在阻止漢獻帝繼位併除掉漢獻帝監護人的時候,那些士大夫集團的主要成員也脫不了干係。在這種背景下,劉協的監護人自然只能由董卓充當。

更主要的是,漢獻帝雖然很聰明,但是他當時只有9歲,還沒到親政的年齡,國家大事自然由監護人一力承擔。董卓就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



東方創為


首先,是因為董卓入京打的是平定戰亂,掃除宦官的旗號,但後來這些事情都做到了,那董卓一個地方官員再留在京城就所以為了給自己找一個更好的留在京城的理由,董卓就扶持了漢獻帝上位,這樣他就有了扶持之功勞。

其次,董卓也是為了看清局勢,想知道哪些大臣是十分忠心漢室,看他不爽的。因為他廢除少帝,勢必會惹來一堆人的反對,而這些反對的人,董卓就可以記在心裡面慢慢的收拾,算是為自己滅了一幫政敵,跟當年趙高指鹿為馬的手段有些相似,只不過沒有他那麼狠。

再者,當時劉協自幼就被董太后撫養,還有著董侯的稱號,而董卓也姓董,雖然他跟董太后沒有半毛錢的親戚關係,但董卓的出身並不算高貴,所以為了抬高自己,董卓便硬跟董太后扯上了關係。立漢獻帝也有這一方面的原因,畢竟在董卓心裡面漢獻帝好歹也算是個本家,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重視姓氏的。

而且少帝當時雖然不怎麼聰慧,但已經13歲了,按古代人的年齡來算,再過兩年就可以結婚生子了,所以不算什麼小孩了。董卓想要掌權,九歲的劉協三觀都還沒有建立完全,董卓自然更容易掌控一些。

最後,說實話漢朝的江山本就應該是劉協的,少帝因為在位時間太短,其實都不怎麼被史學界所認可為皇帝。當時漢靈帝臨死前根本就不喜歡少帝,反倒是特別喜歡劉協,早就想立劉協為太子了,但一直迫於何皇后以及何進的壓力才猶豫不決,導致死的時候也沒有立太子。

到其死前,漢靈帝也是將劉協託付給了蹇碩,但很可惜,蹇碩卻沒有成功殺掉何進,這就導致了劉協最終沒有辦法登基,所以說董卓立劉協,也算是變相的糾正了東漢的一段錯誤歷史。


戰鬥大黃蜂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下呈現君弱臣強的局勢,尤其到了漢靈帝的時候,外戚和宦官的權力越來越大,外有何進,內有十常侍,天下早已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了。

後來漢靈帝駕崩,留下劉辯和劉協,劉辯登基,史稱少帝。劉辯是個活在夾縫中的皇帝,被十常侍和何進夾在中間,自己早已是個名存實亡的皇帝。這兩大集團搞事情,把劉辯甚至都擠出了宮,又被曾經袁紹建議入京的董卓所脅迫,風雨飄搖中以為抓住了一根稻草,其實是另一隻惡狼的尾巴。

董卓來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廢了劉辯,另立劉協為帝,這件事怎麼看呢,首先,相對於劉辯來講,劉協比較聰慧一些,而且年紀稍微小一點。曾經漢靈帝有意廢長立幼,但是沒有辦成,這些顯性和隱性的條件給了董卓口實。

董卓廢漢少帝,離陳留王劉協為帝有這麼幾個原因,

第一個董卓被“引”京勤王,如今皇室衰微,朝廷內外隱隱約約幾股勢力漸漸崛起,董卓如今得到如此條件,理所應當的利用一下。剛來到京城,首先要找到一個靠山,最大的靠山就是皇帝,可少帝是別人捧起來的,跟自己不親,只有自己建立起來的勢力才能真正的順從自己,達到“挾天子”的目的。

第二個就是立威,董卓響應號召,帶領自己的西涼軍浩浩蕩蕩的入京,天下都知道“槍桿子裡出政權”,董卓就是要讓這些個文武百官清楚一下,自己以後就是漢天下真正的領導者,這廢帝之事,自己就能做主,何況這天下。

第三個就是董卓來京的第一步還是站穩腳跟,因此他需要掃清所有阻礙他掌權的殘餘勢力,無論是蹇碩或者是張讓的宦官勢力,以及何太后的外戚勢力他都要一掃乾淨,打好自己的權力基礎。董卓逼死少帝,殺了何太后就是最有力的說辭。

第四不管劉協聰明與否,他和劉辯在一個軍閥頭目眼裡,還不是兩個乳臭未乾的黃毛小兒,至於劉協稍微有主見膽識一點,也恰如其分的給了董卓“為江山社稷著想”的說辭。另一方面,這兩個誰是皇帝無所謂,重點是背後的勢力,劉協顯然要白的多,一個沒有勢力根基的傀儡皇帝放在董卓面前,為何不立?

話說回來,劉協確實也是有想法的皇帝,不過可惜長大之後他的身邊是曹操,而不是董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