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结婚!大哥二哥各送500元礼钱是多还是少?

逝去的人生


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来看,和我有很多相似之处,深有同感。

大哥比我早结婚一年,因为家里当时兄弟几个都没有新的窑洞,我就提了一嘴要在住的后面再做一些,然后单另出去住。结果我还没动手,这话传到了大哥耳朵里,他连夜找了匠人,占了地盘。做好了又不经营,现在都被别人把好大的院子占没了,从来都是不顾兄弟情义,分家都分的好的,干活从来不做,老家的老房子我和老父亲收拾好了,又想回来插一脚,分利益。

从来不考虑自己给家里做什么贡献,只想从兄弟身上刮点油水。相比之下你这个虽然少了点,但是还算好的。要想过好一大家子,就别计较那么多。过好你自己就行了,就算是亲兄弟,以后也明算账。


冒险的梦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我可以说感受颇深,特别是亲戚这一支,弟弟妹妹哥哥姐姐这边更甚。怎么说呢,给少了别人说你小气,给多了别人在还礼的时候压力还很大。

好比我大学室友结婚,我没有去参加,我也只给了500的红包。他还开玩笑说给多了。他们那边来的亲戚都给200-300,而且也没有什么可耻的。

看你家有三个孩子,早期家庭应该也属于相对困难的家庭。都这么大把年纪了,我认为也没必要为了几百块钱而斤斤计较。结婚的时候来帮忙、打下手我认为就是最大的尊重。

我父母老一辈那些就是这样,他们送的礼更少。就前几年送50元的都还有。但是人家起早贪黑的来洗碗扫地搬桌子,老人去世的时候一些妇女还给老人擦拭身子入殓,这现在小姑娘谁干得了这个?!

当然,说到这里还要说一个非常让我厌恶的事,就是以各种噱头巧立名目来办宴会收红包。结婚、老人去世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你一年之间结婚个两三次,生孩子要办,孩子过月要办,一周岁又要办,这我就觉得不可理喻了。





梦过浮生丶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亲情也不是小时候想的那么牢靠!不知道是岁月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岁月!

小时候,总是以为我和姐姐永远不会分开,姐姐穿过的裙子,只要我喜欢,姐姐一定会送给我,我们无话不谈,我们没有秘密,我想亲如姐妹说的一定是我们两,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我们开始有了各自的秘密,有时也会因为一些事吵架,慢慢的各自有了家庭,大家为了自己的家庭奔波的时候对彼此逐渐的不够周全,逐渐的学会了用对外人的那一套来看待彼此!所以我们因为血缘亲我们还是姐妹,可是我们又不那么像真正的姐妹!可是再对姐姐有意见,我还是很怀念以前的姐姐,所以亲情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

以前一直不明白给礼钱有什么必要,你给过来,我给过去,无聊的很!现在才知道它也是表现感情好坏的一种方式!大部分的时候总是给的越多表示我跟你越亲,随着当地的风俗给表示我们一样,不特别也还过得去,当给的少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你是看不起我吗?所以给礼还是一门艺术活。

要评价这人给的多少,一般看在当地风俗的基础上给的多还是给的少!作为兄弟姐妹,我们那里一般是要多出那个基础线的!当然你大哥,二哥一起都是500,证明他们是商量好了的,那么你可以看看你们那里的风俗是怎样的,当然还要结合平时你的两个哥哥对你的态度和家里的生活水平来判断!


妮子特大


随礼是一个古老而而经久不衰的话题。中国人似乎总也绕不过去。不管是朋友同学兄弟姐妹还是压根没见过面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要随礼。

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如果亲,随礼只是一个礼节,走走过场而已,如果不亲,随再多过后依然各走各的。

前年表姐生了二胎,是期盼已久的男孩。姨妈恨不得普天同庆,所以从来没有联系的我也被通知。明明我在千里之外的城市,她也知道我不可能赶回去,但事实义无反顾地通知。我征求父母的意见,他们说他们随一份就可以了,让我不要太操心。

事情不了了之。

去年我生孩子,提前一个月就通知了姨妈,姨夫在电话里不耐烦地对父亲说,放心吧,人不到,礼到。

可是我的孩子现在都半岁了,她们对这件事始终只字未提。

所以,亲人之间莫谈钱,谈钱就不是真亲戚。

如果你们兄弟之间关系好,何必在乎那点礼,关键时刻能帮你才是最珍贵的。随礼顶多算是锦上添花,怎么也抵不过大灾大难面前的雪中送炭啊!如果本来关系就不好,又何必在意随多少礼,没有意义。



羊央离落


你心里觉得委屈,觉得吃亏了,觉得不公平,不要觉得自己受的苦都是为了谁,那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自己能有个光明的未来,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手足情深”这四个字面前,其余的都不值一提

小时候家人之间的感情是那么深,等慢慢长大了,可能缺少沟通,也可能是为了各自的梦想奋斗,忽略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意,结婚之后就更不用提了,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一大家子的事等着去解决,难免会顾及不到彼此

我是家里的老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哥哥姐姐早早出了家门,家里只有我跟弟弟,小时候的感情是最好的,那时的我们无话不谈,彼此加油打气,希望对方都能出人头地,慢慢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谈话少了,误会有了,可能他心里对我有些埋怨,可我还是希望他幸福,因为他是我最爱的弟弟

我爱我家里的每一个人,可我从未开口对他们说过

多希望回到小时候,或许不长大我们的心就不会越来越远……


泽夼小阿毛


看了你的经历,对你的付出很感动。那么小,就出来挣钱养家,吃了那么多苦,只为了供大哥读书,很了不起。尤其在98年和99年那个年代,你竟然能分别拿出500元给两个哥哥结婚,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够哥们,够意思。

可见你是一个特重兄弟情义的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兄弟。我想这份情义你的哥哥一定会记在心里,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再说结婚礼钱这件事,两个哥哥结婚,你都给500,10年后你结婚他们也给500,但此500哪里比得上彼500! 所以你心里有疙瘩,不舒服,可以理解。

但你不必太介意。为什么呢?咱们来分析一下:

其一,你很小就开始独立打拼赚钱,并且在98和99年时,就能拿出一笔不小数额的礼钱给赞助大哥二哥结婚,说明你的能力很强,奋斗的不错,估计10年后你要结婚时,经济条件应该也不错,“不差钱儿”。

其二,你二哥的生活过得好吗?有时候,在礼钱的考虑上,大哥可能还要顾及二哥的面子,不给二哥加压力,所以他们哥俩给的一样多,都500。

其三,或许大哥真有难处,也许目前经济上有困难,也许和大嫂意见不统一,大哥想多给,大嫂不想多给。但你会因为这个,生大哥的气吗。我相信,你大哥的心里一定是有你的,而你也一定也希望大哥夫妻和睦,生活的好吧。

所以,大哥给多给少都不必太在意,兄弟之情无价。兄弟是一辈子的兄弟,亲亲的兄弟。兄弟之情不讲一报还一报,只要兄弟他好,一切就好。


稀客讲述


俗话说得好:提钱伤感情,其实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定的话题的。

就拿刚刚过去的春节来讲:在外漂泊了一年,匆匆忙忙回到老家过春节,到家的第一晚,吃过饭,总要陪父母拉拉家常,听他们说说谁家媳妇生孩子了,谁家儿子结婚了,过年哪家要待客了,更有甚者结几次婚了还要吹吹打打,兴师动众地办一办,请客吃饭,离不开礼钱,结婚早的,当年随礼很少,现如今拿的少了,觉得拿不出手,拿的多了不情不愿,这时候心里就会极其不平衡。

这样的事,我去年刚旁观一次。本家二姨儿子下学早,6年前,19岁结婚了,那时我妈妈姨姨们随礼200元,加拜礼钱100元,共300元。去年我三姨儿子结婚,大家提议拿500,邻居朋友都拿3.500了,姨姨们再拿200略显尴尬,姨姨们都同意,唯独通知二姨时,二姨情绪激动,不认可500元,说:当时我儿子结婚我收的是200元,我随出去的也就200,前有车后有辙……最后增加礼钱这个事不欢而散。

现在的社会,个人觉得,人情越来越淡薄。之前一家有事,全村集结,东家帮,西家忙,非常热闹。现如今很多人的关系都因为钱越来越远,有钱的怕没钱的来借钱,没钱的怕有钱的瞧不起,随之而来的就是减少来往,甚至断了往来。

古话有句:礼尚往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亲情面前,特别是同甘苦,共患难过的骨肉情,我觉得不能处处为了钱而琢磨,折腾。弟弟靠苦力供哥哥上大学,哥哥无论成功否,都不应该用弟弟当年的500元来还礼,这样会凉了人心。当然,有时候哥哥可能是有苦衷……比如是嫂嫂在当家做主掌握财政大权,哥哥想多给你,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哈哈……

其实,你在意的不是几百块钱,少个几百块钱也暂且影响不到生活质量。只是心里觉得不公平,不认可,心不甘情不愿,又不能把话说破,所以觉得憋屈,心里有疙瘩。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件事就翻篇吧,以后的路还很长,来往还会有,钱乃身外之外,眼光放长远,调整心态,迎接美好的明天吧!


小王说故事168


下面是有我家的故事,看完,你也许会感悟到人性的一面。

先说说你的情况。

老三结婚,大哥二哥都是送500礼钱,确实不多,而且以前的钱和现在的钱都是同样的数字,价值相差太远。

从你描述以前的往事来对比现在你两个哥哥的表现,两个哥哥对兄弟之间的感情已经没有了。劝你不要介意,以后就当两个哥哥是很普通的朋友,不要再为了他们两家任何人付出时间和金钱了,如果付出,没有任何回报。建议你以后好好经营自己的家,把所有资源用在自己家里吧。

给你说一个我家的事情,也许你会理解我为什么这样劝你了。

我的爷爷弟兄两个,另一个是老大。70年代初的时候,我大爷的儿子就是大伯,在县里上学,我的大爷因为有病,不能离开家里,我爷爷两三天一次,走十多里路去县里给大伯送干粮,而且一多部分干粮都是我爷爷奶奶省下来的。

那个时候,吃上饭都很困难。我的爷爷一直给大伯送干粮,好几年的光景,大伯终于考上了省里的大学。

这个时候需要的资源更多了,我爷爷和奶奶把能拿出来的全部给了大伯。大奶奶照顾大爷,根本没有时间去干活儿,大伯很清楚。

我爸爸小学没有毕业就去干活儿了,最后四十岁才有点积蓄娶了我妈。

大伯大学毕业以后留在了省里,我读小学的时候,大伯已经是省里的领导了,他老婆是铁路局的领导。

我记事开始,大伯一家过年才会回老家一趟,每次都是有专门的司机开着小轿车。大爷家的院子和我们家的院子挨着,大伯一家从来没有来我家看看我的爷爷奶奶。

大伯每次回老家,都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就走了。

我小学没有毕业的时候,大爷和大奶先后离世,之后再也没有见到大伯的影子。

我爷爷奶奶是很生气的,两个老人不图大伯什么,能回家看看两个老人,两个老人都很高兴了,可是大伯对我爷爷奶奶没有一点点亲情、没有一点点感激。而且两家院子之间近在咫尺,却好似远在天边。

所以,你成家了,就不要再去把兄弟感情放在第一位了,他们有他们的事情,你有你的事情,各忙各的吧,不然会耽误你的家庭。




泉肖木火


那要看情况。

如果大哥二哥经济条件很一般,五百块对他们来说已经尽力了,那送五百也没关系。

如果大哥二哥已经给弟弟买了其它结婚礼物,或者在弟弟结婚这件事上,有过经济帮衬,那礼金少点也可以。

如果弟弟平时就对两个哥哥不闻不问,什么都没有考虑过哥哥,那兄弟感情不好,送五百都不错了。

还可能父母偏心,对弟弟太好了,两个哥哥看不下去,就只好在礼金上表示自己的不满,那父母就要想想了,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导致三兄弟有了嫌隙。

找到了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让兄弟之间更友好。


阿苏小师姐


说真的,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送过一次礼金,我觉得礼金这是件礼尚往来的事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家,不同的关系,还有不同的年份,礼金都有着很大的差别,送多送少,各自心里都有一杆秤,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衡量标准。

上面所说的,主要是针对没有非常近的血缘关系的亲朋好友,要是至亲之人,十年过去了,还拿着十年前的礼金标准来送自己的亲兄弟的话,不论换作是谁,只要不是那种非富即贵的人,我想心里也都会感觉很不是滋味,如果是其他人的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事过去也就过去了,但若是亲兄弟的话,心里真的是很难过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