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裡學習,不自律怎麼辦?

中小學輔導名思宋老師


孩子在家裡學習,不自律。首先觀看孩子的平常習慣,通常是否按規矩“出牌”,還是處處“較勁”?如果是後者,請教一下心理醫生;其次是孩子的在家裡學習的環境,如果家長有時間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看,家長也在努力學習,為孩子樹立身邊學習的榜樣,對孩子也是一種鼓勵。如果孩子在學習,家長卻捧著手機在一旁打遊戲,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心理。另外,與孩子多溝通,孩子心中也有崇拜的正面偶像,用他心中的偶像,鼓舞他努力學習,勉勵勵志,把孩子的志立起來,這是最關鍵的。


絲路連雲


我的建議,做到自律,建議嘗試用番茄工作法。

簡單介紹一下番茄工作法,它是由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發明的。它的工作原理是:每 25 分鐘就是一個“番茄鍾”,這25分鐘裡要專注某一項工作或學習,然後休息 5分鐘,再開始下一個 25 分鐘的工作和學習,依次循環。直到第四個番茄鍾結束,就可以休息20分鐘。

這種工作方法成功的關鍵,就是設好這 25 分鐘的番茄鍾,然後全然專注於手頭的工作。具體操作是:首先準備工具和材料,製作番茄鍾。可以準備一個計時器、白板、磁力貼、番茄圖片等。將喜歡的番茄圖片,打印出來,多打印幾個。接著將磁力貼剪成番茄圖片大小,貼在番茄圖片後面,自制的番茄鍾就完成了,貼到白板上,和計時器一起隨時準備待用。其次梳理清楚一天必須要做哪些事,它包括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自己想進行的娛樂活動、以及生活上的吃飯洗澡等等。確保我們一直在做最重要的事。再次一項任務對應一個番茄鍾。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件任務對應一個番茄鍾。最後,按下計時器,在設定好的番茄鍾時間內專注地完成一項任務,如果在規定時間內沒有開小差就算成功吃下一個“番茄”。休息一下,再進行下一個番茄鍾。每吃一個“番茄”就在任務欄上打鉤,這樣可以讓你直觀瞭解任務的完成情況,體會到專注帶來的成就感。

實施建議:第一,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番茄鐘的專注時間。番茄鍾建議專注時間是25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

第二個建議,簡化任務清單。




自強不息91620


自律是什麼,就是自我約束。在自律之前,應該是他律。我們看大到道德法律,小到校規家法,都是在約束我們向好向善,成人成才。有了這些東西為什麼還要自律呢?試想孩子天天要別人叮囑遵紀守法,好好學習,我們的社會和學校估計其他事情都做不了了。實際上是這樣的,當我們一個人知道了道德法律,校規家法的價值內涵之後,就會約束自己,修為自己了,這是我理解的自律。

個人覺得自律要有三個階段,修規,修行,修心。

修規,就是樹立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的古訓誰都懂,但是執行下來很痛苦。自己的孩子,不守規矩的時候,誰忍心下手。我兒子很小的時候有個習慣,喜歡告密。今天在學校裡揭發這個,明天告密那個,他還經常回家抱怨沒有朋友。可是孩子告密揭發的都是壞人壞事,符合一個誠實孩子的標準啊。到了九歲他上三年級的時候,當了班長,班裡依舊很多同學不喜歡他,他還是告密。告同學,告親人,我們覺得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有一天我按電梯的時候沒用紙巾,他說我要告訴媽媽。我就告訴他,這樣告密不好的,如果你不告密,爸爸給你買雙鞋。他說好。結果回家,他還是一五一十地告訴媽媽我按電梯不用紙巾,並且說如果不告訴媽媽,爸爸就給我買鞋。我發火了,打了他一頓,他很委屈,說我本來就不講衛生。晚上在他睡覺的時候,我告訴他,答應別人保密的,是不能去告密的(這裡大家會想包庇犯罪怎麼辦,大家多慮了,孩子是沒有行為責任能力的,這樣教是沒用的),你知道為什麼沒有朋友了嗎?如果你一直告密,你的班長也保不住。以後我再見到或聽說你告密一次就打你一次。後來打了他三次,這個習慣就改了。

修行,古代會有很多大戶人家把孩子送進寺廟,讓孩子在那裡修行,其實孩子在學校也是修行,同樣的學校,一樣的老師,幾年之後孩子差距會很大。就是行為習慣使然,沒有什麼智利因素。我孩子在魯能青訓隊,年齡比較小,基礎也不好。寒假我讓他練習顛球,最初只能顛球四五個,我又不是專業教練,我想了一個辦法,我每天在朋友圈發他一個顛球的視頻打卡,我一個微信有將近5000個好友,會有很多人點贊,我就告訴他,如果顛不好,會有很多人看到,你學校的老師,你的教練,你的同學,爸爸的同事和朋友。他自然有了壓力,每天訓練的時候格外認真,自己還會加練。一個月下來,他能顛五十多個,自信熟練多了。一個月每天堅持,你能看見可喜的變化。

修心,這個看上去高大上,其實就是讓孩子敬畏。孩子很狡猾,他會逐漸試探你的底線,然後不斷突破。學習本來是反人性的,如果你遷就孩子,孩子就完了。我們這麼多年最大的心得,就是對孩子狠一點。讓孩子心裡怕,他就不敢了。但是如果之前底線一破再破,等你想狠的時候就晚了,尤其叛逆期的孩子。這個時候,建議你能給孩子找個他敬佩的老師或者朋友,找到了,孩子會迷途知返的,但這是有機會成本的。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對你有點滴幫助。




杜剛老師


孩子在家學習不自律確實是一件讓家長們比較頭疼的事,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我們大體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去努力一下:

第一:一定要跟孩子溝通,講道理,讓他知道假期學習的重要性。

正如一句話說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學霸過長假”。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學霸過長假和一般孩子是不一樣的。一般孩子瘋玩兩個月,把在學校學的知識都忘的差不多了。而學霸同學放鬆之餘又充電學習了兩個月。可想而知,等到開學“學霸”就升級成“學神”了。

第二:要和孩子商量著做好假期的計劃,要儘量具體些。

例如,幾點起床,幾點學習,幾點放鬆都要規定好。有了目標,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才會更有方向,更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

第三:要安排好孩子的休息時間,正所謂“勞逸結合”嘛!

為什麼現在會有那麼多孩子厭學啊?我想很大原因就是得不到休息和放鬆,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吧,這樣的學習和生活真的是很無趣。我們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休息時間,讓他們在輕鬆的氛圍下愉快的休息,體會到學習和生活中的樂趣。這樣的孩子才是樂觀的,才是健康的,也才是有無限潛力的。

第四: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

我覺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愛上閱讀”。愛閱讀的孩子見識多、情商高、性格好、愛動腦、有目標。

第五:就是要有家長的陪伴

尤其是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在旁陪伴非常有必要。他在學習,家長也在讀書,也在陪伴,孩子的心理也會非常溫暖。當然,有的家長可能說我沒有時間啊,得上班啊,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我想,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家長就應該儘早的培養起孩子的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以抽測一兩年的時間來專心做這個事,等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也就解放了。如果孩子已經長大了,學習習慣確實就不好再改正。我的建議是,最好能給他聯繫一下更好的學習環境。比如說有沒有這樣盯著孩子學習的輔導班啊,有人幫忙盯著絕對比孩子自己待著好。或者讓他找個優秀的同學或者朋友、親戚的能不能到人家家一起學習啊。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最後一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不能讓孩子隨時摸著手機。手機遊戲的魅力太大了,別說小孩了,就是成年人也是很多遊戲上癮不能自拔的。所以,家長一定想辦法不讓孩子隨時拿著手機。能讓孩子隨隨便便摸著手機,基本上就意味著這個孩子的學習無望了!




知行並存我思我進


有家長朋友問:孩子不自律怎麼辦?

一位從教二十多年的老師是這樣說的:

當孩子不自律時,家長首先要想一下自己是否自律?家長朋友們有不少是做管理的,管人是苦海,因為一個公司七個人可能有八個心眼。最高級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當你給員工、下屬樹立了榜樣之後,下屬自然臣服於你。模仿是人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家長先改變了,孩子自然會改變,不要想著去管孩子,這樣會很累,收效甚微。[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中小學輔導名思宋老師


個人認為,孩子是不是自律,家庭環境很重要。

其一、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自己以便刷著抖音一邊打著麻將,又去要求孩子一個人認真的去學習。

我們要給孩子一個榜樣,一個無聲的督促,很多時候行動遠勝過說教。

其二、我認為叛逆期的孩子們是很反感父母的說教的,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引導,藉助於他們喜歡的人和事來引導他們給他們編織一個夢想,然後訂幾個小目標讓他慢慢實現,再附加一定的激勵措施,我想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三、家長一定要多與老師、尤其是班主任交流,往往班主任的一句話勝過我們的千言萬語,而班主任對孩子在家裡的情況不瞭解,如果我們作為家長能及時反饋,然後讓老師對症下藥,相信會事半功倍。

以上建議,希望有效。




行者慢行


一.良好的外部環境更容易讓孩子安心學習,淨化環境很有必要

1.學習期間,暫時替孩子保管手機電腦

我們會發現以前的孩子大多都喜歡到街上去玩遊戲,但是現在的孩子更喜歡待在家裡。原因是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腦手機,而電腦手機所儲存的信息量過大,且信息更新速度特別快,能夠滿足孩子們一整天的消遣時光,所以孩子對手機電腦的依賴性是很強的。

當孩子準備要學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讓他們遠離手機和電腦,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還在想著電腦上的某個視頻,或者是手機中的某個遊戲,那麼怎麼可能靜下心來學習

2.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對於自律性不夠高,自控力不夠強的孩子而言,周圍的環境對於孩子是否能夠全神貫注的投入學習十分重要。因此,家長一定要為孩子提供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學習。

二.從孩子內部找原因,做到對症下藥

1.孩子不願意學習,是否是因為基礎差,學不會?

關於孩子的學習,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規律,就是學習越好的孩子,越願意學習,從而取得的成績會越來越好,而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即便他們有心學習,也會學不進去,成績會越來越差,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的基礎不同。

2.父母給予適當的監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開啟暗夜之光


孩子的自律是從小培養的。

大多數的孩子學習缺乏主動性,如果父母只是要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看電視,孩子即使表面上在學習,心裡卻是三心二意,根本是在糊弄,做的題也是一塌糊塗。如果給孩子報一堆補課班,對於不能專心的孩子就是白費錢,如果孩子智力不差,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和他一起學,一起做作業,有時假裝慢點,讓孩子認為自己能力強,慢慢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只要家長真的肯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陪伴孩子到小學畢業,或到初中,讓孩子形成習慣,一定會收到好的成效!



欣欣然007


我們要知道孩子在家和在學校兩個不同的環境下學習的心態是大不一樣的。首先,家庭是孩子生活和休息的主要場所,讓孩子在這個環境下學習,需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同時還應該為孩子學習行為進行引導,比如為孩子準備一個安靜的學習室,家長也經量不要看電視和玩手機,媽媽們可以一起在學習室陪同看書,營造學習氛圍。其次,我們也需要與孩子進行互動,可以就孩子學習的知識進行相互討論和提問,當孩子學習時間較長時,還可以與孩子進行親子游戲,這個遊戲也是有選擇性的,可以選擇訓練注意力方面的遊戲,也可以選擇訓練孩子感統平衡的遊戲。再次,我們也需要為孩子培養課外興趣,比如,和孩子一起畫畫,一起學鋼琴等。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木木今朝


我覺得陪伴學習很重要,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是孩子在寫作業,家長在看電視,刷手機。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對學校應試教育的學習沒有興趣的,家長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表率作用,孩子在讀書寫作業的時候,作為家長也陪伴在旁邊,自己看自己的書,但是不要去盯著孩子寫作業,這樣會讓孩子有很大的壓力,也會成為一種依賴,有家長盯著的時候寫,沒有盯著的時候不寫。通過陪伴,也讓孩子明白,學習是日常的一部分,就算已經到了作為家長的這個年紀,家長也需要學習,讓孩子形成一種終身學習的思想,這樣就算孩子一時半會兒成績不好,也不會對學習產生消極情緒,孩子沒有看到自己在寫作業,家長在看電視或者玩手機,也能從心理上給孩子一種平衡。一種孩子認為的公平,小孩子還很不懂事,如果你在玩,他在學習,而學習是一項比較累的事情,他會覺得當大人真好,可以不用學習,而孩子就要每天上課,下課回家還要寫作業,心理愈發扭曲,從而產生厭學。

如果家長沒有這個條件,那就由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將孩子送到補習機構,比如託管什麼的,前提是託管班是一個比較優秀,負責任的機構的前提下,也是可以產生比較好的結果的。個人認為第一種為最優,但由於條件受限,大多還是選擇第二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