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千里走單騎,護送劉備的兩位夫人甘夫人、糜夫人前往河北袁紹處尋找劉備。期間東嶺關殺孔秀、洛陽城殺韓福、孟坦、汜水關殺卞喜、滎陽殺太守王植、黃河渡口殺秦琪,最終到達古城與劉備、張飛團聚。

然而,事實上黑山軍首領眭固被曹操擊殺之後,袁紹準備南下攻打曹操的時候,劉備就被派往汝南騷擾曹操後方了,此後雖然被曹仁擊敗,但並沒有再回到袁紹之處,而是藉口南下依附劉表了。所以此時的劉備應該在汝南一代,而不是河北。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漢壽亭侯關羽


其實“過五關,斬六將”典故的背後,卻隱藏著極為激烈的政治角鬥,這是曹操對劉備發起的政治攻擊。

關羽是從誰口中得知劉備在哪的?曹操為什麼要放走關羽?是縱虎歸山,還是另有隱情?

劉備在徐州時期,與曹操的關係究竟如何?曹操明知劉備胸有大志,為何不殺劉備,還要派他前去堵截逃亡的袁術?

深得人心的劉備,為何在兗州、徐州、豫州混亂之際,毫無所獲?是劉備真的仁德還是另有深意?

關羽歸降的前後,他在劉備心中的位置是否有本質上的變化?

在軍事征伐表象下的三國實則暗藏激烈的政治鬥爭,今天我們來撥開迷霧,看曹操與劉備之間的那些陰謀、陽謀。

劉備與曹操圍繞徐州的鬥爭

從三國時期整體看來,曹操與劉備之間的交際大多都是發生在徐州這個地方。在這裡二人真正做到了相互瞭解,這也是為什麼曹操在與袁紹相爭之前想要先殺掉劉備的原因。

劉備之所以能令陶謙“三讓徐州”,這到並非是因劉備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而是因為劉備仁德。當然,這其中也有陶謙的無奈,內部無人可託,外部還要面對南邊的袁術與西邊的曹操。從曹操以為父報仇的名義進攻徐州城時的屠殺來看,陶謙的內心是非常悲痛的,這並非是為了垂暮之年的自己,而為了徐州城那些無辜的百姓。僅在彭城被趕入泗水河淹死的流民就高達數萬人,這對無論任何一個領導者來說,都會是內心上的自我譴責。

互知

劉備雖然實力有限,但卻是愛民如子,素來以仁德著稱,是個值得託付的人。這對於四處漂泊的劉備來說也是一次機會,終於可以有自己的根據地了,況且還有現成的政治班底,有糜竺這樣忠心的下屬。

然而,此事卻引起了另外兩個人的不滿。其一便是袁術,這個出生於士族大家的名門之後,在朝為官仕途一帆風順,割據稱雄四方豪傑前來依附,從未將落魄的皇族後裔劉備放在眼裡,然而就是這個落魄的劉備現在卻佔領著自己一直惦記的徐州。其二便是曹操,不僅在進攻徐州上損失慘重,自己的父親還因徐州被陶謙殺害,然而最讓他心痛的還是最終的結果:根據地兗州被呂布佔領,徐州被陶謙“三讓”給了劉備,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漢丞相曹操


從對徐州的進攻,讓曹操逐漸的開始重視兩個人:其一是呂布,反覆無常純屬小人,但個人實力強大,留著始終是禍害;其二是劉備,仁德著稱素的民心,以後將會是心腹大患。事實上,曹操也從此逐漸開始忌憚劉備,受讓徐州而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這種無形之中的攻心之道遠勝軍事上的強大。

在曹操心中,呂布是必須要除掉的,而劉備也是必須要殺掉的。但是二人對曹操的威脅來自不同的方向:呂布是來自軍事上的打擊,極有可能讓曹操尚未發育起來就被徹底消滅;劉備是政治上的打擊,這種打擊對於曹操暫時還不會有滅亡的危險。

升溫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二·先主傳第二》:先主還小沛,複合兵得萬餘人。呂布惡之,自出兵攻先主,先主敗走歸曹公。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將至沛收散卒,給其軍糧,益與兵使東擊布。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在劉備與呂布交惡之際,兵敗前往依附曹操,被上表做了豫州牧。其實這無非是曹操交好劉備對付呂布的一種手段,此時的曹操已經接回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從曹操對劉備的安排,也可看出既是拉攏利用,也是時刻防備。

豫州此時並不完全歸曹操所有,只有西部的潁川、汝南被曹操佔領,淮北大部分地區都在袁術的手中。劉備的豫州牧實則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職,但就是這個有名無實的豫州牧,使得劉備無法再名正言順的搶佔徐州,除非徹底與曹操決裂,以為漢室驅賊守土為名。在來看對劉備安排上:給劉備糧草、士兵,讓他到返回小沛收殘兵、擊呂布。當然曹操的這一切安排,對於此時還弱小的劉備來說只能毫無怨言的去接受,但這並不表示劉備甘願受曹操驅使。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官渡之戰前夕各州郡勢力版圖


交惡

《三國志先主傳》: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

“衣帶詔”是漢獻帝在曹操層層監控之下給國舅董承的密詔,無論是偏將軍王服還是越騎校尉種輯,又或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都是因董承而牽入其中的。至於劉備,從曹操對他的防備及安排上來看,他在許昌見到漢獻帝的機會並不大,即便是見到了也僅是在曹操的監視之下,獻帝不清楚曹操對劉備的用心,又怎麼能將曹操上表的劉備視為忠良呢?所以,劉備參與衣帶詔事件,也只能是因董承。

衣帶詔事件發生在呂布被殺時候,換言之,無論是否有衣帶詔,劉備在呂布死後都必須趕緊逃離曹操,衣帶詔只不過是為劉備的忠義之名加分而已,讓劉備在漢宗室名義上,在加一個漢獻帝親信之人。羅貫中在他的《三國演義》中,劉皇叔的稱呼又曾不是異曲同工之理呢?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國舅董承,三國時期還不存國丈的叫法


截擊兵敗後欲投奔青州袁譚的袁術,是劉備公開與曹操對抗的起點。轉了一大圈,劉備終於為自己證實了忠於漢室之名,同時也讓天下都知道了自己的仁德。在袁術病逝之後,劉備讓朱靈先回去見曹操覆命,自己則擊殺車胄奪取了徐州。此時的曹操擊敗袁術並佔領了淮南、淮北幾乎所有的地方,在加上此前擊敗呂布佔領的徐州城,可謂是兵精糧足。況且曹操讓劉備、朱靈截擊敗逃的袁術,並不會給多少兵力,朱靈回許都也必定會帶走大部分。那麼劉備奪取車胄鎮守的徐州時,兵力可以說是完全處於劣勢的。但即便這樣劉備還是很輕鬆的佔領了徐州,這既是對劉備自身實力的肯定,同時也是在徐州經營期間獲得民心之故,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都足夠讓在許都的曹操產生忌憚之心。於是官渡之戰前夕,曹操會不顧眾人反對,先進攻劉備。

曹操放關羽走,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陰謀

曹操全力進攻徐州劉備,結果毫無疑問,劉備兵敗,北上依附袁紹,關羽被迫受降,隨曹操來到許都。翻閱了很少史料,並沒有找到有關關羽受降時所發生的細節記載,即便期間關羽做了什麼重大義舉,也不至於能讓曹操對他如此重視吧。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從對關羽初降時的封賞來看,曹操對關羽確實非常好。對比同級別的張遼看來,張遼初降時拜中郎將,此後因在官渡之戰中有戰功,才遷為裨將軍。即便是數有戰功的張遼被遷為裨將軍後,依舊不如關羽初降時的偏將軍官位高。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張遼,初拜中郎將,官渡之戰遷裨將軍


關羽此前並無驕人的戰績,也沒有表現出忠義的氣節,為何曹操會如此重視關羽呢?這其中又有蘊含了怎樣的政治智慧呢?

首先是針對劉備。劉備素來以仁德著稱,對自黃巾起義便跟隨自己的兩個好兄弟關羽、張飛更是食則同器、寢則同床。之所以能以劣勢的兵力殺車胄、佔徐州,主要原因也是他的仁德令徐州諸人折服。

而今,曹操自己以厚禮仁義對待曾與劉備親如兄弟的關羽,既可以讓天下人知道曹操的仁德厚義,同時也可以對劉備在心理上造成打擊。這對關羽更是一種攻心,劉備給不了你的我曹操都可以給你,甚至比劉備對你還好。如此做法,即便不能讓心腹大患劉備與關羽決裂,也足可以使二人離心。

其次,愛惜關羽的才能。其實僅以外貌而言,關羽也足以給人一種器宇軒昂絕非凡夫俗子的感覺。關羽的才能也大概是在斬殺顏良之後,才足夠引起曹操重視的。

《三國志·關羽傳》:紹遣大將(軍)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現在人常常以官位來衡量關羽漢壽亭侯的含金量,其實官位與官爵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所謂封侯拜相,若用現在的話來說,怎麼也得相當於個終身成就獎吧。事實上,關羽萬馬叢中斬殺顏良,袁紹諸將沒有能將他攔下的,這也足以證明關羽的實力。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美髯公關羽,有將帥儀表


此時,曹操欲統一北方,如果能收服關羽,一者可以壯大自己的實力,二者可以削弱心腹大患劉備的實力,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做給眾將領看。曹操自建安元年迎漢帝、都許昌以來,討伐張繡、東征袁術、擊殺呂布,到建安三年,佔領了兗州、豫州、揚州、徐州等大量州郡。快速的擴張,手下將領的急速增加,必定會出現良莠不齊的現象。而今借關羽之事,可以間接的告訴手下將領,只要有能力、敢拼殺,升官加爵都是指日可待。

斬殺顏良,是曹操與袁紹之間的官渡之戰全面的爆發。曹仁在汝南擊敗騷擾曹操後方的劉備,並擊殺劉闢。這或許也是關羽得知劉備所在的關鍵信息,至於素來猜測的孫乾帶來劉備書信之說不可信,一者沒有記載,二者劉備自從到汝南之後便有投劉表之心,在汝南敗於曹仁之後,孫乾與糜竺便著手與劉表接觸了,時間上不不可能,更何況關羽整天還生活在曹操的監視之下。

《三國志·關羽傳》: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從記載中也可以看出,自關羽歸降以來,曹操便知道他有一天終會離開自己奔劉備而去的。但曹操卻並未因此而疏遠關羽,或者產生殺意,而是對他越來越好。以曹操那“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性格,為何能如此縱容關羽,以致與縱虎歸山。那只有一個解釋,對於尚未平定北方之際,曹操在政治上花的心思並不比軍事上的少,既要攻取也得治理,攻取靠軍事,治理憑仁德。

與關羽在許都發生的一切都是做給天下人看的,無論是在穩定州郡上,還是在讓天下英雄歸附上,又或是在使天下百姓歸心上。這一步棋,無論從後期所發生的事情中,還是從攻佔州郡的治理上,乃至後世的影響上,都足以證明曹操政治謀略的高明之處。

劉備與關羽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其實在關羽逃離曹操,從許都到汝南,與劉備團聚之後,劉備對關羽是產生懷疑的。這到並不是懷疑關羽與曹操交好了,而是他已經不能確定關羽究竟是對自己忠心,還是對漢室忠心。而對關羽來說也會想同樣的問題:劉備究竟是為自己還是為漢室。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先主劉備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山陽公載記》: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赤壁之戰後劉備並沒有將主要精力放在追殺曹操上,而是忙於攻取荊州南部四郡(長沙、零陵、武陵、桂陽)。此事雖然不能令關羽與劉備二人產生隔閡,但在關羽心中卻早已存在疑惑。

在劉備心中,無論關羽是忠心於自己,還是忠心與漢室,將荊州交由他鎮守,關羽都會傾盡全力。其實從此後蜀漢的所有軍事行動都建立在“匡扶漢室”的基礎上,也可以看出,劉備的蜀漢陣營至始至終都是存在忠漢與忠蜀兩種情況。夷陵之戰是唯一一次與匡扶漢室背道而馳的軍事行動,結果失敗了。

《魏書》: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

《三國志·張遼傳》:權率十萬眾圍合肥。

208年,東吳傾全境之兵發動合肥之戰,關於此戰從魏、吳的記載都可看出,東吳投入的兵力遠大於赤壁之戰,後方空虛是必然的。最終結果敗給了魏將張遼,而此期間鎮守荊州的關羽並沒有趁東吳後方空虛而偷襲。可見,在關羽的心中,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才是國賊,所以他並沒有夾擊東吳。

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態的發展,劉備越來越能感覺到自己的這個好兄弟關羽,忠心漢室遠大於忠心自己。從劉備一生對關羽的封賞也可以看出劉備很在意關羽的這一點,官至蜀漢前將軍,但爵位依舊是漢壽亭侯,這種蜀官漢爵既是對關羽的尊重,同時也是穩定關羽的唯一法門。


《三國演義》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正史卻是曹操與劉備的政治角鬥

關羽究竟是忠於漢室,還是忠於劉備


此後關羽北伐,發動的襄樊之戰,未曾不是關羽對劉備的一種潛意識反抗。自封為王,從意識形態講,劉備內心早已承認自己割據勢力的合法性。這對關羽來說是無法接受的,因為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這是對漢室的背叛。“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也不過是關羽情緒發洩的一個由頭,然而漢室不可復,信仰也便沒有了。襄樊之戰未嘗不是劉、關二人潛在較量下,關羽所表現出的激進行為。

結語

關羽受降,歸入許都,曹操明知不可留而厚待之。這是曹操在政治上對劉備發起的一次重大攻擊,從後期劉備與關羽在對漢室忠心的認知上,起到了關鍵作用。從政治鬥爭層面講,曹操放走關羽,表面上是縱虎歸山,其實在政治上對劉備的全面壓制。

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同為亂世梟雄的曹操如何能不瞭解劉備的真實用心。放關羽走,終有一天他自己也會明白的,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