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甘肃老农民张万昌苦练唐楷19年,实力可压倒书法专家?

笔尖写字课堂


书法和职业无关。一个人要在书法山有造诣,必须有遗传基因,有爱好,有时间练习,有分辨和学习能力。没有天分,成天想出名,怎么能写好字?书法靠的是静心与天才。看看古代的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苏轼等等等等,那一个是专门写字成名的?本文涉及的故事中的人物,你要写写画画,随你,要当书法家还是算了吧,话说回来,要自娱自乐,随便你好了。


轮回的光阴


首先我对这个张万昌先生不甚了解,从贴出的图片来看,水平还是有的,有古意,质朴率真,用笔肯定,字构合理,是个练家子。


但是实力压倒书法家,这个值得商榷。可能比某些“书法家”好,但也有很多人,——书法家也好,民间高手也好——实力比他强。题主这话问得有点文无第一的味道,估计不是张先生的本意吧!

书法临习19年,应该已经沉得下去了,不应该浮躁的认为天下第一自己很了不起,须知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争强好胜只能使自己的作品浮躁庸俗。题主让我们评价,颜二只能说,19年的坚持值得尊敬,精神值得学习。如果有可能,互相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然后安静的学习。把学习书法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去浮躁少功利,以一种自我修养的态度作为生活的态度,这样就挺好!

如王羲之兰亭序所说的: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书法颜二


卓剑文先生墨宝





卓剑文书法崇拜者


首先我对题主这个问题的提法觉得有些不妥。一个人苦练唐楷19年,取得压倒书法专家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合乎常理的,老农民怎么了?老农民就得学38年才能超越书法家吗?

我又去百度了一下,张万昌虽然曾经是农民,但现在的张万昌有字有号,头衔装满一大筐,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定西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政协通渭县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人书画网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专业一级、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等等。你看看你看看,人家张万昌早已经洗脚上楼,步入艺术殿堂了。

根据题主提供的几幅书法图片及网络上搜出来的一些张万昌书法作品,我认为张万昌书法的确可以压倒很多书法家。他的楷书法度严谨,体势端庄,颇具庙堂之风,如果题主对他的唐楷书有兴趣,的确可以收藏几幅,未来真有上升空间。既然题主征询大家对张万昌书法的看法,那我就为张万昌书法点32个赞吧。

最后,我提出一个小问题,我发现题主提供的张万昌书写启功老先生的对联,我怎么觉得那副对联的最后三个字对不上,或者对仗不工整,会不会写错了?(参见下图)

顺祝题主进步,愉快!


永书101


如何评价甘肃农民张万昌的书法艺术?

首先给力,

崇敬膜拜是我的第一感觉。

学习唐法,而今创作作品,有味道,其味道深厚。其韵致灿烂,其法度严谨,姿态美妙,作品为品级。出类拔萃,敦厚间流露了农民书法的情怀,不低于哪些书法学院派的乳生。

从立论问题上发的作品,是谓晋韵小楷。狂喜人认为具有黄庭经笔意。

写的韵致,小楷字有一定的功夫。每笔间或黄庭经之深邃。足矣看淡荡的心境,无尘染,干干净净,利利落落,流露一种山林的空寂,云深不知处的感觉。明静,淡泊。之笔意,潺潺溪流。一如雨后的芳草露珠,晶莹剔透,其书相,是端庄秀丽,是也。

斗方四字,室雅兰香,楷书写的不局促,而是舒阔稳健。书体属于唐法的综合,看不出唐代何家书宗,而是张万昌自己的丰腴笔墨。

由此望及兴叹,而今的书之深邃是否有拙丑才是美?能够表现出传统的形质美,就已有书法的深厚底蕴。并非都有从拙的能力。返朴的境界。只有人书俱老,只有稳健瑧熟,方有返朴气象。



这就是老农民的朴实大气的榜书,种德收福,朴素的追求,验证了,德高才有大福。之寓意。

说了赞话,自私属于我也是农民的后代。贴近自己的父老书墨。自然熟悉,自然懂得他们的艺术情结,追求美善。


狂喜淡墨a


首先,书法家不是学位,没有考试合格,发证书。从古至今都没有。

古时的书家,那是知识分子们自发欣赏,民间跟进推崇,或者皇家钟爱进而历史过滤留下的。

现在我们脱离了毛笔日常写字,所谓书法家是为数不多的练毛笔字的人中圈定的。怎么圈?什么协会,什么研究所,什么学府任职,才叫书法家。所以书法家是个类似半官方的东西。

不是你写的好就是书法家。

今天,书法圈问题很大。

主要有三:

一,已经成为书法家的,总要有明显的个人风格,丑也是风格,且大多以丑为风格。

二,写的不错的,总想着成为书法家,然后憋着劲把写的挺好的字往丑里发展?

三,写的一般,甚至刚入门的,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这个人不叫书法,那个人是馆阁体,某大师给某古人提鞋都不够……

我的观点:普及书法基本知识,普及正确的书法审美,建立正确的书法价值观,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这位苦练十几年的农民,他的故事和作品来说,是书法家三个字配不上他!

配图是郑板桥的字



吴小朴1


从学习书法角度来说非常值得褒赞。但问题是要学好书法需要解决好多的问题,特别是气韵、格调或品味的问题,有许多的书法爱好者,甚至一般的书法家,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就是气韵格调不高。

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特别是农村多有书法传统。有一大批书法写手,或者说民间书法家,他们的功在书法史是和那些大书法一样功不可没。话虽然如此说,但就书法的格调方面,能够出类拔萃的确实罕见。

此类书法的优点是点画功夫和结构功夫都不错,但不够精致,缺少更深入的学习。说到精致我们看下面的“九”字的背抛钩的转弯出,明显不够圆转。出勾出形不准且不够到位。“八”字的右略重。整体显得不够和谐。点画结构不够严谨。又比如“陶潜有酒”的“字的“撇”不够自然,有些太长,空间处理不当。虽然月部是留有空间,可惜整个有精神,也就是说字都没有立起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通篇作品中的撇,缺少变化和生动性。有些单调。技法单一。结构和章法是都有不和谐的问题。说明精准临摹功夫不够。


翰墨书道


[比心]此人的态度是第一值得点赞的。

农村里面生活的人,能够坚持把书法练得有板有眼,板板正正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这是一种根植于传统民众骨子里对文化的崇拜之情,如果内心没有强大对书法的向往,是不会有如此持久的动力的。

每一个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从执笔开始到把字写端正,都需要极长时间的磨炼,不说环境的舒适感,但是持续的坚持,都是很难做到的。

[比心]农民书法散发出的精神更为崇高。

因此我觉得,此人写的字是不是达到什么水平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应该看到一个个字的后面张先生为之付出的“持之以恒崇尚文化之精神”!

[比心]文无第一,审美的角度千差万别。

美,是外界刺激反应到一个人脑子中以后,经过一系列神经反应,对此人大脑中反馈的一种舒服感,说人话就是“看着很舒服”。

因此,大凡一幅字画好不好,都是当事人说了算,人家觉得好挂在家里,他每天看着很舒服,这太可以了,旁人没有必要指指点点去“干扰别人的幸福”。

所谓“文无第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哪怕有史以来顶级的作品,也会有人出来挑刺,然这不妨碍ta成为一个好作品。

因此,张万昌的作品,我觉得好,但没必要去让他“压倒书法专家”。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069844134280624"} --}

檀纸间


首先农民也可练书法,请别拿农民说事。其二这个农民楷书不错,但似乎唐人的风格不多,故称唐楷乃不妥。其三这字还有提升空间,比某些所谓书法家不差。其四书法家是什么,书协会员吗?民间高手多得很,只是没有入会。其五书法家还有专家,难不成书法家还有不专的?!


一見堂書道菲哥1969


练19年唐楷写出这样的字,我用一个词形容:“悲哀!”一点欧楷踪影找不到!不知你是如何练唐楷的?兄弟!19年啊!时间不短了,为何一点欧阳询的影子找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