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可夫”本来是什么意思?“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

看到‘人尽可夫’,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想到的画面,就是一个不遵守妇道的女人。擅长乱搞男女关系,好像所有的男人都是可以和她有不正常的关系。

现在这种女人,有一个专有称呼,叫做“公交车”。

“人尽可夫”本来是什么意思?“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

事实上人尽可夫,并不是这个意思。

说到这里还是有一个典故的,我们说一下这个典故的出处吧,相信讲完这个典故,你就明白什么是人尽可夫了。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人尽可夫这个词,是和郑国的权臣祭仲的女儿雍姬有关。古代的时候,若是女儿出嫁了,她们都是跟随丈夫的姓的。

雍姬的丈夫叫雍纠,所以,按当时的习惯别人就叫她为雍姬。

“人尽可夫”本来是什么意思?“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

雍姬的父亲祭仲是个权臣,郑国的国君郑厉公,对他的行为表示很不满,但是,又干不掉他。

雍纠知道这件事之后,就想为郑厉公除去这个老丈人。可能祭仲做事真的是太过分了,连自己的女婿都容不下他。

可是,这个雍纠也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他要想杀自己的老丈人,竟然和自己的媳妇雍姬商量对策。

最后定的是在郊外宴请自己的老丈人吃饭,然后在宴会上把他给干掉。

可是,雍姬知道了这件事后,她也不知道是不是要把这个事情告诉自己的父亲。毕竟自己的丈夫要杀死自己的父亲了。

“人尽可夫”本来是什么意思?“人尽可夫”有什么历史典故?

但是,若是告诉自己的父亲,丈夫就有可能死了。

最后,她实在拿不定主意,就开始询问她的母亲:“丈夫和父亲,到底哪一个重要呢?”

雍姬的母亲告诉她,天下只有一个人是你的父亲,但是,所有的男人,都有可能是你的丈夫。

这就是人尽可夫的来源。

雍姬听了母亲的话之后,就把丈夫雍纠的阴谋告诉了父亲,最后的结果就是雍纠被杀,郑厉公带着雍纠的尸首开始走向了逃亡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