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近日,由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安家》正在热播,关于“房子”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观众在观剧时大笑、叹息、感动、愤怒。


虽然电视剧讲述的是卖房子的故事,但其中反映出的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同样引人深思。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

从一开始就赢了


说起电视剧里最令人讨厌的角色,当属女主房似锦的母亲了。


在别人眼里,房似锦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985毕业高材生,金牌业务员。


但是,在她母亲出场后,她这样重新介绍了一遍自己:“你好,重新认识一下。我是房家要扔在井里头没死成的老四,房四井。”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因为不是男孩,她的亲生母亲想把她淹死。


她从小不受父母善待,读书时,能考县重点,却被母亲逼着出去打工。工作后,却被母亲要求拿出100万给弟弟买房。


因为拿不出这么多钱,她的母亲就在女儿工作的门店闹事,去出租房门口堵人,害得女儿被停职。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这样的母亲简直就是女儿身上的吸血鬼,把女儿榨干不算完,还要吃干净她的骨头。


虽然现实中像“房似锦她妈”这样的父母并不少见,但更多的父母让人心暖。


最近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张图让人动容。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河南洛宁,因为要上网课,家里没网的女孩每天到村支部门前,蹭网学习。


借着一张破烂的课桌,和一束昏黄的灯光,女孩认真学习,而她的父亲默默蹲在角落里陪伴着她。


有这样一条高赞评论:“在农村,能这么重视女孩学习的父亲不多了。”


农村的女孩能读完初中就不错了。大部分女孩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再后来结婚生子,如果碰上丈夫混蛋、婆媳关系差,那一辈子都会在绝望中度过。


这个女孩足够幸运,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哪怕在日后遭遇社会不公时,对现实再心寒,内心也会有一丝安心和底气去对抗。


女排姑娘朱婷,出生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被初中班主任推荐到周口体校时,每年的学费要上万元,这对一个贫困家庭无疑太难了。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朱婷不想上了,可是,她父母没有同意,挨家挨户去借钱。


而父母的支持也使朱婷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训练也更加刻苦。


里约奥运会,朱婷惊艳世界排坛,全部8场比赛独得179分,当选MVP。


得不到父母支持的孩子,一生都活在阴影和自卑里。有父母支持的孩子,内心随时都充满光明和爱。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教育的回报不只在金钱

要看得长远


《安家》最先出场的“买房子的人”是一对博士毕业的小夫妻,看了很多房,但手里钱不够,犹豫不决。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另一对“买房子的人”是开包子店的夫妻,看中了房子二话不说,直接全款买房。


很多人关注的点是“读到博士还买不起房,读书是否有用?”


却忽视了父母是博士和父母是开包子店,两种家庭教育的区别。


首先,卖包子能全款买房是没问题的,是夫妻俩起早贪黑辛苦赚来的,但正因为辛苦赚钱,把孩子的教育抛在了一边。


这对夫妻用前半生赚来的血汗钱买了房,可是儿子却在房产证上加上没结婚的女朋友的名字。


他们想住进新房,却发现儿子的丈母娘先住进去了,自己倒像个串门的客人,儿子瞧着这一幕,只说了句,“你们先回去吧。”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教育的回报不能只看当下,要把视线放长远点。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格局,父母的知识财富也能让下一代走得更远。


广西730分的理科状元杨晨煜,父亲在广西水利厅工作,母亲是广西医科大心脑疾病专家。


考进清华的武亦姝,父亲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调查:

2007-2016年来自教师家庭的高考状元占总数的35.09%,

其次是公务员家庭,占18.62%;

工人家庭占11.39%;

工程师家庭占12.62%,

农民家庭占10.16%,

其余为医生、律师、金融、证券、财务等职业家庭。

高知家庭有实力、有能力去教育孩子,为孩子的人生助力。而普通家庭即使有心,但在教育孩子这一块始终有点落后。


你读书带来的眼界,你给下一代的教育,这些软实力是用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父母吃苦

是为了让孩子少吃苦


《安家》中有洁癖的王自健为卖房忍着恶心擦马桶;985带客户看房等到深夜,还被客户骂;小楼学房似锦,厚着脸皮不停给客户打电话。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光鲜亮丽的成年人,背后藏着的苦与累,不去仔细探寻,根本无从得知,因为都不愿意把自己苦的一面展示给朋友或家人看到,所以成年人经常报喜不报忧。


没有人愿意吃苦,吃苦也都是逼出来的,出人头地要吃苦,养家糊口也要吃苦,只有吃了这些苦,才能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


邻居家的伯伯,早年在外面开货车,出了事故,腿上落了病,他的老婆照顾了他一段时间就跑了,留了一双儿女给他。


因为腿脚不方便,伯伯只能在外面捡垃圾卖钱。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在街上转悠,随时捡起人们扔的垃圾。


因为贫穷,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好的棉衣,手上全是冻疮,面容也比同龄人显得苍老些。平时就五毛钱一袋的榨菜和馒头混着吃,用了好几年的搪瓷碗也掉了漆。


有人劝他别去了,年纪大了,有点闪失可就完了。可是他说,娃娃还得念书。


看着他坚毅的眼神,大家也不再劝了,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多帮助一下。好在他的儿女们很争气,在班上都是前几名。


艰难生活带来的辛酸,父母那一辈早已尝过。正因如此,他们哪怕自己多苦多累一点,也要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将来轻松点。


这种辛苦不是口头上每天叨叨叨“为你好,为你好”的逼迫,不是“父母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神经质的情感施压。


而是一代人为下一代人的温情付出,是信任,是爱与希望。


《安家》里的教育真相,折射出天下父母的缩影,值得一读


《安家》还在热播,其实卖房子里的门道与我们的生活非常相似,不仅是为人处事,也有家庭教育。


希望大家在追剧的同时,在这段疫情时间,多思考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同样是在家,有的家长和孩子相处不好,有的相处融洽,这都反映出,家长平时的教育有没有到位。


高考,考孩子也是考家长。家长熟练应对,孩子也能从容应考。


真正的教育,永远都是以身作则,而不是歇斯底里的疯狂怒吼。


不要等孩子大了才补课,不要等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后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