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现已开启征稿通道,诚邀各领域有趣、有料的个体开辟专题,点击查看投稿详情除了是一座公益型美术馆,SHM更是面向写作者和公众的发声平台,将独特个体的视野及思想与众人分享。以下内容经原作者授权整理发布,相关原创文章未经我方授权请勿转载。

—— 未来艺术的设想

艺术的未来走向,只能被“设想”,无法被“论断”。由于只是一种设想,所以包涵了种种可能,有些“可能”的观念或许会被料中,然而有些则会被“修改”。

正如著名学者——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在《艺术的故事》结尾处所言:

“时时修改我们的观念,

不正是研究历史所感到的种种激动之一吗?”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艺术在未来的走向,会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更加趋向多元化,并且会不断地挑战、打破当下时间之前的传统。

艺术在人间存在了多久?几乎无法考证。

从“艺术”出现之前的“无”,到出现之后的“有”。从无到有,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然而在“有”的过程里,却包涵了极其漫长又丰富的演变。也许在未来,或者是更遥远的未来,艺术会成为“虚无”,可是那未来的“无”全然不等同于起初的“无”。

就像创世前,世界是混沌的一片;创世之后,有了光。光可以折射出各种颜色,颜色与颜色之间又可以形成种种可能,但是当所有的颜色聚合在一起,却成了“白色”。

白,是所有色彩的终结。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史前洞穴中原始人留下的手印壁画

从史前开始,就有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据说史前人类的绘画艺术最初是作为“巫术”的仪式,那时的人们迷信于将动物的图案绘于洞穴的墙上,然后用石头对其进行敲击,可以帮助他们战胜/捕捉猎物。

对于诸多“务实”的现代人而言,“艺术”是一门高雅的志趣,但缺乏“实用性”。可是史前艺术的出现,正是以促进填饱肚子的“实用”动机出发的,它不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却是一种实用的“精神力量”。或许可以套用道家的一句话:无用才是大用。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野牛·人》

拉斯科洞窟/法国

那些洞穴里的绘画,真的可以帮助史前人类有效打猎么?它更似乎于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然而它仿佛也在以一种另类的“敬拜”方式告诉我们,人对天地宇宙和神秘未知质素的敬畏是与生俱来的。

艺术的产生不是出于偶然,正如基督教的信仰——人对上帝的追寻是因为上帝造创造人类的时候,已然将“永生”的念想置入了人的灵魂里。

艺术是信仰的衍生。真正的信仰,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在那毫无科技含量的史前时代,即使没有画笔、画布和各种色彩颜料,人们仅用最原始的材料,以及最质朴的“创作手法”,依然可以刻画出激动人心的作品。

艺术的表现力和表现形式固然重要,可是最重要的还是那份对艺术的真诚之心。如果存在即是合理,那么艺术作为一种存在的形式,势必离不开人们的需求,所以又不得不说回艺术的“实用性”。

史前的人们应用绘画作为成功打猎的抽象形式;古埃及和古希腊将绘画或雕塑作为祭祀的仪式表象;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表现形式随着绘画材质的发展,以及美感经验的逐渐升级而演变得愈加成熟生动,而在这一段时期里,艺术的很多主题均围绕着宗教信仰(基督教)。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天使报喜》Duccio/1311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天使报喜》

Masolino da Panicale/1425

不管艺术本身是如何地陶冶情操,但在她发展的历史轨迹里,始终有着她的功用性。无论是祭祀,还是为了宗教的目的。

当时人们的教育尚未全面普及,并且在天主教方面,只有神职人员才能主持圣经的要义,这个时候,宗教主题的绘画艺术便发挥了她的传教使命,她的直观性,不仅能够让信徒或普通者更快地了解信仰的一些知识,亦能够烘托出教堂的神圣庄严气氛。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基督复活教堂/俄罗斯

在照相机尚未发明以先,写实艺术是无法被取代的。除了以上的创作目的之外,那些达官显要们也希望自己的肖像能被艺术地展现,乃至传流后世。

故此“画得像”是当时衡量“画得好”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不管在哪一个年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仅取决于各种美感经验的升华,也受制于科技发展的影响。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达盖尔术家/化学家

自从法国美术家兼化学家——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术之后,写实主义渐渐发生动摇。

直到保罗·塞尚开启了现代艺术的大门,写实便再也不是艺术家们唯一的创作手法。这一切就像是被打开的潘多拉之盒,艺术的表现形式逐渐挣脱单一的束缚,艺术家乃至群众的思维也开始自由驰骋。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苹果和饼干》保罗·塞尚/1895

彼时艺术的实用性,再也不局限于宗教和肖像,她成了启示美、智性和创造力的钥匙。

如果说塞尚开启了艺术表现形式的自由之门,那么马塞尔·杜尚则拓开了艺术的边界,不管是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还是表现艺术的介质,亦或是“艺术家”本人。

大俗,也可以是大雅。重要的不是形式本身,而是形式和介质背后的哲理。这层哲理,会不会对个人乃至世界产生正向的深远启示?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艺术家应有的使命,当然也是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体现。普世价值观对于艺术内涵的重要性,永远不会消亡,不管是过去的艺术、当代的艺术,还是未来的艺术。

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个哲人兼诗人。

当现代主义艺术跨入当代艺术,形成了极简主义。艺术的表现形式早已剥离了繁华富丽的古典主义,走向“返璞归真”的模式。

而未来的艺术,似乎可能会走向更纯粹的境地,形成虚无艺术。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荷兰室内景一号》

米罗/1928年

“虚无”不代表消极,就像以色列智者——所罗门王在暮年之时,回顾自己一生所做,发现大多是虚空的,他尝试过许多的追求,并取得极大的成就,但最终幡然醒悟——除了神以外,没有什么可以令他真正快乐。

神就是爱,爱是一切的总纲。

科技总在不断进步。未来艺术的创作形式也会不断随着新的科技化而科技化。现今世界上出现了许多数字艺术,这便是科技数字化的产物,当科技没有发展到这个程度,这些艺术表现形式是无法实现的,更不用说会出现数字艺术家。而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艺术家们的创作媒介或载体,甚至可以链接到外太空等等。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池田亮司作品

然而上述有关未来艺术的创作表现形式,仅仅只是“术”。未来艺术哪怕会走向虚无艺术,也无法将“道”割离。比如我们常说的真、善、美。

所谓“真”,便是艺术家们对艺术毫无虚假之情的态度,以及个人的原创力/创新精神;“善”,既是引人向善的能量;“美”,是艺术无法脱离的形式,也是感官舒适愉悦的保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午歇》文森特·梵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爱”。

纵观艺术史,不少大师都有一颗悲天悯人的爱心。梵高尝尽艺术的苦悲,依然对艺术有着一股殉道般的激情;塞尚“每天都在进步,尽管百般艰辛”;博伊斯用艺术行动来传教;杜尚以通透的活法,分享喜乐的秘诀……

未来的虚无艺术能够包容并创作出千千万万种新的可能,但如果没有爱,一切都将是虚空。

当前展览 what's on

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展览暂时关闭

征稿启事call for papers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SHM专稿 / 侯晓琳:艺术是信仰的衍生,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