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宦官專政一直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通病,從秦漢之際的趙高、十常侍之流到明朝的劉瑾、魏忠賢之輩,幾乎歷朝歷代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宦官專政的現象。但若論那一朝宦官的權力最大,無疑要數唐朝。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唐朝初年,宦官的數量並不多,地位也很低,更無權過問軍政大事。但是到了玄宗時期,這種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晚年的唐玄宗由於怠於政事,貪圖享樂,所以總是把進奏的文表都交給宦官高力士審閱,小事就由高力士處理,大事才自己裁決。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幸好高力士雖然是宦官,但沒什麼花花腸子,只知道老實巴交的效忠唐玄宗,這才使得宦官專政的現象沒有在玄宗時上演。但即便如此,高力士的權勢仍震懾朝野,連皇太子李亨都喚他“二哥”,公主、駙馬都尊稱他“老太爺”。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除了審閱奏章以外,唐玄宗還委派宦官監軍、到藩國出使,這些都是事關國體的大事,由此可見唐玄宗對宦官的寵信。不過這個時期的太監雖然權勢比較大,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巔峰。

安史之亂後,由於地方藩鎮割據,中央將領也都有樣學樣,所以皇帝對將領們充滿猜忌。為了加強集權,唐朝皇帝開始信任宦官,並任用宦官掌管軍權。

唐肅宗時,重用權閹李輔國掌禁軍。德宗時,設立護軍中尉二人、中護軍二人,全以宦官充任,統率左右神策軍、天威軍等禁軍。從此,宦官掌典禁軍成為定製,中央大權旁落宦官之手。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到了唐朝後期,宦官已經能任意擁立皇帝,甚至弒殺皇帝,順宗、憲宗、敬宗皇帝皆死於宦官之手,唐朝皇帝的命運幾乎都被宦官操縱著。

會昌六年三月,“三武一宗”的唐武宗李炎去世,宦官集團照例又在這個時候出來攪風攪雨,對百官選定的繼承人選置之不理,而是推出了輩分極高的光王李怡。

光王李怡是什麼人?他是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的異母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輩分非常高。不過,李怡雖然輩分高,但和大行皇帝李炎的繼承權也就差的有點遠,不管怎麼論也輪不到他。

而且如果光是輩分問題也好解決,但問題是,光王李怡是個有名的傻子。

光王李怡的傻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顯現了,起因是一次刺殺案。在一次謁見太后的行程中,光王李怡被宮人刺殺,雖說最後有驚無險,但此事之後光王李怡就變得十分呆傻木訥,不管別人對他說什麼,他都是一副傻乎乎的樣子。

相傳,有一次,唐文宗李昂宴請諸王,席上,眾人把酒言歡,熱鬧喧騰,只有光王李怡傻乎乎地呆坐在角落李,不言不語。李昂看到了,覺得有趣,便指著他說:“誰能讓李忱開口說話,朕重重有賞。”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李昂本來是李忱的侄子,可是在他眼裡,李忱顯然只是一個供人取樂的小丑而已、面對一哄而上的諸王,李忱依然保持沉默,不管他們怎麼戲弄,面色絲毫不改,始終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這讓眾人很得意,也讓光王李怡是智障的傳言被坐實。

讓一個智障來當皇帝,絕對是一個國家的災難,但對於宦官們而言,只要能保住他們手中的權力,別說讓傻子當皇帝,讓豬當皇帝他們都幹!

所以,當宦官集團把這麼個大傻子推出來做皇帝時,幾乎所有大臣都表示了反對,但可惜這個時候宦官的勢力太大,又聯合了當朝丞相李德裕,所以最終,百官還是屈服了。

然而,正當百官垂頭喪氣地感嘆國之將亡,宦官趾高氣昂地幻想美好未來的時候,坐在皇位上的光王李怡卻表現出了不同於以往的氣質。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首先,他在唐武宗的孝期內接見大臣時總是表現出很悲傷的樣子,讓別人都以為這是個重視血脈親情的好皇帝。

其次,他上臺之初就下旨罷免了奸相李德裕,結束了困擾唐朝數十年的牛李黨爭,唐朝中樞的行政體系開始恢復正常運轉。

最後,他對扶他上位的宦官首領馬元贄表現出了相當大的寵信,還賜給了他寶帶以示恩寵。但不久就以馬元贄把寶帶送給別人為由對他進行的懲戒。

太監擁立傻王爺登基,百官都以為國之將亡,發一道聖旨後太監傻了

一番操作下來,所有人都傻了,而傻子光王也趁機掌握了唐朝的大權,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從而締造了唐朝最後的一個盛世,大中之治。他本人也改名為李忱,被後世尊稱為唐宣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