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前段時間,中國書協傾力主辦的“源流與時代”系列展覽給參與其中的每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我來講,也是對既有狀態的一次提振和超越。在準備作品的過程中,自己的創作狀態不太穩定,作品從不斷調整到最終定稿經歷了許多反覆和糾結的心路歷程。也正因為這樣,我對於在如今的時代環境下如何呈現一幅優秀書法作品有了更加明確的認知。可以歸結為三點: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行書玄覽中堂


一.見理法

見理法是指作品應具備比較高華的古典意蘊和技術含量。作者通過對經典作品的深入研讀和大量實踐,熟知書法的筆法、字法、章法的表現規律,並能運用這種表現規律來完成作品創作。作品因為合於理法而具有古意,並且在技法表現上相對成熟,以及可以追溯的取法來源。我多年來於二王一系古代作品中上下追尋,互相參證,在米芾行草書的筆法意態作為取勢定格的基礎上,上溯到王獻之尺牘,喜其寬博流便,拙中寓巧,意欲以此體勢表達那種落落不拘的魏晉風度。其間又參寫顏真卿、楊凝式、王寵、董其昌等松活多變的書風,力求能得其一二。反觀目前的書寫狀態,穩定平和似乎有了,然於分間布白的隨勢生髮,爛漫天成的意趣尚未得之,是為一恨。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二.見性情

見性情可以分兩個層面:首先是“見性”,這關乎作者的個性特點的表達,也就是作品是否能有屬於自我的“辨識度”,也是我們常講的個人風格。如果作品具有相對穩定的個性,備具理法,不與人同,可謂之“見性”;其次是“見情”,這是指每件作品的“唯一性”。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行書乾隆團扇


孫過庭《書譜》雲:“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這是描述王羲之的眾多作品所表現出的情感狀態。此外,書史上的諸多大家,如楊凝式傳世的幾件作品往往在表達情感上具有唯一性,一書一面,情調各異,令觀者如臨其境,心馳神往,私以為這才是書法的魅力所在。具體到我創作的本次展覽作品,見性或有之,見情則差乏人意,自以為書寫中恭謹理性有餘而率性散淡不足!我也將以此作為今後努力調整的方向。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草書桃李江湖聯


三.見文心

中國書協對國展作品的評審理念是“植根傳統,鼓勵創新,藝文兼備,多樣包容”,這同時也成為參評作品的基本要求。我們這個時代技法與才情並舉的書家很多,但如果按藝文兼備的要求來衡量,很多作者及作品就會打了折扣。因此本次“源流與時代”大展要求作者提交自撰內容的作品,並且組織專家初審修改,是對今後國展作品提升標準的前期準備。這樣會讓我們作者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文化修養的學習上來。關注格調,涵養文心。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我平時比較疏懶,倒是喜歡讀書,拉雜無倫次,偶爾也會於讀書作字之餘寫些隨感及題跋,輯為《讓庵瑣記》。本次展覽作品就節選了其中三則,以玉扣紙抄寫,因為是小紙,就索性將八張拼在一起成為作品呈現出的面貌。自我感覺在有意無意間的自然抄寫狀態下,往往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反倒成為了作品的亮點。今後會將這樣的書寫方式繼續下去。(標題為編者所加)


作品選刊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行書雲門條幅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行書吾鄉百代聯


方建光——學書“三見”,感謝分享轉發

草書蘇軾《寄黎眉州》條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