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九层妖塔,为何挖剩七层就不敢继续了?

社会有点叫人无奈


九层妖塔只挖掘了两层,剩下的部分就停止挖掘,这让很多阴谋论者产生了众多的猜想。其实不继续挖掘,无非两个原因,一是不能挖,二是不敢挖。

人们口中的九层妖塔,其实在古墓所在地被称为“九层妖楼”,也就是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的血渭一号大墓。这个被冠以血淋淋名字的墓葬,其实是一座唐代早期吐谷浑王族的墓葬。


整个墓葬共分为九层,从上到下每隔一米左右,就会用柏木横穿丘冢,中间再夹杂着四五十厘米高的石块,这样的防护措施有些类似于汉人墓葬中的黄肠题凑,犹如楼房一般。又因为当地藏人流传着坟墓里居住着妖魔鬼怪,是个不吉利的地方,所以称其为“九层妖楼”。

这座墓葬规制宏大,从柏木的使用就可见一斑:柏木因为生长缓慢,十分珍贵,一棵碗口粗的柏树要长将近200年,由此可见墓主人的身份是十分高贵的。根据专家推算,修建这样一座墓葬,需要一万人辛苦工作一年。 九层妖楼附近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墓葬,但大多数已经都被盗掘了。


除了盗墓贼之外,据说民国时期的军阀马步芳为了筹集军饷,也对这些墓葬动过手。后来专家在清理“九层妖楼”的一二层时,仍然发现了很多珍贵的文物,陪葬的马、牛、羊等动物遗骸,更有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及金饰、木碟、木鸟兽等等珍贵的文物。

至于不再继续挖掘的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是不能挖。不能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如此规模的古墓,挖掘成本太高,在资金投入上面临困难。二是“九层妖楼”设计独特,如果继续向下挖掘,很有可能会出现坍塌等情况,给地下文物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所以在挖掘了两层之后就停了下来。

而不敢挖的说法,大多来源于民间。有的人认为在挖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灵异事件,比如在挖掘了木鸟兽之后,居然出现了木鸟兽复活的怪事,让专家们望而却步。 事实上,当地藏人传说“九层妖楼”中有妖魔鬼怪,更多的是因为当年在吐蕃和吐谷浑的战争中,很多人战死。而吐蕃人认为这些战死的亡魂并没有消散,全部聚集在墓葬之中,所以才附会出了不敢继续挖的流言。


热水古墓群在前些年也被盗墓贼染指过。二十多个盗墓贼盗掘了几百件文物,因为害怕零散出售引起别人注意,所有想打包集中出售,最后和买家商定了高达8000万元的价格,但因为被警方破获了盗墓案,文物才得以保存。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层妖塔”必然会完整出现在世人面前。


李飞叨


九层妖塔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位于青海藏族自治州热水乡的一座特大古墓,被称为“血渭一号大墓”,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葬属唐代早期吐谷浑王室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谷浑墓葬。

这座千年古墓千百年来一直被当地藏族百姓所避讳,一直传说其不吉利,有妖魔鬼怪在其内,更惧怕的称其为九层妖塔。

在2017年11月,这座被称为九层妖塔的古墓不幸被盗墓者所盗,被偷掘古代文物近四百件,震惊全国。接到报案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行动,经缜密侦察,案件很快被破获并追缴回全部珍贵文物。

破案后,国家相关部门也迅速组织考古专家进行考古挖掘,最先开始的是被盗墓分子破坏的顶端第一二层,从两层中就清理出了数量众多的唐朝文物和牛、羊等牲畜尸骨多达七百多具,另外,在这么多的文物之中,有皮靴、藏文木简、蒙文木片、五彩木画及金银首饰、木做碟子、木雕鸟兽、粮食和非常多的保存较完整的珍贵丝织品。专家还在大墓四周挖掘出了五条殉葬马匹的壕沟和十三个圆形的牛、狗等牲畜殉葬洞,一共清理出了八十七匹马的全部骸骨和许多其他牲畜骨骼。

由于出土文物众多,对文物保护的工作量也巨大,再加上现在的技术条件无法对有些文物进行有效的保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在争得相关部门的同意后停止了对此古墓的考古挖掘。并不是传言中遇到了所谓的灵异事件而终止了其他层的挖掘,停止挖掘的原因主要的是更好的保护文物,而不是无中生有的骇人听闻的灵异事件!







李易兴易经风水


九层妖塔,又称血渭一号大墓,在青海都兰流传下来的古老传说里,古墓有九层,据说里面住着妖魔,所以当地人称它为“九层妖楼”。

上世纪80年代,在青海都兰境内发现上千座的古墓群,其中最大的一座就是血渭一号大墓。

由于大部分古墓都已经被盗,所以在上级单位的批准下,青海文物局决定对古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其中重点是血渭一号大墓。

据当地一位老人讲,抗战时期他曾经是青海王马步芳手下的一名士兵,当年马步芳曾带领他们大肆盗墓。

仅血渭一号大墓,他们就大肆洗劫了三天。后来接到上前线的命令,马步芳命他们放了一把大火后才撤退。

考古队听到这个消息后,怕毁坏血渭一号大墓,所以就先从周围的殉葬坑开始发掘,在了解清楚古墓大概结构后,再发掘大墓。

当时只发掘了两层,因为当年马步芳盗墓也只来得及盗了这两层。正在大家犹豫还要不要继续发掘时,1997年国家下达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其中首次明确规定了: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有关专家对这份通知进行了解读。首先目前世界上对大型帝王墓的发掘技术、保护水平都不成熟,盲目发掘只会损坏文物。比如上世纪50年代,定陵被毁就是一个惨痛教训。


其次,以前对抢救性发掘对发掘到何种程度,没有明确规定,难免有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盲目继续发掘的例子。

另外,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讲,很多帝王还有后人,去挖帝王墓就是挖人祖坟,这不符合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

基于以上考虑,国家才以法律的形式做了强制规定。也正因为如此,血渭一号大墓发掘到第二层就停止了。所以这里面并没有敢与不敢或鬼怪之说。

不过这次对古墓的抢救性发掘,还是有重大发现的。首先,马步芳洗劫后,还留下当时看来不贵重的珍贵文物。

大部分都是唐代和同时期中亚的丝织品,这证实了古丝绸之路除了河西走廊外,还有一条线路是青海路。


其次,考古学者弄清楚了一千多年前突然消失的鲜卑族到底去了哪?公元3世纪左右,鲜卑族灭了五胡后,部分融入了汉族。

但还有一支慕容氏迁到了青海白兰山,建立了吐谷浑王国。三百年后,吐谷浑被吐蕃占领,从而成了其藩属国。

吐蕃灭亡后,吐谷浑也跟着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而今都兰的古墓群,就是吐谷浑人的坟墓,而血渭一号大墓就是吐蕃占领时期,一位吐谷浑王的陵寝。

随着发掘工作的暂停,至于是哪位吐谷浑王,墓地是不是九层?会不会墓地里还藏着其他的秘密?就不得而知,这只能等待未来去解密。



花木童说史


真实的“九层妖塔”,都兰金字塔,有两条龙脉成“二龙戏珠”之势

因为网络小说《鬼吹灯》的情节中有“九层妖塔”,让人们对这座神秘的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而现实中,九层妖塔确实存在,它就是鬼吹灯小说中的原型位于青海都兰县高原上的“血渭一号大墓”。

因为这座古墓共有九层,为土木结构,每隔一米就有一层横木隔开,总共九层墓冢;又因为所处的地方地势独特,形状怪异,加上历史悠久,整个透着一层神秘气息,因而被当地人称为“九层妖塔”。

古代人选墓地非常看重风水,越是身份高贵的人就越是讲究。这也就是摸金校尉胡八一为什么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自古风水宝地必有大墓
”。这是一座吐蕃王族大墓,是历史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吐蕃古墓群。地处青海高原都兰草原深处,正面看上去跟埃及金字塔非常相像,又被叫做“高原金字塔”。

东西两边有两条山脉夹峙,像是两条巨龙,形成了“二龙戏珠”的态势。大墓背后有一座巨石,像是一座鸟头,两条山脉就像一只巨大的神鸟展开双翅庇护着大墓。可谓是占尽了得天独厚的风水要素。

据考查,墓葬的主人应该是唐代初期被分封在此地的吐谷浑王坌达延墀松,距今已经1000多年的历史,周围的陪葬墓有上百座,陪葬的人畜遗骸700多具,更有藏文木简、碑石铭刻、金银器具不计其数。其中一件丝织品是用婆罗文绣着“伟大光荣的王中之王”的波斯锦,为世界上唯一一条有此特征的8世纪稀世珍品。虽然曾多次遭遇盗墓,其中有价值的文物仍十分可观。

土谷浑王是历史上让唐帝国非常头疼的一个少数民族统治者,唐王曾派大将薛仁贵、李敬等多次征剿,都为其所败,铩羽而归。这才有后来唐王不得不用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远嫁西域,用联姻的方式换取政治上的和平。

传松赞干布曾与土谷浑王立誓“你死之后,我将送你一百匹马陪葬,给你同行”。而土谷浑王是吐蕃王国的一个藩国,大墓中确实发掘出了马沟5条,全都是马匹的遗骸,另有牛羊等牲畜数量也很多,也许就是当年吐蕃王对其承诺的兑现。

血渭一号大墓又称热水古墓,高33米,长55米,宽37米。整个大墓的墓基是两层四五十厘米厚的泥土夯层,然后再夹一层柏木,木头上架上青石块层层垒砌,形成一座塔楼一样的建筑。初步估算,要建成这样一座大墓,需要10000人建造一年才能完成。不管是从风水学、建筑学还是出土的文物数量来看,都是世所罕见,不愧为“九层妖塔”。


龙脉文化云


虽说盗墓这种揭人家祖坟损自己阴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但是历代总有着许多贪财之人选择去盗墓。包括到了现代,新闻也经常播报一些盗墓新闻,比如前一阵子,有一个盗墓小伙被抓后,就表示说自己的理想是要去盗“九层妖塔”,看来九层妖塔是盗墓界的知名墓地,向往者甚多,那么当初考古队员们在挖掘九层妖塔的时候,为什么只挖了两层,剩下的7层却不敢再挖了呢?

很多人认识“九层妖塔”是源自小说《鬼吹灯》,本以为只是小说的虚构情节,殊不知妖塔却真实存在现实中。1996年,我国考古队员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的热水乡地域发现一堆少数民族先祖墓葬群,这就是九层妖塔的原型,考古界则称为血渭一号古墓,人们又称之为东方金字塔。该墓东西长达150米、北南宽80米,高33米,奇怪的是当考古人员继续发掘时,却意外发现血渭一号古墓不止一层那么简单,下面可能还有很多层,而对于这种奇特墓葬结构,需要从他的起源说起。

经过了解,九层妖塔或许就是吐谷浑王朝的留下古墓,当年有一个叫慕容皝的鲜卑人创立前燕国,而他有一个伯公叫慕容吐谷浑,由于他身为庶子不是正室所生嫡子,所以弟弟执权后开始跟他水火不容,慕容吐谷浑深知其中利害,不避不行,于是就带着一批愿意跟随他的宗族人士,向西方迁途,一直走到甘肃临夏附近,把当地一个羌族部落打败,便以此定居下来。

后来慕容吐谷浑率领族人逐渐发展壮大,就建立了吐谷浑王朝。由于吐谷浑民族跟当地羌族文化混合,之前又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所以吐谷浑皇族的墓室既流行厚葬又极具少数民族风格,因此形成了所谓的“九层妖塔”。

后考古人员发现该皇族墓葬的独特之处是一层接一层的葬埋,里面陪葬着许多金银珍宝、瓷器、丝绸、铜器,以及大批陪葬动物的遗骨。据所知在公元633年,土蕃军队入侵吐谷浑,使其亡国,剩余的吐谷浑族人流亡到唐朝凉州定居,大唐于是就把该州命为安乐州。后来吐谷浑族人可能担忧“九层妖塔”里的祖先财宝被贼人盗挖,就四处散播吐谷浑墓葬地有妖怪的邪说,加上吐蕃人也惧怕吐谷浑人的残忍报复,于是跟着黑化吐谷浑人,最终把吐谷浑给完全妖魔化了。因此吐谷浑墓葬才得以保存下来,直到1996年,考古人员发现吐谷浑墓葬时,墓葬仅有最上面的两层被人为盗掘过。

然而敢于冒着“忌讳”去盗挖吐谷浑墓葬的人,是一个叫马步芳的军阀,他跟盗挖慈禧太后墓的孙殿英是死对头,但两人臭味相投都喜欢干盗墓勾当。民国期间,马步芳率领的马家军在西北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扩充军费,他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吐谷浑墓葬的所在位置,于是就领着人马把“九层妖塔”给揭开了,接着连续盗挖两日,抢掠大批金银财宝,据说当时马步芳也是挖了两层就收手了。

1996年11月20号,当我国考古队员深入挖掘后,发现吐谷浑墓葬依旧存在大批量的珍贵文物,包括在挖掘过程里还惊现全球罕见的八世纪时期的波斯文字锦。然而考古队也是挖了两层就停止了,后考古队道出实情,其中有人说是因为96年技术不成熟所以就停止不敢再挖下去了,估计是因为没有更好的保护技术;另有一个说法是,九层妖塔根本就没有9层或许就只有两层而已,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猫眼观史


我是嗨哟,我来回答。


随着电影电视剧《鬼吹灯》和《老九门》系列影视作品的出现,很多人都喜欢上了这种以“盗墓”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九层妖塔,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古墓,自然不会被影视剧作者们放过。


其实,九层妖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墓穴。实际上,它是一个青海都兰热水的一号大墓,被当地人称作“血渭一号大墓”。因为外表酷似金字塔,又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据说这是属唐代早期的吐谷浑墓葬,也是我国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墓葬。于是,考古学家对这座墓葬进行了挖掘考研,不过只挖到了两层就没有再继续。


其中原因分为两种,分别是从民间传说和科学考虑两个方面出发。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因为考古专家在发掘前两层的时候,出土了大量的人和动物的尸体。这些动物尸体多半都是一些稀有的保护动物,而人就不得而知。


因此,民间认为这些人是用来镇压这些动物的,于是就有了邪灵这一说法。很多人认为专家不敢再向下挖掘的原因,就是因为害怕邪灵作祟。显然,给这座古墓增加了很多的恐怖色彩。

仔细一品,其实这种说法并不能经得起推敲。且不说这些魑魅魍魉是否存在,就算存在,还轮得到专家去找他们吗?


其实,专家不进行挖掘的原因是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量。就像今天的秦始皇陵一样,为了保护皇陵当中的文物,如果有人开了头,必然会引来猖獗的盗墓分子,导致文物的流失。


第二一个方面,就是这个墓穴每一层的结构都不一样,而且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风化和侵蚀,很可能有的地方已经损坏。如果没有完全的把握,贸然的打开墓穴,或许会造成墓穴的坍塌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其实,专家一开始就没打算挖掘这个墓地。刚开始挖掘的两层,都是出于文物抢救的考量。在军阀割据的时代,这个墓穴曾经被一个大军阀马步芳给挖掘了,并且盗走了很多的文物。


在马步芳之后,又有很多小的盗墓贼进入墓穴,拿走了一些残存的文物。所以,前两层的发掘工作几乎都是人和动物的尸体,大部分的文物都已经被盗。


所以,总的来说,不再继续挖掘其实是专家对于文物保护的一种考量,而并非民间所说的“邪灵”作祟。



嗨呦历史


说起“九层妖塔”,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毕竟关于它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民间传说等实在是太多了。但这也只是书上和影视作品中才出现的产物,在真实世界里,“九层妖塔”真的存在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不过现实版的“九层妖塔”,并非像影视剧里面描绘的那样玄幻,更没有什么毒虫猛兽、妖怪等等。那么现实版的“九层妖塔”到底在哪儿呢?

现实版的“九层妖塔”

所谓现实版的“九层妖塔”实际上就是位于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的

“血渭一号大墓”。它是我国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而关于这座古墓,在当地藏族人民之间还流传着一些不太吉利的传说,认为这是住着妖怪的高楼,甚至还将其称之为“九层妖塔”。所以我们现在在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看到的“九层妖塔”,实际上就是以“血渭一号大墓”作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当然了,实际上血渭一号大墓并非像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那样,它不过只是一座古代墓穴而已。

据记载,“血渭一号大墓”属于唐代早期吐蕃王室墓葬,在其周围有200多座小型墓穴。但很不幸的是,它们全都遭到了盗墓贼的洗劫。在国际学术界,将这个古墓群称作是“热水古墓”。而位于各大小古墓正中间的便是“血渭一号大墓”,其墓穴坐北朝南,历经数千年之后,大墓仍高出地面三十多米,东西长一百五十米,南北宽八十米,从正面看像一个金字,因此有“东方金字塔”之称。

此外,在大墓背后,还有两条山脉从东西绵延过来,如同两条盘踞一般,大墓则就如同一颗宝珠,整体呈现“二龙戏珠”之势。

惨遭盗掘

对于这样一个大墓,盗墓贼必然是不会轻易放过,但是一般的小型盗墓贼似乎也难进入到古墓中进行盗掘。不过这次大墓遇到的是可当年号称“青海土皇帝”的马步芳。

根据当地村民回忆,大约在抗战时期,为了筹集军费,国民党以马步芳为首的海西统治者,组织起大量兵力进行发掘。据说,马步芳队伍在此处疯狂地盗掘了三天三夜,盗走了大量的金银宝器。要不是接到上级命令,马步芳也不会那么轻易就离开!

现代发掘工作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发掘时发现,在封土堆深五米处,发现一个动物陪葬墓,除了两三具马鹿骨骼外,还有一百七十多具牛羊骨骼。而墓葬的围墙也建造得颇为考究,墓葬院墙为一米多高的石墙外加一层圆木,再一米多的石墙加一层圆木。在第二层的陪葬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大量被火烧过的痕迹。据当地牧民说,这应该就是马步芳盗掘并焚烧后留下的。

但是,考古人员仅仅发掘了古墓的第一层和第二层,随后便停止了发掘工作!那为何考古人员发掘到第二层就不敢往下挖了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年马步芳也只来得及盗走这两层的金银器。而当时正在大家犹豫要不要继续往下发掘时,1997年国家便下达了《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而其中就明确表示:由于文物保护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等条件尚不具备,因此对于大型的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之所以不再继续往下挖的原因,也无非就是科学技术不成熟,盲目发掘只能造成文物的损坏。因此考古人员才没有继续往下发掘!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方圆文史


人们对于九层妖塔这个名字很熟悉,而且多半都是因为受到盗墓小说或者影视剧所影响,现在有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围绕着九层妖塔进行描写的,所以很多人认为九层妖塔是虚构出来的。其实九层妖塔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一共有九层,规模可想而知。自从九层妖塔出土以来,围绕着九层妖塔就流传出很多神奇的故事,据悉考古学家在对九层妖塔进行考古研究的时候,只挖了两层放弃了,原因让人震惊。

1、 考古工作难度极大

目前九层妖塔已经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区,九层妖塔位于我国青海境内,这座古墓是在1996年被发掘的,根据考古人员的鉴定可以基本确定九层妖塔属于吐谷浑王朝,所以这座古墓的发现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在九层妖塔被发现之后,考古工作人员就带着很多期待与好奇着手古墓的勘测和研究工作,但是在实际考察的过程中却发现困难重重,因为在完成了第一层的考古作业之后,发现第二层的考古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因为这一层空间更大,而且古墓的构造和历朝历代的古墓都不同,所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当时面对这样的现状,工作人员就停止了继续下去的想法。

2、 遭到当地人的反对

实际上就在考古工作人员信心满满的开始对九层妖塔进行勘测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就提出了反对意见,因为当地的百姓认为九层妖塔是用来镇压妖怪的,如果破坏了古墓就容易将这些妖物释放出来,所以百姓们考虑到自身的安全,就开始阻止考古工作人员。虽然后来考古工作还是顺利开展了,但是在考古的过程中确实发现了很多异样的地方。古墓中有很多动物骸骨,而且经过鉴定发现,这些骸骨的形状十分怪异,从来没有被记载过,可见九层妖塔的“妖”字并非空穴来风。后来由于遭到太多的反对,所以关于九层妖塔的勘测工作就停下来了。

3、 考古技术还不成熟

考古工作人员在进行到第二层时就已经遇到了很多难题和阻碍,同时也意识到现在所掌握的考古技术还不具备完成这项工作的能力,所以为了保护好文物,避免因为考古技术落后对文物造成破坏,九层妖塔的考古工作就不得不停下来了。


历史小地主


主要的考虑还是保护其中的文物和本身的建筑结构,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建筑本身的妖魔化。


九层妖塔是什么?

很多人认识“九层妖塔”是源自小说《鬼吹灯》,本以为只是小说的虚构情节,却没想到妖塔是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建筑。1996年,我国的考古队员在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的热水乡地域发现一堆少数民族先祖墓葬群,这就是九层妖塔的原型,考古界则称为血渭一号古墓,人们又称之为东方金字塔。该墓东西长达150米、北南宽80米,高33米。

这是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它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属于初唐时期的吐谷浑王陵,也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座吐谷浑墓。

整个陵墓分为九层,从上到下每隔一米左右,都会用柏木穿插固定,中间夹杂着40到50厘米高的石块,它也被称为“九层妖楼”,当地藏人流传说坟墓里住着怪物和鬼魂,这是一个不吉利的地方。

这座坟墓有一个很大的规制。据专家称,建造这样一座坟墓需要10000人工作一年才能够建成。在九层恶魔建筑附近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坟墓,应该是属于吐谷浑王族的陪葬墓,可惜的是大部分都已经被洗劫一空。

被盗墓贼破坏

2017年11月,这座被称为九层恶魔塔的古墓被盗墓贼侵入,近400件古代文物被盗,震惊全国。接到报告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采取行动。经过仔细调查,案件很快被揭露,所有珍贵文物都被追回。

案件解决后,国家有关部门也迅速组织考古专家进行考古发掘。首先是被盗墓贼摧毁的一楼和二楼。从两层楼开始,大量唐代文物、牛、羊等牲畜骨骼被发掘了出来,一共有700余件。此外,在众多的文物中,有皮靴、藏文简牍、蒙古木片、彩色木画和金银珠宝、木盘、木雕、鸟兽、谷物和许多保存完好的珍贵丝织品。

保护文物第一位

九层妖塔”有独特的设计。如果继续向下挖掘,很可能会坍塌,对地下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再者这么大的挖掘项目需要的经费也是不少的,在设备和技术不达标的情况下国家是不允许开挖帝王陵墓的,这样的规定也使得继续的挖掘成为了不现实的事情。

民间传说

这座千年墓几千年来一直是当地藏族人的禁忌。人们总是说它不吉利。里面有恶灵和鬼魂。

在挖掘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超自然现象。比如在挖掘了木鸟兽之后,居然出现了木鸟兽复活的怪事,这吓退了专家。事实上,当地藏人说“九层妖塔”里有怪物,更多是因为很多人死于吐蕃和吐谷浑的战争。吐蕃人相信这些在战争中死去的灵魂不会消散。他们都聚集在坟墓里。这样的耀眼也阻止了对这座建筑进一步的挖掘。

伦理层面不允许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挖别人家的坟墓本来就是个不道德的事情,盗墓贼这种职业是有损阴德的,其实专业的考古挖掘队做的也是大概相同的事情。如果吐谷浑部落还有皇族的后代在世,这样的行径无异于挖人家的祖坟,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沉醉古诗文


九层妖塔,对于爱好探险与寻宝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特别随着近几年盗墓探险题材小说的风靡一时,九层妖塔的“妖名”更是言犹在耳。

但让人使人难以置信的是,九层妖塔它并不是小说家们天马行空的空想产物,它是基于现实的实物加上悬疑恐怖元素的渲染从而相应而生的。九层妖塔它并不只存在于传说与小说中,它在现实中真实存在。

九层妖塔,物如其名,小说中以九层拟其为塔,现实中的它也十分巨大,也分九层。九层妖塔位于现青海界内,它是我国考古学家于1996年在青海都兰古墓群里发现的一座特别特殊的古墓,经专家考证,这座古墓属于初唐吐古浑王室墓葬,也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首座关于吐谷浑王朝的墓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引起了一片轰动。

历史记载其为血谓一号大墓。在历史与考古学家眼中,这座古墓的历史研究价值举足轻重,为保证其完整与安全性,现实中的“九层妖塔”也是国家的重点保护区。

九层妖塔自发现到如今也有不少日子了,但考古界专家对其了解依旧甚微,这是因为对于九层妖塔的挖掘与开发工作也仅仅只进行到了第二层,就好像冰山一角,寥若晨星。

而至于原因,却众说纷纭,版本众多。据当时发掘史料记载,当时墓葬挖掘过程十分的艰难,墓葬的每一层都有现代三层楼房一般的高度,并且每一层的格局构造也与众不同,说与以往的墓葬发现有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更加神秘的是,挖掘出土的物件也使人匪夷所思。在墓葬前两层的墓葬挖掘清理过后,考古学家们发现挖掘出土物多以动物干尸为主,据当时统计,有大约700多具,并且动物品种大多稀有珍贵,还有着许多尸体且不为人知。


这件事在当时“孕育”了许多的传说与流言,很多当地人认为这些动物尸体有些闻所未闻,便认为这些尸体是妖邪之物,寓意不详,且认定这座墓葬是用来镇压这些妖物,万万不能破坏的。

再加上挖掘过程中各种诡异事件的流传,九层妖塔的凶名便是由此“孕育而生”的!考古挖掘进行到中期后,当地人由于害怕对妖塔的考古挖掘会带来不详之灾,当地多次发生骚乱,以企图阻止考古工作的继续进行,这给当时的考古工作造成巨大的不便,忌于舆论的压力,当时的考古挖掘几经终止,进展缓慢,最终只好无奈停止,这可能是对于九层妖塔挖掘工作只进行到第二层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从考古学术方面分析,九层妖塔墓葬据今年代过于久远,且墓葬形式结构与以往大不相同,对考古学术意义重大。


再说当时国家的历史背景下对于考古挖掘技术掌握并不成熟,加上之前定陵挖掘过程中因为文物保存技术与考古挖掘不成熟造成的大量珍贵文物的损毁,使当时考古学家们害怕九层妖塔的继续挖掘会重蹈定陵的覆辙。所以九层妖塔考古挖掘工程才进行到了第二层便停止了。同时,这也是官方对于九层妖塔考古挖掘终止原因的唯一正面回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