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成長複利公式: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成長複利公式

1.01=1+0.01,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說你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以後,你將進步很大,遠遠大於“1”。

0.99=1-0.01,也就是說你每天退步一點點,你將在一年以後,遠遠小於“1”,遠遠被人拋在後面,將會是“1”事無成。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成長複利曲線

很多人受了這個成長公式的激勵,每天早起晚睡,堅持打卡、學習、報課,拼命追趕,可是一年過去,有多少人實現了想象中的成長37倍呢?

在不確定性的時代,信息的湧入速度和迭代速度是空前的,任你怎麼發奮學習,似乎都學不完。更可怕的是,你學了不知道怎麼用,時間長又忘記,似乎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從而陷入一種恐慌性學習狀態。

那麼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其實,成長複利公式起作用,要注意兩個要點,一個是今天學的東西能與明天學的東西相關聯,再一點是,你要能用起來。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學會提問》一書中,提到海綿式思維和淘金式思維。

海綿式思維,類似於海綿放到水中充分吸收水分。它能吸取千頭萬緒的知識,但致命缺點也此:無法對紛至沓來的信息和觀點做出有效取捨。這在信息時代,是一個很大的認知陷阱。

而淘金式思維則需要你,自己掌握主動權,帶著一定問題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可能都是海綿式思維在起作用,會逐字逐句地細讀,竭盡所能地記住所讀材料,重在理解而不做出評價。

而具有淘金式思維的人在學習時,會問自己一系列既定的問題,旨在找出最佳判斷或最合理的看法,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自己的需求。因為他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自己的結論,能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看到區別了嗎?

海綿式思維學習者,是在被動接受價值,不需要苦思冥想,體驗很愉悅。

而淘金式思維者則很精明,一寸光陰一寸金,在花大把時間去學習的時候,他會多問一句:學這個關我什麼事?能解決我什麼問題?

身邊的一個小夥伴分享了一個例子,說當一個教練說:注意看球!並不會讓學員真的看球,有可能會看向教練。如果教練問:當這個球向你飛過來的時候,它是怎麼旋轉的?這個時候,學員一定會認真看球。

這就是提問的力量。它會讓問題更聚焦,解決方式更有效。同樣,我為什麼會對這個案例感興趣?因為,我要寫一篇以提問為主題的文章,所以就對這種關於如何有效提問的案例更關注。

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思維方式,是主動學習的核心能力 ,也是成長公式起作用的關鍵。甚至可以說,提問的差距,就是人與人的差距。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中說,好問題才有好答案。你要敢於想更大的問題,找到你人生的關鍵問題,從而找更大的答案。對於人生主題這種“本質性問題”的思考,會直接改變生活、命運。

但是,提一個好問題並不容易,它體現一個人的思考力、洞察力,反映了一個人快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找到生命中本質的問題,更是有難度的。

因為,在確定自己的人生主題時,站在現在的立場,思考更長時間更大空間的問題,有時候會因為不可見而陷入空泛,無法給出比較明確的答案,這種不確定的答案可能會讓我們陷入更大的迷茫。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本質問題的答案可能每個階段並不相同。

彼得德魯克說:如果你不改變問問題的方式,你永遠都不會成功。

如果,你暫時對“本質性問題”的思考還不明確,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換種思路,先嚐試從解決當下的場景問題出發,給一個觸摸“本質性問題”的一個視角和機會。

因為你的人生主題的答案也許就隱藏在你當下的問題裡。在你不斷釐清當下問題,不斷解決問題中,你的問題會越來越聚焦,你的人生目標也會越來越清晰。這是一種邊做邊探索的思路。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那麼,在日常學習中,我們該如何以問題為導向,來更好聚焦我們的學習要點呢?

1、建立自己的問題清單,利用相關性和好奇心進行排序。

比起羅列閱讀書單而言,建立自己的問題清單會更有效,更有實踐動力。

問題清單,其實也可以看作是目標清單。具有彈性的目標,將更具挑戰性,它會拓展你的能力去實現這個目標。

在你把能想到的所有問題都列出來後,該怎麼去篩選當下要做什麼呢?

古典老師在《躍遷》裡提出相關性和好奇心兩個指標。

相關性問題,是你回答以後立刻有重大收益的內容。好奇心是你最有動力學習的未來方向。事態緊急的情況下,先從相關性解決問題。平常學習,從總分最高的開始。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3、以做產品的心態,去深入解決一個問題。

在我看來,以做產品的心態來解決一個問題,能真實地瞭解一個產品是怎麼從想法到最終交付的。對這種生產過程的體驗,會給你解決其他問題提供很多可借鑑的經驗。

當你要集中研究一個課題時,你可以列舉所有會遇到的問題框架,並在每個問題下面再拆解出更多問題。

以房地產行業為例。一個項目的從拿地-定位-面市-銷售-交付的一整個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問題要解決。

但就面市推廣,就可以提出很多問題:

項目形象如何包裝?

入市營銷動作是怎樣的?

案場有哪些活動要配合?

有哪些產品物料需要做?

有哪些推廣渠道可以利用?

送給客戶的禮物怎麼既高端又經濟?

……

這些問題一步步引導你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也就直接過濾無效的信息。

我並未做出一個學習類的產品出來。但是我寫過論文,做過房地產策略報告,這其中以問題為導向,梳理所學知識,以成品出現,來表達一個主題的過程是相似的。這也是我今後學習想嘗試的方向。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4、解決一個問題後,將這個模式應用到不同場景。

在你解決一個問題之後,可以嘗試多解決同類型的問題。可以先從解決身邊的人同類型的問題開始,或者在社群裡解答,以應對更多人的提問。而你的答案也會在不斷的提問和思考中,進行不斷優化,從而適應不同場景,並最終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同時,我們還可以思考一下,能否將嘗試將這種問題解決能力進行遷移,跨界使用在不同的學習和生活場合種,為自己的學習提供更多突破的可能。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5、將問題的答案拋出去,在迭代中換取更多關注。

這一點跟上一點是相關的。當你一開始初步有答案的時候,你就可以先推廣分享出去,不要悶聲憋大招,追求完美。讓你感覺一切都準備好的時候,可能時機已經錯過了。

而且根據721法則,學習收穫最大的就是實踐,悶頭自己做研究,進步有限。你可以高頻快速推廣出去,先以最小的產品交付開始,一點點積累資源,邊做邊改進。等到積累到一定程度,你的整體能力也會明顯提升。

東西太多學不完?以問題為導向,幫你從恐慌性學習中解脫出來

總結一下:提問即思考,提問就是創造。以問題為導向,會讓你的學習方向更聚焦更專注,避免無效學習,達到“做更少,做更好”的效果,從而從學習焦慮中解脫出來。

好問題蘊藏好答案,你既要從場景問題出發解決實際,又要敢於想更大的問題。當有一天你能解決更大的問題,說明你的能力已經躍遷了。

那麼問題來了,你有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呢?你準備如何以問題為導向來解決呢?你能列出相關課題的100個問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