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据《格萨尔大辞典》记载:格萨尔史诗在整个青藏高原上流传,凡是有《格萨尔》流传的地方,就有说唱艺人。


在现代,主要在农村和牧区流传,从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屋脊的阿里高原”,经藏北草原、三江流域、横断山脉地区,再翻越念青唐古拉山,到长江源头和黄河源头;从阿里向西,翻越喜马拉雅山,经拉达克地区,到喜马拉雅山南麓,在这样一片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史诗的流传带。在这个流传带,不断有说唱艺人吟诵这部古老的史诗。据调查,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境内尚有100多位不同类型的说唱艺人。1991年被授予“杰出说唱家”和“《格萨尔》说唱家”的艺人就有20多位。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格萨尔》说唱艺人,藏语称为“仲肯”,意为讲故事的人。千百年来,《格萨尔史诗》能在世界屋脊之上广泛流传,历久不衰,主要应该归功于那些优秀的民间说唱艺人。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造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和最热情的传播者,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那些具有非凡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天赋的民间说唱艺人,对继承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远值得我们和子孙后代怀念和崇敬。若没有他们的非凡才智和辛勤劳动,《格萨尔》这部伟大史诗将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藏族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将会失去一份宝贵的文化珍品。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说唱艺人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神授艺人、闻知艺人、掘藏艺人、吟诵艺人、圆光艺人。


1.神授艺人


他们说唱的史诗叫巴仲”,“巴” 是降落、降下之意,“仲”是故事、传奇之意,“巴仲” 直译其意为降下的传奇故事。 这一类艺人大多称童年时做过奇怪的梦,梦醒后不学自会,便开始了说唱史诗的生涯,说唱部数由少至多,逐渐成为一名艺人。 他们的梦的内容不外乎是《格萨尔王传》中的若干情节或史诗中的一位神,一位英雄指示他们终生说唱《格萨尔王传》,使他们产生了一种使命感,于是醒来后便开始宣扬格萨尔王功伟绩的说唱。基于他们的认识局限尚无法理解做梦及梦的产生这一复杂的生理现象,遂依据传统观念,把梦中达成的故事归结为神佛所赐予,故自称神授艺人。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2.闻知艺人


闻知艺人均为少年时做梦,梦后开始说唱生涯。他们大多自称在少年时期做过梦,但做梦的年龄及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梦见了史诗中的若十场面,仿佛自己亲临其境;有的梦见史诗中的神或英雄亲来授命,命其宣扬格萨尔的生平事迹,不断说唱史诗;有的似乎在梦中阅读了大量的史诗抄本,虽然他不识字,由此而熟悉了史诗的内容;还有的是不断地做梦,每日有梦,连年不绝,其说唱的史诗来应延续不断的梦。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3.吟诵艺人


吟诵艺人都具有较特殊的生活经历。这些艺人不识字,在旧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生活极端贫困。他们大多被生活所迫,以四处游吟史诗为生。为此,他们结交朝佛者与商人,与他们结伴而行,朝拜了高原的圣山神湖、名胜古迹,在浪迹高原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因此,他们的阅历十分丰富,见多识广,心胸坦荡,他们说唱的史诗,同时也得到了充实和提炼,较之其他艺人的说唱,其故事情节完整连贯,语言丰富精炼,引人入胜。这是他们成为史诗说唱艺人中最杰出的一部分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4.掘藏艺人


藏语称“德尔仲”,意为发掘出来的伏藏故事。掘藏是藏传佛教宁玛教派的术语,宁玛派尊者莲花生所传的旧密咒,将其经典称为吐蕃时期传承下来的经藏,或发掘出来的前人埋藏的伏藏,于是产生了不少有名的掘藏师。据说凡是能够发掘宝藏(这里多指精神宝藏)的人都具有慧根,他们的前世曾听过莲花生讲经或受过他的加持,因此,他们便与众不同,可以感觉到別人感觉不到的东西,看到别人看不见的物藏(“物”指 的是经典)。藏传佛教宁玛派把格萨尔王看作是莲花生和三宝的集中化身,认为可以通过《格萨尔王传》来教化调伏群众。因此,他们信仰并喜爱格萨尔王,于是就出现了发掘《格萨尔王传》的掘藏师,而发掘出来的《格萨尔王传》即称为伏藏故事。这种艺人为数不多,主要居住在宁玛派广泛传播的地区。这是掘藏的一种,称作“物藏”(则德尔),意即史诗埋藏在物质之中,由人们发掘出来。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5.圆光艺人


圆光艺人,藏语称“扎巴”。圆光本为巫师、降神者的一种占卜方法,即借助咒语,通过铜镜或拇指到被占卜若想要知道的一切。据说圆光者的眼睛与众不同,可以借助铜镜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图像或文字,有时也可以用一碗清水或拇指的指甲占卜。圆光艺人因而也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甘孜格萨尔说唱艺人 传说中的神授艺人登巴江才


徐国琼的《格萨尔》考察纪实第95页记载:登巴江才,男,甘孜民族师范附小教师,从小喜爱《格萨尔王传》,年轻时即会唱这一史诗 后来向一位喇嘛学会了藏文,故对史诗能读、能唱、能抄,是人们公认的甘孜地区有名的“仲肯”。这位“仲肯”出了名后,曾被一头人收养,平时给该头人当文书,做些信件往来,账务记录之类的工作,节日喜庆和暇日,给该头人说唱《格萨尔王传》。 在一些传统节日期间,也常在盛会上给群众进行说唱,深受群众的欢迎与爱戴。这位仲肯自称是“神授艺人”,人们也说他是“神授艺人”。享年68岁的他虽能说唱《天岭卜筮》《英雄诞生》《赛马七珍宝》《北地降魔》《霍岭大战》《姜岭大战》《门岭大战》《丹玛青稞宗》《松岭大战》等10多部,但一部也还未及录音,便与世长辞了。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藏戏老艺人罗特多


徐国琼的《格萨尔》考察纪实第100页记载:家住甘孜新市区22号门牌的罗特多,是位有名的藏戏老演员,同时也是位酷爱《格萨尔》史诗的艺人。他写得一手好藏文,对《格萨尔》史诗能唱、能抄。 此人能唱《格萨尔》史诗的曲调不下20多种。唱《格萨尔》史诗时,常因不同的人物而变换不同的曲调。罗特多家,可称是“民族文艺之家”,全家能善歌舞,其子女有的在文工队,有的从事其他文化工作,人人都喜爱《格萨尔》史诗。 有时年节喜庆日子,村人便会筹资备办,请罗特多全家演出藏戏,同时也说唱《格萨尔》史诗。人们只要事先知道演出日期,有的牧民还会从一两日途程以外的地方骑马赶来听唱,可见他们的说唱是多么受人欢迎。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甘孜县格萨尔失明艺人生格勒


出生在甘孜县南多乡的生格勒,出生于农民家庭,一出生双目就已失明。从小就喜欢在村里听当地老人讲《格萨尔王传》;在他15岁时,文盲的他就自发的会说唱史诗篇章中的《木岭金宗》为首很多部史诗故事,并每天在自家门口给当地百姓说唱这些故事。而如今,他唱完后,听众会主动给他献上茶和糖果,有的还会送给他一些粮食或面粉。村寨耍坝子或者有人家办喜事,便会应邀他说唱《格萨尔王传》。“说唱时,他总是穿着藏袍,藏靴。左手执小脆铃,叮叮铛铛地敲了一阵后,就开始说唱,受到当地村民的喜爱。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格萨尔说唱艺人生格勒


甘孜县说唱艺人尼玛让霞


1920年,说唱艺人尼玛让霞出生于甘孜县达通玛片区一个牧民家中。20世纪30年代末,尼玛让霞拜当时多康地区闻名遐迩的秋央卓为师。在色达的三年时间里,在师父指引下,他写出了《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大战》《大食财宝宗》《祝古兵器宗》《列赤马宗》《阿扎珠宝宗》《汝域银宗》《辛巴和丹玛》《红岩大鹏宗》等十多部分部本,其中有2部经整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部分手抄本目前尚散存在民间。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


1949年,阿尼出生于四川省德格县柯洛洞乡色巴沟村一个普通的牧民家中。自15岁开始说唱格萨尔史诗以来至今,阿尼能唱《格萨尔》史诗中80个唱腔,自学了77部《格萨尔》史诗。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冲击下,阿尼也对《格萨尔》说唱的传承产生了担忧,而现在国家对《格萨尔》说唱的重视又让他对史诗的传承有了信心。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俄珍卓玛:用石头说唱的艺人


说起俄珍卓玛,人们啧啧称奇的不仅是她的说唱技艺,还有她那满屋子神奇的石头。平日里,俄珍卓玛与普通的牧民妇女没有区别,也是文盲,属神授艺人。俄珍卓玛居住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房子不大,只有一个小院子和一栋平房,这就是她的家。房屋不大,除了一张陈设单薄的一张床以外,我们能看到的仍然只有石头,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堆积如山,占去了屋子的大半空间。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上面的图案也千姿百态,如果是一个奇石爱好者,当被眼前数千奇石所迷惑。但在俄珍卓玛眼中,这些石头都与史诗中的某个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负载着这个人物的一段故事,她指着每一个石头都能讲许多,那些小段的故事正是史诗格萨尔王传分部本中的一些情节和段落

而如果没有石头在握,俄珍卓玛便和常人一样根本不会说唱。 石头的寻找,来自她的一种感觉。在外出放羊或转经途中,她会突然对众多石头中的某一块有特殊感觉,当她俯身捡起 ,就会有一段新的格萨尔故事脱口而出。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色达县格萨尔说唱艺人俄珍卓玛


拉牙学加罗布:用尔龚语说唱的艺人


1941年6月,拉牙学加罗布出生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革什扎乡,从小他就爱听大人们讲故事,并跟随父亲学习藏文。他还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听巴丹说唱《格萨尔王》故事 。8岁时,拉牙学加罗布来到边尔牛场放牧,勤奋好学的他一边放牛,一边学安多语,并跟随父亲学习藏文,同时也没有忘记去听他人说唱《格萨尔》故事。拉牙学加罗布具有超强记忆力,别人说唱的故事他基本都能记住,这为他以后说唱《格萨尔王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80年代初,拉牙学加罗布出任村里的生产队作业组长,带领大家搞生产,闲暇时就用尔龚语 (又称道孚语 ,是分布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道孚、炉霍,色达,阿坝藏族羌族 自治州的金川、壤塘等县的藏族使用的语言 ,使用人口约40000左右)给大家说唱《格萨尔王》的故事 。他讲故事时,盘腿坐在三脚灶的上把位,听众围在三脚灶旁边。他一边讲述,一边用手比画动作。讲到兴致处,还站起来唱上几段,有时还作格萨尔王的射击、骑马等动作,常常引起人们捧腹大笑。


金戈铁马,斩妖伏魔……川藏北线,他们传颂着格萨尔的动人传说

色达县格萨尔艺术中心


在广袤的川西大地 ,还有众多的说唱艺人在草原上传唱着、传承着 《格萨尔王传》,为了心中的英雄,他们不畏艰辛,走南闯北。他们让千年的史诗继续流传在美丽的雪山草地。而如今,他们也在以新的说唱方式传承着世界史诗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