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琳:藝術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

SHM專稿 / 侯曉琳:藝術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

SHM專稿 / 侯曉琳:藝術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

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現已開啟徵稿通道,誠邀各領域有趣、有料的個體開闢專題,點擊查看投稿詳情除了是一座公益型美術館,SHM更是面向寫作者和公眾的發聲平臺,將獨特個體的視野及思想與眾人分享。以下內容經原作者授權整理發佈,相關原創文章未經我方授權請勿轉載。

—— 未來藝術的設想

藝術的未來走向,只能被“設想”,無法被“論斷”。由於只是一種設想,所以包涵了種種可能,有些“可能”的觀念或許會被料中,然而有些則會被“修改”。

正如著名學者——貢布里希(Sir E.H.Gombrich)在《藝術的故事》結尾處所言:

“時時修改我們的觀念,

不正是研究歷史所感到的種種激動之一嗎?”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藝術在未來的走向,會隨著各種科學技術的發展而更加趨向多元化,並且會不斷地挑戰、打破當下時間之前的傳統。

藝術在人間存在了多久?幾乎無法考證。

從“藝術”出現之前的“無”,到出現之後的“有”。從無到有,可能只是一瞬間的事,然而在“有”的過程裡,卻包涵了極其漫長又豐富的演變。也許在未來,或者是更遙遠的未來,藝術會成為“虛無”,可是那未來的“無”全然不等同於起初的“無”。

就像創世前,世界是混沌的一片;創世之後,有了光。光可以折射出各種顏色,顏色與顏色之間又可以形成種種可能,但是當所有的顏色聚合在一起,卻成了“白色”。

白,是所有色彩的終結。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史前洞穴中原始人留下的手印壁畫

從史前開始,就有了藝術的表現形式。據說史前人類的繪畫藝術最初是作為“巫術”的儀式,那時的人們迷信於將動物的圖案繪於洞穴的牆上,然後用石頭對其進行敲擊,可以幫助他們戰勝/捕捉獵物。

對於諸多“務實”的現代人而言,“藝術”是一門高雅的志趣,但缺乏“實用性”。可是史前藝術的出現,正是以促進填飽肚子的“實用”動機出發的,它不是一種實用的工具,卻是一種實用的“精神力量”。或許可以套用道家的一句話:無用才是大用。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野牛·人》

拉斯科洞窟/法國

那些洞穴裡的繪畫,真的可以幫助史前人類有效打獵麼?它更似乎於一種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然而它彷彿也在以一種另類的“敬拜”方式告訴我們,人對天地宇宙和神秘未知質素的敬畏是與生俱來的。

藝術的產生不是出於偶然,正如基督教的信仰——人對上帝的追尋是因為上帝造創造人類的時候,已然將“永生”的念想置入了人的靈魂裡。

藝術是信仰的衍生。真正的信仰,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在那毫無科技含量的史前時代,即使沒有畫筆、畫布和各種色彩顏料,人們僅用最原始的材料,以及最質樸的“創作手法”,依然可以刻畫出激動人心的作品。

藝術的表現力和表現形式固然重要,可是最重要的還是那份對藝術的真誠之心。如果存在即是合理,那麼藝術作為一種存在的形式,勢必離不開人們的需求,所以又不得不說回藝術的“實用性”。

史前的人們應用繪畫作為成功打獵的抽象形式;古埃及和古希臘將繪畫或雕塑作為祭祀的儀式表象;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表現形式隨著繪畫材質的發展,以及美感經驗的逐漸升級而演變得愈加成熟生動,而在這一段時期裡,藝術的很多主題均圍繞著宗教信仰(基督教)。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天使報喜》Duccio/1311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天使報喜》

Masolino da Panicale/1425

不管藝術本身是如何地陶冶情操,但在她發展的歷史軌跡裡,始終有著她的功用性。無論是祭祀,還是為了宗教的目的。

當時人們的教育尚未全面普及,並且在天主教方面,只有神職人員才能主持聖經的要義,這個時候,宗教主題的繪畫藝術便發揮了她的傳教使命,她的直觀性,不僅能夠讓信徒或普通者更快地瞭解信仰的一些知識,亦能夠烘托出教堂的神聖莊嚴氣氛。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基督復活教堂/俄羅斯

在照相機尚未發明以先,寫實藝術是無法被取代的。除了以上的創作目的之外,那些達官顯要們也希望自己的肖像能被藝術地展現,乃至傳流後世。

故此“畫得像”是當時衡量“畫得好”的重要標準之一。所以不管在哪一個年代,藝術的表現形式不僅取決於各種美感經驗的昇華,也受制於科技發展的影響。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達蓋爾術家/化學家

自從法國美術家兼化學家——達蓋爾,發明了銀版照相術之後,寫實主義漸漸發生動搖。

直到保羅·塞尚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寫實便再也不是藝術家們唯一的創作手法。這一切就像是被打開的潘多拉之盒,藝術的表現形式逐漸掙脫單一的束縛,藝術家乃至群眾的思維也開始自由馳騁。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蘋果和餅乾》保羅·塞尚/1895

彼時藝術的實用性,再也不侷限於宗教和肖像,她成了啟示美、智性和創造力的鑰匙。

如果說塞尚開啟了藝術表現形式的自由之門,那麼馬塞爾·杜尚則拓開了藝術的邊界,不管是藝術本身的表現形式,還是表現藝術的介質,亦或是“藝術家”本人。

大俗,也可以是大雅。重要的不是形式本身,而是形式和介質背後的哲理。這層哲理,會不會對個人乃至世界產生正向的深遠啟示?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藝術家應有的使命,當然也是藝術作品本身的價值體現。普世價值觀對於藝術內涵的重要性,永遠不會消亡,不管是過去的藝術、當代的藝術,還是未來的藝術。

藝術家首先應該是個哲人兼詩人。

當現代主義藝術跨入當代藝術,形成了極簡主義。藝術的表現形式早已剝離了繁華富麗的古典主義,走向“返璞歸真”的模式。

而未來的藝術,似乎可能會走向更純粹的境地,形成虛無藝術。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荷蘭室內景一號》

米羅/1928年

“虛無”不代表消極,就像以色列智者——所羅門王在暮年之時,回顧自己一生所做,發現大多是虛空的,他嘗試過許多的追求,並取得極大的成就,但最終幡然醒悟——除了神以外,沒有什麼可以令他真正快樂。

神就是愛,愛是一切的總綱。

科技總在不斷進步。未來藝術的創作形式也會不斷隨著新的科技化而科技化。現今世界上出現了許多數字藝術,這便是科技數字化的產物,當科技沒有發展到這個程度,這些藝術表現形式是無法實現的,更不用說會出現數字藝術家。而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藝術家們的創作媒介或載體,甚至可以鏈接到外太空等等。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池田亮司作品

然而上述有關未來藝術的創作表現形式,僅僅只是“術”。未來藝術哪怕會走向虛無藝術,也無法將“道”割離。比如我們常說的真、善、美。

所謂“真”,便是藝術家們對藝術毫無虛假之情的態度,以及個人的原創力/創新精神;“善”,既是引人向善的能量;“美”,是藝術無法脫離的形式,也是感官舒適愉悅的保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午歇》文森特·梵高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愛”。

縱觀藝術史,不少大師都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愛心。梵高嚐盡藝術的苦悲,依然對藝術有著一股殉道般的激情;塞尚“每天都在進步,儘管百般艱辛”;博伊斯用藝術行動來傳教;杜尚以通透的活法,分享喜樂的秘訣……

未來的虛無藝術能夠包容並創作出千千萬萬種新的可能,但如果沒有愛,一切都將是虛空。

當前展覽 what's on

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展覽暫時關閉

徵稿啟事call for papers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