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強基計劃,為什麼聚焦於大學的基礎學科專業?

解讀強基計劃,為什麼聚焦於大學的基礎學科專業?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為有學科特長的學生開闢一條特別通道。而這些特長學科通常為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然而部分考生,進入大學後,並沒有選擇自己學科特長的專業,而是選擇其他的熱門專業。那這些基礎學科專業將會損失部分人才。

解讀強基計劃,為什麼聚焦於大學的基礎學科專業?


在目前與國家戰略需求下,“高精尖”人才的缺口,讓基礎學科的重要支撐作用得到了體現。國家需要大量的基礎學科拔尖的人才。基礎學科人才的強弱對關鍵技術的突破有著基礎性甚至是決定性作用。

近日,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簡稱“強基計劃”),中明確要求“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與自主招生未限定專業範圍不同,“強基計劃”的專業指向性更強,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也是響應國家號召,從培養國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發。限定於基礎學科專業:強基計劃更著眼於國家對戰略人才的需要,而不僅僅是高校個體的需要。

解讀強基計劃,為什麼聚焦於大學的基礎學科專業?


強基計劃鼓勵支持高校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單獨編班,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並與原有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統籌考慮,探索建立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同時也鼓勵國家重點實驗室、前沿科學中心等國家重點技術攻關單位吸納這些學生參與實際項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種結合重大科研任務的人才培養機制。

作為一項重大改革的起步階段,從小範圍開始試點是非常積極穩妥的,也體現了高等教育為國選才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也正是基於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強基計劃第一批試點高校只限定在36所“雙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新時代教育需要回答的根本問題,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初心所在。

強基計劃奔著問題去,立足國情和教育發展現狀,將評價選拔體系系統性重塑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破除“五唯”評價機制改革、推進高等教育相關改革、促進教育公平緊密結合,為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選拔培養提出了全新的方向和目標。


想獲得更多關於高校的乾貨,請關注“融媒藝道”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