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書為心畫,文以載道”。方建光老師不僅書法造詣高,思考也很深入。在這個疫情肆虐的非常時期,我們欣賞方老師優秀書法作品的同時,分享他的所思所悟,會得到更多的啟迪。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隸書斗方 逆行者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行書小品 東坡詩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行書對聯

說“文”

方建光

從中國書法史的進程來看,文與書是相伴而生的,應該說是“文寓於書”或者“書記錄文”,在書法史的經典文本中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指向實用,比如早期文字甲骨,金文以及歷代碑刻,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手札墨跡等,由此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書是做為記錄工具存在的;另一種是指向藝術欣賞,比如古代的屏障,手卷,高堂大軸等,即便是這些樣式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也要有相對完整高華的文字內容。所以說,文的第一個層面的含義即為文字和文采。那麼對於我們當代的書法創作來講,“藝文兼備”首先就是要讓我們的作品在書法藝術本體規律的基礎上,文字規範,文采高華,給予書法欣賞者一個良好的指向。

“文”的第二個層面的含義我想應該是文化和文心。熊秉明先生曾經論述書法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核心中的核心”,韓玉濤先生也曾把書法定義為“寫意的哲學藝術”。這些都說明書法在它的實用功能的基礎上,更是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的精義。比如中國書法的品評講求的動靜,開合,大小,虛實等辯證關係,實際上就是中國傳統哲學陰陽觀念的體現。那麼,做為一位書法作者,即便在書法本體內的探索也離不開對傳統文化和傳統哲學的理解和體認,否則會限制自身水平的提升,這是一個需要相互印證的過程。

另外,對於當代書法作者而言,“文”還指涵養一種對中華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強烈認同的情懷,包括對漢字的敬畏,對傳統文人精神的嚮往,葆持一顆文心。沈鵬先生在一篇文章裡曾經說到當”代書法現狀:書法從廣闊的文化領域退到自身,追求外在的形式感和點畫的視覺刺激,減弱了耐看性和文化底蘊,原有的詞翰之美消減了,文人氣息弱化了,書寫中刻意多於無意、隨意,若干優秀之作可以稱為機智與靈巧,卻達不到古人那樣的智慧風範。”反省自身,真是覺得汗顏啊!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行草書條幅 臨蔡襄尺牘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行草書條幅 唐詩三首

說創新

“創新”二字是新詞彙,古人論述書法的字眼裡沒這兩個字。那末,創新在古人所言,仔細想想還是在循理通法基礎上的那個“我”,蘇軾詩云“顏公變法出新意”,如果沒有循法的過程又何來“變”法?當然也就無從出新。竊以為,“新”要在“好”的層面上才有價值。否則,如陳丹青所說“種種扭動掙扎,怪姿勢,看過去就像是創新”,實則野狐禪而已!書法與其它門類的藝術相比還是有文字、語意、審美等方面獨特的規定性,因此,熟知這種規定性,繼承古法的意義就非常重要了。而書者的性情各異,取徑又不一,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萬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我”如果在那裡,“新”會來敲門!

至於我自己今後幾年的目標,在另外一篇文章裡曾說過近年來仍處在探究理法規律和尋找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的階段,彷徨糾結時或有之。而書法作為終生的追求,我還有很多的書要讀,很多的功課要做。浮生苦短,儘量少留遺憾吧!

方建光2020.2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方建光藝術簡歷

方建光,別署寄芸堂主人,山東臨清市人。現為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委員,聊城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全國七十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沈門七子”成員。

作品曾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首屆中國書法院獎,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銅獎,山東省書法創作特殊貢獻獎,山東省第三屆泰山文藝獎二等獎,山東省第十屆泰山文藝獎一等獎。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當代名家 ll 方建光——人文的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