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九層妖塔,為何挖剩七層就不敢繼續了?

社會有點叫人無奈


九層妖塔只挖掘了兩層,剩下的部分就停止挖掘,這讓很多陰謀論者產生了眾多的猜想。其實不繼續挖掘,無非兩個原因,一是不能挖,二是不敢挖。

人們口中的九層妖塔,其實在古墓所在地被稱為“九層妖樓”,也就是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的血渭一號大墓。這個被冠以血淋淋名字的墓葬,其實是一座唐代早期吐谷渾王族的墓葬。


整個墓葬共分為九層,從上到下每隔一米左右,就會用柏木橫穿丘冢,中間再夾雜著四五十釐米高的石塊,這樣的防護措施有些類似於漢人墓葬中的黃腸題湊,猶如樓房一般。又因為當地藏人流傳著墳墓里居住著妖魔鬼怪,是個不吉利的地方,所以稱其為“九層妖樓”。

這座墓葬規制宏大,從柏木的使用就可見一斑:柏木因為生長緩慢,十分珍貴,一棵碗口粗的柏樹要長將近200年,由此可見墓主人的身份是十分高貴的。根據專家推算,修建這樣一座墓葬,需要一萬人辛苦工作一年。 九層妖樓附近還有大大小小很多墓葬,但大多數已經都被盜掘了。


除了盜墓賊之外,據說民國時期的軍閥馬步芳為了籌集軍餉,也對這些墓葬動過手。後來專家在清理“九層妖樓”的一二層時,仍然發現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更有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彩繪木片及金飾、木碟、木鳥獸等等珍貴的文物。

至於不再繼續挖掘的原因。官方給出的說法是不能挖。不能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如此規模的古墓,挖掘成本太高,在資金投入上面臨困難。二是“九層妖樓”設計獨特,如果繼續向下挖掘,很有可能會出現坍塌等情況,給地下文物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在挖掘了兩層之後就停了下來。

而不敢挖的說法,大多來源於民間。有的人認為在挖掘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靈異事件,比如在挖掘了木鳥獸之後,居然出現了木鳥獸復活的怪事,讓專家們望而卻步。 事實上,當地藏人傳說“九層妖樓”中有妖魔鬼怪,更多的是因為當年在吐蕃和吐谷渾的戰爭中,很多人戰死。而吐蕃人認為這些戰死的亡魂並沒有消散,全部聚集在墓葬之中,所以才附會出了不敢繼續挖的流言。


熱水古墓群在前些年也被盜墓賊染指過。二十多個盜墓賊盜掘了幾百件文物,因為害怕零散出售引起別人注意,所有想打包集中出售,最後和買家商定了高達8000萬元的價格,但因為被警方破獲了盜墓案,文物才得以保存。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九層妖塔”必然會完整出現在世人面前。


李飛叨


九層妖塔是真實存在的,它是位於青海藏族自治州熱水鄉的一座特大古墓,被稱為“血渭一號大墓”,是我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葬屬唐代早期吐谷渾王室墓葬,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吐谷渾墓葬。

這座千年古墓千百年來一直被當地藏族百姓所避諱,一直傳說其不吉利,有妖魔鬼怪在其內,更懼怕的稱其為九層妖塔。

在2017年11月,這座被稱為九層妖塔的古墓不幸被盜墓者所盜,被偷掘古代文物近四百件,震驚全國。接到報案後,當地公安機關迅速行動,經縝密偵察,案件很快被破獲並追繳回全部珍貴文物。

破案後,國家相關部門也迅速組織考古專家進行考古挖掘,最先開始的是被盜墓分子破壞的頂端第一二層,從兩層中就清理出了數量眾多的唐朝文物和牛、羊等牲畜屍骨多達七百多具,另外,在這麼多的文物之中,有皮靴、藏文木簡、蒙文木片、五彩木畫及金銀首飾、木做碟子、木雕鳥獸、糧食和非常多的保存較完整的珍貴絲織品。專家還在大墓四周挖掘出了五條殉葬馬匹的壕溝和十三個圓形的牛、狗等牲畜殉葬洞,一共清理出了八十七匹馬的全部骸骨和許多其他牲畜骨骼。

由於出土文物眾多,對文物保護的工作量也巨大,再加上現在的技術條件無法對有些文物進行有效的保存,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在爭得相關部門的同意後停止了對此古墓的考古挖掘。並不是傳言中遇到了所謂的靈異事件而終止了其他層的挖掘,停止挖掘的原因主要的是更好的保護文物,而不是無中生有的駭人聽聞的靈異事件!







李易興易經風水


九層妖塔,又稱血渭一號大墓,在青海都蘭流傳下來的古老傳說裡,古墓有九層,據說裡面住著妖魔,所以當地人稱它為“九層妖樓”。

上世紀80年代,在青海都蘭境內發現上千座的古墓群,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血渭一號大墓。

由於大部分古墓都已經被盜,所以在上級單位的批准下,青海文物局決定對古墓群進行保護性發掘,其中重點是血渭一號大墓。

據當地一位老人講,抗戰時期他曾經是青海王馬步芳手下的一名士兵,當年馬步芳曾帶領他們大肆盜墓。

僅血渭一號大墓,他們就大肆洗劫了三天。後來接到上前線的命令,馬步芳命他們放了一把大火後才撤退。

考古隊聽到這個消息後,怕毀壞血渭一號大墓,所以就先從周圍的殉葬坑開始發掘,在瞭解清楚古墓大概結構後,再發掘大墓。

當時只發掘了兩層,因為當年馬步芳盜墓也只來得及盜了這兩層。正在大家猶豫還要不要繼續發掘時,1997年國家下達了《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其中首次明確規定了: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有關專家對這份通知進行了解讀。首先目前世界上對大型帝王墓的發掘技術、保護水平都不成熟,盲目發掘只會損壞文物。比如上世紀50年代,定陵被毀就是一個慘痛教訓。


其次,以前對搶救性發掘對發掘到何種程度,沒有明確規定,難免有為了滿足好奇心,而盲目繼續發掘的例子。

另外,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講,很多帝王還有後人,去挖帝王墓就是挖人祖墳,這不符合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

基於以上考慮,國家才以法律的形式做了強制規定。也正因為如此,血渭一號大墓發掘到第二層就停止了。所以這裡面並沒有敢與不敢或鬼怪之說。

不過這次對古墓的搶救性發掘,還是有重大發現的。首先,馬步芳洗劫後,還留下當時看來不貴重的珍貴文物。

大部分都是唐代和同時期中亞的絲織品,這證實了古絲綢之路除了河西走廊外,還有一條線路是青海路。


其次,考古學者弄清楚了一千多年前突然消失的鮮卑族到底去了哪?公元3世紀左右,鮮卑族滅了五胡後,部分融入了漢族。

但還有一支慕容氏遷到了青海白蘭山,建立了吐谷渾王國。三百年後,吐谷渾被吐蕃佔領,從而成了其藩屬國。

吐蕃滅亡後,吐谷渾也跟著消失在歷史長河裡。而今都蘭的古墓群,就是吐谷渾人的墳墓,而血渭一號大墓就是吐蕃佔領時期,一位吐谷渾王的陵寢。

隨著發掘工作的暫停,至於是哪位吐谷渾王,墓地是不是九層?會不會墓地裡還藏著其他的秘密?就不得而知,這隻能等待未來去解密。



花木童說史


真實的“九層妖塔”,都蘭金字塔,有兩條龍脈成“二龍戲珠”之勢

因為網絡小說《鬼吹燈》的情節中有“九層妖塔”,讓人們對這座神秘的建築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而現實中,九層妖塔確實存在,它就是鬼吹燈小說中的原型位於青海都蘭縣高原上的“血渭一號大墓”。

因為這座古墓共有九層,為土木結構,每隔一米就有一層橫木隔開,總共九層墓冢;又因為所處的地方地勢獨特,形狀怪異,加上歷史悠久,整個透著一層神秘氣息,因而被當地人稱為“九層妖塔”。

古代人選墓地非常看重風水,越是身份高貴的人就越是講究。這也就是摸金校尉胡八一為什麼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自古風水寶地必有大墓
”。這是一座吐蕃王族大墓,是歷史上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吐蕃古墓群。地處青海高原都蘭草原深處,正面看上去跟埃及金字塔非常相像,又被叫做“高原金字塔”。

東西兩邊有兩條山脈夾峙,像是兩條巨龍,形成了“二龍戲珠”的態勢。大墓背後有一座巨石,像是一座鳥頭,兩條山脈就像一隻巨大的神鳥展開雙翅庇護著大墓。可謂是佔盡了得天獨厚的風水要素。

據考查,墓葬的主人應該是唐代初期被分封在此地的吐谷渾王坌達延墀松,距今已經1000多年的歷史,周圍的陪葬墓有上百座,陪葬的人畜遺骸700多具,更有藏文木簡、碑石銘刻、金銀器具不計其數。其中一件絲織品是用婆羅文繡著“偉大光榮的王中之王”的波斯錦,為世界上唯一一條有此特徵的8世紀稀世珍品。雖然曾多次遭遇盜墓,其中有價值的文物仍十分可觀。

土谷渾王是歷史上讓唐帝國非常頭疼的一個少數民族統治者,唐王曾派大將薛仁貴、李敬等多次征剿,都為其所敗,鎩羽而歸。這才有後來唐王不得不用自己的女兒文成公主遠嫁西域,用聯姻的方式換取政治上的和平。

傳松贊干布曾與土谷渾王立誓“你死之後,我將送你一百匹馬陪葬,給你同行”。而土谷渾王是吐蕃王國的一個藩國,大墓中確實發掘出了馬溝5條,全都是馬匹的遺骸,另有牛羊等牲畜數量也很多,也許就是當年吐蕃王對其承諾的兌現。

血渭一號大墓又稱熱水古墓,高33米,長55米,寬37米。整個大墓的墓基是兩層四五十釐米厚的泥土夯層,然後再夾一層柏木,木頭上架上青石塊層層壘砌,形成一座塔樓一樣的建築。初步估算,要建成這樣一座大墓,需要10000人建造一年才能完成。不管是從風水學、建築學還是出土的文物數量來看,都是世所罕見,不愧為“九層妖塔”。


龍脈文化雲


雖說盜墓這種揭人家祖墳損自己陰德的行為是不可取的,但是歷代總有著許多貪財之人選擇去盜墓。包括到了現代,新聞也經常播報一些盜墓新聞,比如前一陣子,有一個盜墓小夥被抓後,就表示說自己的理想是要去盜“九層妖塔”,看來九層妖塔是盜墓界的知名墓地,嚮往者甚多,那麼當初考古隊員們在挖掘九層妖塔的時候,為什麼只挖了兩層,剩下的7層卻不敢再挖了呢?

很多人認識“九層妖塔”是源自小說《鬼吹燈》,本以為只是小說的虛構情節,殊不知妖塔卻真實存在現實中。1996年,我國考古隊員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的熱水鄉地域發現一堆少數民族先祖墓葬群,這就是九層妖塔的原型,考古界則稱為血渭一號古墓,人們又稱之為東方金字塔。該墓東西長達150米、北南寬80米,高33米,奇怪的是當考古人員繼續發掘時,卻意外發現血渭一號古墓不止一層那麼簡單,下面可能還有很多層,而對於這種奇特墓葬結構,需要從他的起源說起。

經過了解,九層妖塔或許就是吐谷渾王朝的留下古墓,當年有一個叫慕容皝的鮮卑人創立前燕國,而他有一個伯公叫慕容吐谷渾,由於他身為庶子不是正室所生嫡子,所以弟弟執權後開始跟他水火不容,慕容吐谷渾深知其中利害,不避不行,於是就帶著一批願意跟隨他的宗族人士,向西方遷途,一直走到甘肅臨夏附近,把當地一個羌族部落打敗,便以此定居下來。

後來慕容吐谷渾率領族人逐漸發展壯大,就建立了吐谷渾王朝。由於吐谷渾民族跟當地羌族文化混合,之前又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所以吐谷渾皇族的墓室既流行厚葬又極具少數民族風格,因此形成了所謂的“九層妖塔”。

後考古人員發現該皇族墓葬的獨特之處是一層接一層的葬埋,裡面陪葬著許多金銀珍寶、瓷器、絲綢、銅器,以及大批陪葬動物的遺骨。據所知在公元633年,土蕃軍隊入侵吐谷渾,使其亡國,剩餘的吐谷渾族人流亡到唐朝涼州定居,大唐於是就把該州命為安樂州。後來吐谷渾族人可能擔憂“九層妖塔”裡的祖先財寶被賊人盜挖,就四處散播吐谷渾墓葬地有妖怪的邪說,加上吐蕃人也懼怕吐谷渾人的殘忍報復,於是跟著黑化吐谷渾人,最終把吐谷渾給完全妖魔化了。因此吐谷渾墓葬才得以保存下來,直到1996年,考古人員發現吐谷渾墓葬時,墓葬僅有最上面的兩層被人為盜掘過。

然而敢於冒著“忌諱”去盜挖吐谷渾墓葬的人,是一個叫馬步芳的軍閥,他跟盜挖慈禧太后墓的孫殿英是死對頭,但兩人臭味相投都喜歡幹盜墓勾當。民國期間,馬步芳率領的馬家軍在西北地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擴充軍費,他不知從哪裡打聽到吐谷渾墓葬的所在位置,於是就領著人馬把“九層妖塔”給揭開了,接著連續盜挖兩日,搶掠大批金銀財寶,據說當時馬步芳也是挖了兩層就收手了。

1996年11月20號,當我國考古隊員深入挖掘後,發現吐谷渾墓葬依舊存在大批量的珍貴文物,包括在挖掘過程裡還驚現全球罕見的八世紀時期的波斯文字錦。然而考古隊也是挖了兩層就停止了,後考古隊道出實情,其中有人說是因為96年技術不成熟所以就停止不敢再挖下去了,估計是因為沒有更好的保護技術;另有一個說法是,九層妖塔根本就沒有9層或許就只有兩層而已,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貓眼觀史


我是嗨喲,我來回答。


隨著電影電視劇《鬼吹燈》和《老九門》系列影視作品的出現,很多人都喜歡上了這種以“盜墓”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九層妖塔,作為一個真實存在的古墓,自然不會被影視劇作者們放過。


其實,九層妖塔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墓穴。實際上,它是一個青海都蘭熱水的一號大墓,被當地人稱作“血渭一號大墓”。因為外表酷似金字塔,又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據說這是屬唐代早期的吐谷渾墓葬,也是我國首次發現這種類型的墓葬。於是,考古學家對這座墓葬進行了挖掘考研,不過只挖到了兩層就沒有再繼續。


其中原因分為兩種,分別是從民間傳說和科學考慮兩個方面出發。


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因為考古專家在發掘前兩層的時候,出土了大量的人和動物的屍體。這些動物屍體多半都是一些稀有的保護動物,而人就不得而知。


因此,民間認為這些人是用來鎮壓這些動物的,於是就有了邪靈這一說法。很多人認為專家不敢再向下挖掘的原因,就是因為害怕邪靈作祟。顯然,給這座古墓增加了很多的恐怖色彩。

仔細一品,其實這種說法並不能經得起推敲。且不說這些魑魅魍魎是否存在,就算存在,還輪得到專家去找他們嗎?


其實,專家不進行挖掘的原因是出於對文物保護的考量。就像今天的秦始皇陵一樣,為了保護皇陵當中的文物,如果有人開了頭,必然會引來猖獗的盜墓分子,導致文物的流失。


第二一個方面,就是這個墓穴每一層的結構都不一樣,而且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風化和侵蝕,很可能有的地方已經損壞。如果沒有完全的把握,貿然的打開墓穴,或許會造成墓穴的坍塌和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其實,專家一開始就沒打算挖掘這個墓地。剛開始挖掘的兩層,都是出於文物搶救的考量。在軍閥割據的時代,這個墓穴曾經被一個大軍閥馬步芳給挖掘了,並且盜走了很多的文物。


在馬步芳之後,又有很多小的盜墓賊進入墓穴,拿走了一些殘存的文物。所以,前兩層的發掘工作幾乎都是人和動物的屍體,大部分的文物都已經被盜。


所以,總的來說,不再繼續挖掘其實是專家對於文物保護的一種考量,而並非民間所說的“邪靈”作祟。



嗨呦歷史


說起“九層妖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畢竟關於它的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民間傳說等實在是太多了。但這也只是書上和影視作品中才出現的產物,在真實世界裡,“九層妖塔”真的存在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不過現實版的“九層妖塔”,並非像影視劇裡面描繪的那樣玄幻,更沒有什麼毒蟲猛獸、妖怪等等。那麼現實版的“九層妖塔”到底在哪兒呢?

現實版的“九層妖塔”

所謂現實版的“九層妖塔”實際上就是位於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的

“血渭一號大墓”。它是我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而關於這座古墓,在當地藏族人民之間還流傳著一些不太吉利的傳說,認為這是住著妖怪的高樓,甚至還將其稱之為“九層妖塔”。所以我們現在在文學或影視作品中看到的“九層妖塔”,實際上就是以“血渭一號大墓”作為原型進行創作的!

當然了,實際上血渭一號大墓並非像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樣,它不過只是一座古代墓穴而已。

據記載,“血渭一號大墓”屬於唐代早期吐蕃王室墓葬,在其周圍有200多座小型墓穴。但很不幸的是,它們全都遭到了盜墓賊的洗劫。在國際學術界,將這個古墓群稱作是“熱水古墓”。而位於各大小古墓正中間的便是“血渭一號大墓”,其墓穴坐北朝南,歷經數千年之後,大墓仍高出地面三十多米,東西長一百五十米,南北寬八十米,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此外,在大墓背後,還有兩條山脈從東西綿延過來,如同兩條盤踞一般,大墓則就如同一顆寶珠,整體呈現“二龍戲珠”之勢。

慘遭盜掘

對於這樣一個大墓,盜墓賊必然是不會輕易放過,但是一般的小型盜墓賊似乎也難進入到古墓中進行盜掘。不過這次大墓遇到的是可當年號稱“青海土皇帝”的馬步芳。

根據當地村民回憶,大約在抗戰時期,為了籌集軍費,國民黨以馬步芳為首的海西統治者,組織起大量兵力進行發掘。據說,馬步芳隊伍在此處瘋狂地盜掘了三天三夜,盜走了大量的金銀寶器。要不是接到上級命令,馬步芳也不會那麼輕易就離開!

現代發掘工作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人員發掘時發現,在封土堆深五米處,發現一個動物陪葬墓,除了兩三具馬鹿骨骼外,還有一百七十多具牛羊骨骼。而墓葬的圍牆也建造得頗為考究,墓葬院牆為一米多高的石牆外加一層圓木,再一米多的石牆加一層圓木。在第二層的陪葬墓中,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大量被火燒過的痕跡。據當地牧民說,這應該就是馬步芳盜掘並焚燒後留下的。

但是,考古人員僅僅發掘了古墓的第一層和第二層,隨後便停止了發掘工作!那為何考古人員發掘到第二層就不敢往下挖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當年馬步芳也只來得及盜走這兩層的金銀器。而當時正在大家猶豫要不要繼續往下發掘時,1997年國家便下達了《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而其中就明確表示: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因此對於大型的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之所以不再繼續往下挖的原因,也無非就是科學技術不成熟,盲目發掘只能造成文物的損壞。因此考古人員才沒有繼續往下發掘!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方圓文史


人們對於九層妖塔這個名字很熟悉,而且多半都是因為受到盜墓小說或者影視劇所影響,現在有很多藝術作品都是圍繞著九層妖塔進行描寫的,所以很多人認為九層妖塔是虛構出來的。其實九層妖塔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一共有九層,規模可想而知。自從九層妖塔出土以來,圍繞著九層妖塔就流傳出很多神奇的故事,據悉考古學家在對九層妖塔進行考古研究的時候,只挖了兩層放棄了,原因讓人震驚。

1、 考古工作難度極大

目前九層妖塔已經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區,九層妖塔位於我國青海境內,這座古墓是在1996年被髮掘的,根據考古人員的鑑定可以基本確定九層妖塔屬於吐谷渾王朝,所以這座古墓的發現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在九層妖塔被發現之後,考古工作人員就帶著很多期待與好奇著手古墓的勘測和研究工作,但是在實際考察的過程中卻發現困難重重,因為在完成了第一層的考古作業之後,發現第二層的考古工作很難進行下去。因為這一層空間更大,而且古墓的構造和歷朝歷代的古墓都不同,所以工作難度可想而知,當時面對這樣的現狀,工作人員就停止了繼續下去的想法。

2、 遭到當地人的反對

實際上就在考古工作人員信心滿滿的開始對九層妖塔進行勘測的時候,當地的百姓就提出了反對意見,因為當地的百姓認為九層妖塔是用來鎮壓妖怪的,如果破壞了古墓就容易將這些妖物釋放出來,所以百姓們考慮到自身的安全,就開始阻止考古工作人員。雖然後來考古工作還是順利開展了,但是在考古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了很多異樣的地方。古墓中有很多動物骸骨,而且經過鑑定發現,這些骸骨的形狀十分怪異,從來沒有被記載過,可見九層妖塔的“妖”字並非空穴來風。後來由於遭到太多的反對,所以關於九層妖塔的勘測工作就停下來了。

3、 考古技術還不成熟

考古工作人員在進行到第二層時就已經遇到了很多難題和阻礙,同時也意識到現在所掌握的考古技術還不具備完成這項工作的能力,所以為了保護好文物,避免因為考古技術落後對文物造成破壞,九層妖塔的考古工作就不得不停下來了。


歷史小地主


主要的考慮還是保護其中的文物和本身的建築結構,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建築本身的妖魔化。


九層妖塔是什麼?

很多人認識“九層妖塔”是源自小說《鬼吹燈》,本以為只是小說的虛構情節,卻沒想到妖塔是真實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一個建築。1996年,我國的考古隊員在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的熱水鄉地域發現一堆少數民族先祖墓葬群,這就是九層妖塔的原型,考古界則稱為血渭一號古墓,人們又稱之為東方金字塔。該墓東西長達150米、北南寬80米,高33米。

這是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它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墓屬於初唐時期的吐谷渾王陵,也是中國發現的第一座吐谷渾墓。

整個陵墓分為九層,從上到下每隔一米左右,都會用柏木穿插固定,中間夾雜著40到50釐米高的石塊,它也被稱為“九層妖樓”,當地藏人流傳說墳墓裡住著怪物和鬼魂,這是一個不吉利的地方。

這座墳墓有一個很大的規制。據專家稱,建造這樣一座墳墓需要10000人工作一年才能夠建成。在九層惡魔建築附近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墳墓,應該是屬於吐谷渾王族的陪葬墓,可惜的是大部分都已經被洗劫一空。

被盜墓賊破壞

2017年11月,這座被稱為九層惡魔塔的古墓被盜墓賊侵入,近400件古代文物被盜,震驚全國。接到報告後,當地公安機關迅速採取行動。經過仔細調查,案件很快被揭露,所有珍貴文物都被追回。

案件解決後,國家有關部門也迅速組織考古專家進行考古發掘。首先是被盜墓賊摧毀的一樓和二樓。從兩層樓開始,大量唐代文物、牛、羊等牲畜骨骼被髮掘了出來,一共有700餘件。此外,在眾多的文物中,有皮靴、藏文簡牘、蒙古木片、彩色木畫和金銀珠寶、木盤、木雕、鳥獸、穀物和許多保存完好的珍貴絲織品。

保護文物第一位

九層妖塔”有獨特的設計。如果繼續向下挖掘,很可能會坍塌,對地下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再者這麼大的挖掘項目需要的經費也是不少的,在設備和技術不達標的情況下國家是不允許開挖帝王陵墓的,這樣的規定也使得繼續的挖掘成為了不現實的事情。

民間傳說

這座千年墓幾千年來一直是當地藏族人的禁忌。人們總是說它不吉利。裡面有惡靈和鬼魂。

在挖掘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超自然現象。比如在挖掘了木鳥獸之後,居然出現了木鳥獸復活的怪事,這嚇退了專家。事實上,當地藏人說“九層妖塔”裡有怪物,更多是因為很多人死於吐蕃和吐谷渾的戰爭。吐蕃人相信這些在戰爭中死去的靈魂不會消散。他們都聚集在墳墓裡。這樣的耀眼也阻止了對這座建築進一步的挖掘。

倫理層面不允許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挖別人家的墳墓本來就是個不道德的事情,盜墓賊這種職業是有損陰德的,其實專業的考古挖掘隊做的也是大概相同的事情。如果吐谷渾部落還有皇族的後代在世,這樣的行徑無異於挖人家的祖墳,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


沉醉古詩文


九層妖塔,對於愛好探險與尋寶的人來說一定不會陌生。特別隨著近幾年盜墓探險題材小說的風靡一時,九層妖塔的“妖名”更是言猶在耳。

但讓人使人難以置信的是,九層妖塔它並不是小說家們天馬行空的空想產物,它是基於現實的實物加上懸疑恐怖元素的渲染從而相應而生的。九層妖塔它並不只存在於傳說與小說中,它在現實中真實存在。

九層妖塔,物如其名,小說中以九層擬其為塔,現實中的它也十分巨大,也分九層。九層妖塔位於現青海界內,它是我國考古學家於1996年在青海都蘭古墓群裡發現的一座特別特殊的古墓,經專家考證,這座古墓屬於初唐吐古渾王室墓葬,也是我國考古史上發現的首座關於吐谷渾王朝的墓葬,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引起了一片轟動。

歷史記載其為血謂一號大墓。在歷史與考古學家眼中,這座古墓的歷史研究價值舉足輕重,為保證其完整與安全性,現實中的“九層妖塔”也是國家的重點保護區。

九層妖塔自發現到如今也有不少日子了,但考古界專家對其瞭解依舊甚微,這是因為對於九層妖塔的挖掘與開發工作也僅僅只進行到了第二層,就好像冰山一角,寥若晨星。

而至於原因,卻眾說紛紜,版本眾多。據當時發掘史料記載,當時墓葬挖掘過程十分的艱難,墓葬的每一層都有現代三層樓房一般的高度,並且每一層的格局構造也與眾不同,說與以往的墓葬發現有天壤之別也不為過。

更加神秘的是,挖掘出土的物件也使人匪夷所思。在墓葬前兩層的墓葬挖掘清理過後,考古學家們發現挖掘出土物多以動物乾屍為主,據當時統計,有大約700多具,並且動物品種大多稀有珍貴,還有著許多屍體且不為人知。


這件事在當時“孕育”了許多的傳說與流言,很多當地人認為這些動物屍體有些聞所未聞,便認為這些屍體是妖邪之物,寓意不詳,且認定這座墓葬是用來鎮壓這些妖物,萬萬不能破壞的。

再加上挖掘過程中各種詭異事件的流傳,九層妖塔的兇名便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挖掘進行到中期後,當地人由於害怕對妖塔的考古挖掘會帶來不詳之災,當地多次發生騷亂,以企圖阻止考古工作的繼續進行,這給當時的考古工作造成巨大的不便,忌於輿論的壓力,當時的考古挖掘幾經終止,進展緩慢,最終只好無奈停止,這可能是對於九層妖塔挖掘工作只進行到第二層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從考古學術方面分析,九層妖塔墓葬據今年代過於久遠,且墓葬形式結構與以往大不相同,對考古學術意義重大。


再說當時國家的歷史背景下對於考古挖掘技術掌握並不成熟,加上之前定陵挖掘過程中因為文物保存技術與考古挖掘不成熟造成的大量珍貴文物的損毀,使當時考古學家們害怕九層妖塔的繼續挖掘會重蹈定陵的覆轍。所以九層妖塔考古挖掘工程才進行到了第二層便停止了。同時,這也是官方對於九層妖塔考古挖掘終止原因的唯一正面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