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文|佳航媽媽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很多二胎家庭孕育而生。父母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倆娃,生怕有了二寶虧了大寶,儘管我們如此小心,但仍然踩了很多雷區。

你是姐姐,你大,要讓著點弟弟。

你姐姐小時候就沒這麼鬧,你咋這麼淘氣?

好,好,買,買,你倆一人一份。

寶貝,幫媽媽照顧一下弟弟。

以上這些話,對於二胎家庭是不是都是很熟悉呢?我家是二胎家庭,家裡有一位四歲的姐姐和兩歲的弟弟。上面幾句話是我家曾經時不時出現的話,其實不止是在我家,我也經常聽其他二胎家庭裡這麼說:“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弟弟,弟弟還小。”或者說:“你看姐姐吃飯學習都很認真,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有一次,我在小區帶倆孩子玩,遠遠地聽到一個媽媽在訓孩子:“和你說過多少遍了,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他打你也是因為他太小,不懂事。你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當時我聽到心裡一陣寒戰,看到女孩驚恐地目光看著媽媽,真是有些心疼。

老大必須讓老二、倆孩子之間比較等都是二胎養育中常見的可怕現象。

也許在我們大人眼裡,這些都是隨口一說的話,沒什麼,我們還是很愛孩子的。但是對於孩子,他們聽到會是什麼感受,也許在他們看來,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她都是假的,終究抵不過對弟弟的愛。家裡有倆娃已經有兩年時間了,自己踩過很多雷區,現在在慢慢調整策略。在倆娃養育過程中,我總結出了我家的四條規則,分享給二胎或者即將有二胎的家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平等對待,避免“以小欺大”

在我們很多人眼裡,姐姐或哥哥讓著弟弟或妹妹,實在太正常了,孔融都知道讓梨,大寶讓著小寶更是理所當然。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二胎家庭裡的老二好像比老大就是心眼多,更霸道。有句老話說的是“老大憨,老二精,家家有個壞老三”,這種俗語並不是個別家庭,在那時候農村家家都有好幾個孩子,老人的這種流傳,都是通過生活中的經驗得來的。

前段時間和我堂妹視頻,提到我兒子經常欺負姐姐,我堂妹說她家二寶一歲兩個月都還欺負比他三歲多的哥哥呢,甭說我兒子都兩歲了呢,要不怎麼說老二壞呢?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在我們小時候,村裡孩子經常一起玩,每家幾乎都是姊妹三四個,當時我就發現家裡排行老二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橫,蠻橫、霸道”。當時還不知為什麼,只是發現了這個規律,還覺得很神奇。

有了兩個孩子後,隨著兒子的長大,發現弟弟雖然比姐姐小兩歲,竟然經常打姐姐,甚至守著我們大人明目張膽地打姐姐。我不否認這有天生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回想一下過往的經歷,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對待他倆的結果。

兩個人在玩時,有時會為了一個玩具搶、甚至大打出手。為了避免爭搶,也為了避免自己一直當法官實在太累,我們會經常說:“姐姐,你就給弟弟吧。”有時弟弟打了姐姐,爺爺還會說:“弟弟小,不懂事。”爺爺護著弟弟,不讓姐姐還擊,其實姐姐也才不過三歲多,她也還是一個孩子啊!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長期下來,對於感知力很強的孩子,我兒子會捕捉到大人的這種“偏袒”,也就慢慢養成了蠻橫的性格。

發現這種情況後,我和爸爸以及爺爺溝通:

她倆差兩歲,本身年齡差得並不大,姐姐也還小,我們總是要姐姐讓著弟弟,會更加縱容弟弟欺負姐姐,霸佔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本身對弟弟的性格培養也是不利的,上了幼兒園也會容易和別人搶東西。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爸爸和爺爺覺得也有道理,所以後來我們就儘可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比如:

如果是姐姐的東西,我們會由姐姐來決定東西是否分享給弟弟,也就是誰的東西誰說了算。

如果是公共的東西,那就是誰先拿得,就先誰玩,但是不能一直霸佔。這個時候我會和他倆商量每個人玩得時間,輪流玩。

這樣他們的規則性也會很好,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家外,這也是孩子社交能力得以鍛鍊的第一步。

拒絕“比較”傷害

很多父母現在都很有意識,儘可能避免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較,但是對於二胎家庭,卻很容易陷入“手足之間的比較”。

我們老家有一個鄰居家裡有兩個孩子,老大學習比較好,老二學習差一些,老二經常被父母批評:“你看你哥哥學習多用功,多好,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玩,除了玩你還會做什麼?”每次被父母批評,老二都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後來據說老二因為和別人打架,進了監獄。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著不同的行為,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為模式。

羅森塔爾效應在家庭養育方面也是同樣適用,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會決定著孩子的發展方向。當父母總是在兩個孩子之間比較,不僅不會刺激另一個孩子積極方向發展,相反會讓另一個孩子向著父母們“期待”的方向發展。

就像我們家的鄰居,如果父母能和老二一起分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而不是每次都是否定、和哥哥比較,也許這個孩子不會發展到打架鬥毆進監獄的地步。

我們每一位父母都應該瞭解並承認,每個孩子天生本不一樣,有著自己的特點。孩子就像不同植物,物種不同,生物特性也會不同,有的喜陰,有的喜陽,有的喜水,有的耐旱。但每個植株都有自己獨到的存在價值,孩子也一樣,天生我才必有用。而對於來自同一對父母同相同物種源的手足們,也會因為播種時間不同、土壤條件不同,結的果也會有很大差異。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當一個孩子出現問題,另一個孩子並沒有出現問題時,我們只針對出現問題的孩子進行引導、解決,和另一個孩子沒半點關係。

比如:

姐姐好好吃飯,但是弟弟不好好吃飯。我們就只針對弟弟不好好吃飯的事情進行處理,和姐姐沒關係。

姐姐相對聽話,弟弟比較淘氣,那弟弟因為淘氣違反規則時,那就只針對弟弟的行為去處理,不要拉出姐姐來當利劍。

比較不僅會讓弱勢的孩子更加自卑或者更加往我們說的方向發展,而且非常不利於倆寶的感情,弱勢的孩子會因此羨慕或記恨強點的孩子,認為自己被父母這樣說教都是因為另一個孩子的原因。

拒絕“老大管理老二”

有時我洗衣服或者做飯,會讓姐姐幫我看一下弟弟。有一次,姐姐竟然在“懲罰”弟弟,不讓弟弟玩公共的玩具,問起原因,原來是弟弟不讓姐姐玩自己的私有玩具。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這顯然是不對的,弟弟有權處理自己的玩具,而姐姐也只能有權利管理自己的玩具,對於公共的玩具是要遵守公共規則的。

直到那時我才發現,讓姐姐幫忙照顧弟弟雖沒問題,但是也無形給了姐姐“處理”弟弟的權力。這種權力其實是很可怕的。

首先,孩子畢竟是孩子,以她的能力是沒辦法做到正確管教的,有時會用暴力對待二寶。

其次,孩子會有私心,亂用職權,比如我家姐姐不讓弟弟玩公共玩具作為懲罰。

再次,不利於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弟弟會認為姐姐以大欺小,以後早晚要還回來。

最後,就是長期下來,有可能會讓二寶形成不健康的性格,比如膽小或者沒主見。

後來,每次我讓姐姐幫忙照看一下弟弟時,我會告訴姐姐:“遇到弟弟淘氣或者危險時,告訴媽媽,媽媽會過來,你不要自己處理。”

如果弟弟不讓你玩他的玩具,那是弟弟的自由,誰的東西誰說了算,就像你的東西你說了算。而公共玩具,是要按照規則輪流玩,誰先拿得誰先玩。

拒絕“東西必須兩份”

有一次去一個朋友家裡玩,她家也是倆娃,差三歲,我發現她傢什麼東西都是兩份,同樣的玩具,甚至同樣的繪本都是兩套。我笑她家真有錢,她無奈地說:”哪裡是有錢,倆人經常因為爭東西打架。我實在沒精力勸,就只能這樣了。”

平時給姐弟倆買東西,一開始只買一份,倆人一起玩,後來倆人總是因為東西爭搶,爺爺說以後買兩份,這樣就不搶了。

我們沒有這麼做,和爺爺也說了原因:

  • 家裡經濟條件有限,買兩份會增加負擔。
  • 他倆差著兩歲,玩的玩具多少會有差別。
  • 買兩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學會管理玩具,輪流玩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買回來的玩具,我們做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進行物權界定,是姐姐的還是弟弟的專屬,或者是兩個人都可以玩的,然後就遵守“誰的東西誰決定”、“公共物品先來後到,輪流玩”。我們會告訴姐姐和弟弟,讓他們知道是誰的東西誰說了算。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但有一樣是兩者都有份的就是衣物,這點可能和我自己小時候經歷也有關。

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爸爸在市裡給弟弟買了一件很時髦的外套,我和弟弟差一歲多,以往都是雙份買,我也不記得為什麼當時就只給弟弟買了,可能碰巧看到適合弟弟的衣服,沒看到適合我的。

買回來後,我發現沒有自己的衣服,就大哭大鬧。那個時候去一次市裡其實很不方便,都是騎一個多小時的車子去或者等一天一次往返的公交車。後來我爸還是帶著我買回了一件,我才停止哭鬧。我至今記得我爸和售貨員講價的情景,可見這個事情對我影響很大。

假如我爸我媽不重視我的情緒和需求,隨便哄哄,就這麼過去,可能會給我很不好的印象,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可能因此記恨他們等不好的後果或者會活得很卑微,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

手心手背都是肉,這句話不僅停留在嘴上,更是要父母細心,體現在實實在在的生活裡。

二胎家庭裡的這些坑,你踩了幾個?


寫在最後:

孩子從小被如何對待,他們就會如何對待這個世界。我們生倆娃,都希望他們相親相愛,而不是因為不經意的“偏袒”,互相記恨。孩子間如何對待對方,完全在於父母,做一個聰明的父母,不偏不倚,從生活細節開始。

我是倆娃全職媽媽,家有兒女各一枚,關注孩子成長和教育,並踐行育兒即育己的理念,努力提升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歡迎關注我@陪兩小隻蝸牛去散步,共同成長和進步。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必刪!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