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闻问切”四诊中我们首先学习望诊,什么叫望诊?望诊,是指医生通过视觉对人体的全身、局部及排出物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

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扁鹊见齐桓侯》的故事家喻户晓,扁鹊初见齐桓侯时只看一眼就知道齐桓侯有病,凭的就是他望诊的功力。俗话说的“百闻不如一见”,用眼睛去观察可以了解到很多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很好”,“气色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望神。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应该有这样的基本功。当他的目光接触到病人时,就应对病人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所说的“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

具体来讲,望全身情况包括望神、色、形、态四个方面,望局部情况包括望头面、五官、颈项、躯体、四肢、二阴及皮肤等,望舌包括望舌质、舌苔两部分,望排出物包括望分泌物、呕吐物及排泄物等。另外,儿科还有望食指络脉的专门诊法。我们今天主要给大家讲解望神,望色,望形态。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神”


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神气盛衰诊断病情的方法。神是什么呢?在中医里有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的区别。狭义的神是指的神志,指我们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精神状况等。我们在藏象学说里学到过“心主神明”,这里的神就是神志。广义的神,我们把它叫做神气,它是整个生命活动的总体状况,一个总印象。比如我们说一个人神采奕奕,这就是一个总的印象,神气很旺盛。我们望神,既包括对神气,也包括对神志的考察,是一种综合判断,来了解生命的整体状况和判断病情。

通常情况下,一个合格的中医师当他的目光与病人短暂接触时,就应对病人的健康状态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就是“一会即觉”或“以神会神”,这也是医生的基本功。例如:一个体格很健壮的人来看病,一般来说虚证较少;肥胖的人可能痰湿较盛;瘦人可能阴虚火旺多见等。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没有学过中医的人,在与人接触的时候也能感觉到对方“身体很好”,“气色很好”,这实际上就是望神。

一、望神的主要内容

望神时观察的要点是眼神、神情、神色、和神态来进行观察。

1、眼神

眼神是指神在眼的色泽、形态方面的表现。目聚五脏六腑的精气,目系通于脑,为肝之窍、心之使、神之舍。所以,两目最能传神,望神尤其注重望眼神。目色的清浊,目光的明暗,眼球运动的灵活或呆滞,瞳仁大小的调节等方面都能灵敏地反映神气的盛衰存亡。《形色外诊简摩》说:“凡病虽剧而两眼有神,顾盼灵活者吉。”可见望眼神在分析疾病轻重,预测病情转归方面的重要意义。

2、神情

神情体现在精神意识、思维和表情等方面。具体表现在疾病过程中神志清楚还是昏糊;思维有序还是紊乱、应答反应灵敏还是迟钝,表情安详还是烦躁或者淡漠等。

3、神色

神色是神在色泽方面的体现。《医门法律》说:“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色随气华,神以气养,色泽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和功能的强弱。舌、面、唇、爪、发等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色泽,均以荣润含蓄为有神,枯槁晦暗或鲜艳、暴露为失神。

4、神态

神态是指神在形体或姿态等方面的表现。如形肉丰盛还是羸瘦;姿态自如还是强迫状;动作协调自如还是迟钝、失调甚至失控等。

此外,神气的盛衰还可表现在言语、声音、气息、饮食、舌象、脉象等多方面。其中望诊是观察神气盛衰存亡的主要方法。但还必须结合闻诊、问诊和切诊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才能对神气的盛衰有全面的认识。

二、神气盛衰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

1、得神

得神就是有神。有神的表现,要归纳起来,那就是眼睛是灵活的,精彩明亮;面色是荣润,含蓄不露,有光彩;神志清晰,反应灵敏,表态自然;语言清晰、呼吸平稳等等。有神的意义在于说明精气充足、充盛,身体健康,神是旺盛的,体格是健壮,说明这个人健康,没有病,或者是有了病的时候,也说明他的精气未衰,病比较轻,容易治疗,预后比较好。

2、少神

少神,也叫作神气不足。表现为目光比较呆滞,乏神,没那么精彩、明亮,显得目光有点呆滞。这种情况说明精气轻度不足,机体功能较弱。如果有什么病的话,多半是虚弱类的证候,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气亏虚,或者是病情邪气虽然下去了,正气还没有完全恢复。

3、失神

失神又叫作无神,神已经失掉了,丧失了。这是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这个失神里面又分为两类情况,一类叫作精亏神衰而失神,病人表现为面色晦暗、暴露;意识模糊、神志昏迷、反应迟钝;或者形体羸瘦,手撒尿遗,呼吸微弱,二便都失禁了。中医里讲五竭:口张、目合、手撒、遗尿、神昏,这都是一种败症,不好的表现,这种病人一看,我们说这是失神了。这种多半属于久病、重病。

第二类情况是邪盛神乱而失神,也就是神志也不正常了,这种是因为邪盛导致的,比如热病心神、痰蒙心神等等。对于失神的表现,古人形容为,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这些词语是十分形象的,循衣摸床,就是神志不清楚了以后,这个手在床边上、衣服上到处摸摸弄弄。撮空理线,手在外面动,好像疏理线一样的,有的病人老用手这样扒,实际上是神志不清楚的一种反映。这种多半属于急性的重病,病的时间可能不太长,整个体质状况比前面那个应该好一些,但是有邪气,热闭心神、痰蒙心神、风痰蒙蔽心神这样一些原因所导致的。

4、假神

假神就是在病情很危急、危重的情况之下,反而精神振作,好像神识已清楚,胃口也好了,面色也好看,这些其实是一种假象。这时病人的脏腑的精气衰竭,正气将脱,阴不敛阳,虚阳浮越,阴阳即将离决的一种表现。用老百姓的话来说是回光返照,残灯复明。这个灯没油了,快要熄了,最后亮一下。假神是临终的一种征象,要引起高度重视。

总之,在疾病过程中,病人的神气由得神向少神、失神变化,标志着脏腑精气逐渐亏损,乃至衰竭,病情由轻变重;反之,提示脏腑精气逐渐恢复,病情减轻,邪去正复。故临床上观察神气盛衰存亡的变化,对了解病情,推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望色”

望色是通过观察人体皮肤、黏膜和其他体表组织器官的色泽,诊断疾病的方法。凡是我们能望到的,头发、面部、口腔、呕吐物、大小便等等,凡是有颜色反映的,都属于我们望色的范畴,所以叫做色诊。


一、色为血色,泽为气华


面部的血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所荣。所以望面色就可以诊察脏腑气血的盛衰。患者给大夫呈现的最直观的疾病信息就是面部的颜色与光泽。健康的常色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是光明润泽,不管你任何颜色出现都有光明润泽的特点;再一个是含蓄,不是暴露在外面,所以是光泽含蓄这四个字。就我国人正常面色而言,基本为微黄红润有光泽,但由于体质、地理环境以及季节气候、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面色会有略黑或略白等不同,但只要明润有光泽,都属于正常范畴。这说明有神气、有胃气,一种健康的表现。常色,即使有病,也是新病,比较轻,气血足,阴阳调和。


二、五脏盛衰兼五色

中国古代将颜色区分为青红黄白黑五种,分别和五行相应。《灵枢·五色》篇讲: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又讲: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古人的这种认识,临床上具有借鉴意义。


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赤色也就是红色。赤色主病有三个方面:这一个是实热证。比如满面通红,或者皮肤上的疱疹痈疮,都是热盛导致的;第二个是阴虚证,这种典型的表现是两颧潮红很明显;还有一个叫戴阳证,有个词叫“面红如妆”,面色本来是苍白,但是又突然出现红色,像化了妆,打了腮红,这是戴阳证。这是比较(特殊)的。


白色,白色主虚证:虚可以是什么虚?血虚、气虚和阳虚都可以,血虚是第一要考虑的。也可以因为寒。当面色淡白,面色稍微淡一点,稍微白一些,没有正常人那么红,是气虚;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是血虚;第二是面色白,有一点泛光,这说明是阳虚有水湿内停的表现;第三个是苍白,白中带一点青色,那说明亡阳、血脱和寒盛,这种病情就比较严重了。


第三个是黄色。黄色的主病是脾虚和湿证两种。发黄的面色就给人一种很虚弱的感觉,往往是脾胃运化功能不好,气血生化无源,脏腑肌肤是于濡养所导致的。黄胖,就是面黄而虚浮,除了脾虚以外,还可能有湿存在。黄色最明显的、最突出的病变是黄疸。

青色。青色的主病有五个: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比如临床上常见的疼痛,如心绞痛,患者经常会出现面色青黑,手足青冷。小儿高热,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周围最容易观察到,往往是惊风的先兆。肝病也常见青色,这是因为肝病最容易出现气滞的情况。

黑色。它和青色的主病有相同的地方。一个是寒证,一个是血瘀,一个是疼痛,但是它不同的地方就是肾虚,水饮。面黑暗淡,提示肾虚精亏。面色黧黑肾阳亏虚。什么是黧黑呢,就是黑,带有一种泛光。第三个是眼眶周围发黑,很明显,是肾虚水饮,寒湿带下。


“望形态”


望形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身形、动作、姿态进行诊断病症的方法。望形态分为两个部分,望形和望态,形是形体,态是姿态。望形态是通过望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及异常的动静姿态,以测知病情的一种诊法。

形体有壮和弱之分。体壮,是形气有余(的);体弱,是形气不足,这是强和弱。除了强弱以外,形体还分为胖和瘦。胖人、肥人多痰、多湿;过于消瘦,瘦人多火,也可能是精气血的亏虚。在临床上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的人,多属形盛气虚,阳气不足,从而痰湿内盛。形体消瘦之人,易出现脏腑实热证,外在证象为一派热象,如出现面目或口腔内疮疡、高热等。

形主静,态主动。健康的人应该是体态自如、能随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各样的动作。

人体动作异常最常见的邪气就是风邪,如帕金森患者是出现肌肉跳动、手足震颤、关节拘挛等体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异常的姿态,来帮助诊断。如心绞痛患者常会以手护心,不敢行动;腰腿疾病患者常用手护腰、脊柱侧弯以减轻疼痛;畏缩多衣往往是畏寒者的表现。常欲揭衣被,则是热证患者等。

一般来说“寒则多屈,热则多伸;阴则多俯,阳则多仰;劳则多强,逸则多弱;少则多动,老则多静”。临床诊断时要根据病人体质、年龄、病情等多种因素,加以判断。

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记得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