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李世民吗

唐朝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唐朝,成为李世民的唐朝,跟一场名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密不可分。对于“玄武门之变”,我们知道的故事是这样的:李世民带人埋伏在皇宫北门也就是玄武门旁边,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这才当上了太子。

这跟我们印象当中谋朝篡位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李世民成功了,并且以一场名为“贞观之治”的政治清平,堵住了历史上的悠悠众口。

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玄武门之变”真的是“野心家”李世民一手导致的吗?

“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李世民吗

“无人可用”与“绝代双骄”

要想理解“玄武门之变”为什么会发生,我们首先要来看看唐初的政治格局。

唐高祖李渊,自太原起兵,最终入主中原,成为天下共主。跟所有的开国皇帝一样,李渊不信任那些陪自己打天下的功臣,担心他们拥兵自重。而那个时候的科举制度也尚未成熟,但是仗打完了,天下百废待兴,总得有人来治理。谁来治理呢?那就让自己的儿子来吧。于是李渊就重用自己的两个儿子——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我们纵观中国的历史,皇帝在位的时候就重要皇子的现象是很罕见的,为什么呢?皇帝死了,皇子获利是最大的,皇帝最提防的人往往是自己的儿子。

李渊也不例外,唯一不巧的是,他除了自己的儿子以外,没有其他得力的政治力量可以用,所以他想了一个辙——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捉对厮杀,双龙争霸,这样他们自己竞争,就威胁不到自己的皇位啦。

于是,唐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就开始按照家族企业的路子在走了,太子李建成统领东宫,秦王李世民统领天策府,两股政治势力都在招兵买马,网罗天下的人才。而李渊则自以为稳坐钓鱼台,一会儿帮帮太子,一会儿帮帮李世民,大玩平衡术。整个唐朝的政坛形成了“一君两储”、“绝代双骄”的局面。

“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李世民吗

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最好还是你死吧

太子和李世民之间的博弈已经变成了“零和博弈”,皇位只有一个,双方没办法妥协,谁当了皇帝,第一件事估计就是杀了对方。

在“玄武门之变”的前夕,太子已经伙同李渊的另外一个儿子李元吉在悄悄夺取兵权,形势对李世民岌岌可危。

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最好还是你死吧。

李世民最终抢先一步动手,他先是进宫诬告太子和李元吉与后宫妃子私通,李渊很惊讶,就让他们兄弟三人第二天一起来对峙。

第二天一早,太子和李元吉入宫,当他们来到玄武门附近,李世民刀斧手准备,一顿操作了结了这两个人。

这个时候,李渊终于反应过来了,他知道自己玩脱了。但事到如今,李世民大权在握,李渊也失去了翻脸的可能性的。于是双方抱头痛哭,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戏码。两个月后,李渊就麻溜地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当了太上皇,也算是平安落地。

“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李世民吗

“玄武门之变”与科举制度

一个皇帝要想坐稳皇位,必须要有可信赖的政治力量,开国功臣靠不住,皇亲国戚也靠不住。那些鲤鱼跃龙门的莘莘学子们,在政治上实在是一个很不错的选项。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兴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尤其好这一口,想来跟经历过“玄武门之变”也有很大的关系。

“玄武门之变”的“罪魁祸首”真的是李世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