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352—427),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参军、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陶渊明诗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诗以言志,少年陶渊明的抱负是志在四海,兼济天下的。

东晋末年,政治黑暗,有才能有学识的人为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不愿意与权贵同流合污,纷纷隐居求志,老庄思想盛行。陶渊明本性恬淡率真,原本又喜欢自然,后受到老庄思想的熏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过悠闲清淡的田园生活,也是必然的选择了。

陶渊明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这也是中国大多数读书人的秉性,隐下身来,苦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典著作,钻研老庄之道,养生练性,吞吐自然,追求个体独立,倡导和谐相处。待到满腹经纶,通达古今之时,便想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理想抱负,或纵横捭阖,或著书授徒,都是一种显现的状态。由此可见,隐或显,仅是一种权态,都是为追求大同理想不断地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实践或摸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生存、发展、探索、追求,孜孜不倦,生生不息。

陶渊明20岁便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谋生路。从他出仕、辞官、再度为官、最终辞官隐退的经历揣摩他的心路历程,不难看出,他一方面想为官一展宏图,另一方面适应不了官场虚假伪善、尔虞我诈的环境,秉性又眷念田园,厌倦官宦生活。为了生计,为了抱负,陶渊明一直煎熬在这种矛盾的痛苦挣扎之中。直到五十知天命的年纪,因其妹妹丧亡,陶渊明才解印辞官,并作《归去来兮辞》,正式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活。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陶渊明上下求索于官场30多年,一无所成,既因当时黑暗官场环境所致,也因他志不在此。在陶渊明正式归隐直至生命结束的20年里,他不仅获得生命价值的丰盈,而且在诗文辞赋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创了田园诗派,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时候精神上的丰益与收获来自内心的平静,物质上的追求与富足则束缚了自由思考。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请身心隐居休息

让思想恣意飞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