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乱,让南方政权彻底弱于北方的罪魁祸首

侯景此人,祸乱了东魏与南梁 ,让大半个中国陷入战乱之中 ,南梁所谓的繁华景象如同纸糊的一般,不堪一击,同时也将自魏晋以来的士族门阀政治打入深渊。

侯景,早年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部将,追随高欢多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但此人野心极大,而且十分记恨,在高欢重病将危之时,他就放出话来“誓不与鲜卑小儿共事!”

他话中的鲜卑小儿,正是高欢的长子,日后被追封为北齐文襄帝的高澄,高欢在弥留之际,看出了高澄的担忧,“你担心的是侯景吧,我若死,有一人可助你擒拿侯景。”


侯景之乱,让南方政权彻底弱于北方的罪魁祸首


高澄大喜过望,连问是谁 。

“慕容绍宗”

慕容绍宗是鲜卑人,当年他曾经与高欢作对过,因此当高欢掌权之后,将他冷藏,而对慕容绍宗的冷落,实际上正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当年侯景正是从慕容绍宗手里学的兵法,慕容绍宗算是侯景的师傅,只有慕容绍宗,能够擒住侯景这头恶狼!

很快,高欢撒手人寰,高澄封锁了高欢死去的消息,高澄用高欢的语气,给侯景写了一封信,让他进京,没成想,就是这封信,让侯景彻底反叛!

此中有什么奥秘呢?原来,高欢当年就与侯景有过约定,他发给侯景的每一封信上,在结尾处,都会点一个小红点,如果没有红点,那信就不是高欢写的,高欢千算万算,却偏偏忘记了这件事,侯景一看信的结尾,并没有红点,立刻明白,肯定是高澄这个鲜卑小儿在算计自己,于是毫不犹豫,立刻扯旗造反!

侯景统领着河南的十万大军,造起反来可谓是声势浩大,高澄一开始有些惊慌,不过很快镇定下来,派出了高欢留给自己的秘密武器——慕容绍宗。

侯景之乱,让南方政权彻底弱于北方的罪魁祸首


慕容绍宗被冷藏多年,终于再次有了立功的机会,心中自然是心情澎湃,到了河南之后,侯景被慕容绍宗击败,此前,侯景在造反之时,就给南梁的皇帝萧衍写了信,自己愿意以河南纳土归降梁朝,萧衍这个佞佛的老头子,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是喜不自胜,当年他派韦睿,曹景宗北伐也没能取得的河南地,今天居然不费一兵一将就收入囊中,又可以给自己的皇帝履历表上添上厚重的一笔,由不得他不兴奋。

于是萧衍立刻派人册封侯景为河南王,但是没想到的是,侯景也向另一个政权,西魏表示了善意,侯景战败,接着南梁的援军也被东魏打的落花流水,最终的受益者却是西魏。

萧衍可能是吃斋吃多了,整个人都有点头脑不清楚了,在梁军被东魏击败,并且东魏趁势威胁南梁之时,萧衍毫不犹豫的抛弃了侯景,准备与东魏议和,条件,自然就是交出侯景。

这不是萧衍做的最后一个错误决定。

这位和尚皇帝,前二十年的统治可称得上是国泰民安,军事上也有韦睿,曹景宗,陈庆之这样的名将,南梁国势蒸蒸日上,可后二十年,却是昏庸无道,他四次舍身入同泰寺,大臣们好说歹说,还捐献了巨款给寺庙他才被劝出来,所以说,他已经不是礼佛,是佞佛了!

侯景得知自己被萧衍抛弃的消息,怒不可遏,随即举兵造反,他是在南渡江东之后才被萧衍抛弃的,侯景南渡之时手下不过八百人,而萧衍做的下一个错误决定,就是接纳侯景,并且给予侯景粮食,布匹,以及兵器盔甲,让侯景有了招兵买马的本钱。

侯景一反,梁朝顿时露出了那脆弱不堪的一面,侯景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首都建康城下,接着又攻破了皇族所在的台城,侯景带兵进入了皇宫 。

萧衍成了俘虏,他倒是十分镇定,他对侯景问道“初渡江时,你有多少人?”

侯景之乱,让南方政权彻底弱于北方的罪魁祸首


侯景答“一千。”

萧衍又问“围台城时,又有多少人?”

侯景答“十万”

再问“现在多少?”

答“普天之下,都是我的人。”

萧衍低下了头。

随后,侯景将萧衍关在了皇宫之中,撤走了所有的侍女太监,萧衍最终被活活的饿死在了皇宫里面。


侯景攻下建康之后 ,丝毫不掩饰他对那些所谓名门望族的厌恶,因为当初侯景渡江之时, 曾经向萧衍请求娶王谢家族的女儿为妻,但是却被萧衍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因为侯景是胡人,而且脚上长了一个肉瘤,走起路一跛一跛的,许多人将他蔑称为“跛脚羯奴”(侯景是羯人)而萧衍的理由就是侯景的身份配不上王谢这样的家族,因此侯景怀恨在心。

到了现在,一朝大权在握,侯景便将那些名门望族的女性充入军中为奴 ,甚至许配给那些曾经是奴隶的人,这些女性的悲惨下场可想而知 。

侯景之乱,让江南的人口大大下降,真可谓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自侯景之乱之后,江南政权再无力抗衡北方政权,之后取而代之的南陈,守着江南一隅之地,只能等待灭亡的宿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