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二胎”到底和家庭教育有多少關係?

關於“二胎”到底和家庭教育有多少關係?

首先關於“生”還是“不生”。

關於這個話題就如同婚結還是不結一樣,都是要理清楚才行。如果是因為非常喜歡,並且無比享受撫育的過程,那就生。子女是財富,真正愛的父母都可以感受到。如果是因為節育工作不慎,意外有了,那麼現有的政策確實可以讓我們少做有違天理的事情。如果生二胎是為了給別人看,就好像很多人結婚是因為別人都結了,那可能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好。所以,生還是不生,全在於父母。這個政策一出真正受益的是那些一直想生,可是又沒有條件生,比如公職人員,如果生了工作就丟了,再比如也沒有張藝謀的豪氣,為個孩子多花幾十萬會有壓力的家庭,雖然依然是計劃,但是好歹對這些家庭來說是福利。而對那些不想生的,這個政策也沒有影響。對於跟風成習慣的人來說可要小心了,因為你跟風買一個包包,大不了可以扔掉,可是孩子一旦生了,就需要全情投入。所以還是想好了再做決定。

其次生了怎麼養?

這是關鍵。俗話說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照豬養,第三個孩子隨便養,那是因為養孩子也是熟能生巧的過程。所以生二孩的家長普遍比較淡定。因為有了經驗。不過新的煩惱隨之而來,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故意的,往往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性格有不同,而且有的乾脆是反的。老大比較憨,老二就比較精;老大比較文靜,老二就比較好動;老大喜歡獨處,老二或許就是喜歡扎堆。這種不同會讓很多父母在孩子教養上出現困惑或者焦慮。

我們有時候把孩子可以簡單分為兩類:易養性和難養型。就是有的孩子好養,父母不操心,有的則難養,父母說起來都可以寫一本血淚史了。所以有兩個孩子的父母會更傾向於認為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天生的,和父母教養關係不大,從這個角度來看父母的確也會降低焦慮和自責。

其實孩子成長的結果不是單方面的因素決定的,孩子天生的因素、家庭環境、孩子在家庭中的排序(比如在家庭中是老大還是老小)、社會環境、獨特的經歷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教育成果。所以,教養孩子還是需要進行一些專門的學習的。至少父母經過學習可以將某幾個因素打造好,最大可能的支持孩子。

我們在這裡跟大家談談家裡多個孩子的基本教養策略。

1. 家庭排序不可違。

這裡有一個要注意,如果是老大是女兒,老二是兒子,那麼兒子既要作為長子來培育,同時在家裡也要尊重姐姐為“長”。長幼有序,家庭的秩序就可以建立起來了。對待“長”位的孩子,父母要給與的是尊重,權利,和與他地位匹配的關注。對待“幼”位的孩子,父母要讓“長”位的哥哥姐姐來帶動。這樣一來,“長”位的孩子會有責任感,會愛護弟弟妹妹,也會發展出性格中堅韌的一面。而“幼”位的孩子知道自己的位置,學會尊重,及腳踏實地。

在我們的家庭中,很多時候秩序是混亂的。父母一方面要求老大孩子要關愛弟弟妹妹,一方面又把過多的關注放在幼小的孩子身上,因為父母總是認為小的比較弱,需要保護。而且很多時候往往小的那個還比較會看臉色,於是,我們的老大自從有了弟弟妹妹後,問題就層出不窮:跟弟弟妹妹搶玩具,偷偷地欺負弟弟妹妹,不愛學習、情緒問題、有的還會變得懦弱......父母往往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殊不知造成這一切的恰恰是因為父母一旦有了小的,就把更多的關注放在小的身上,而同時又要求“大的有大的樣子”,這往往讓老大孩子覺得自己的愛被奪走了,父母不喜歡自己了。這個時候為了重新把愛奪回來,這些老大們就開始了各種計劃:有的開始製造問題,讓父母注意到自己,有的欺負弟弟妹妹,以洩私憤。而那些老大孩子因為有了弟弟妹妹變得更懂事的,往往是父母在家庭中維繫良好的秩序。

2.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比較。

我們前面有提過孩子和孩子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好養,有的孩子比較需要花心思。父母需要因人而已,因材施教,尊重孩子。一個人獲得的尊重越多,也會擁有更多的自尊和尊重他人。如果孩子不願意就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另一個孩子的教育方式或者生活方式。鄭淵潔的老大兒子是在家上學的,可是到了老二時,小朋友吵著要去學校,這就是不同,而鄭淵潔也尊重了老二的想法,將其送到了學校。一個孩子喜歡數理化,一個孩子繪畫比較好,那麼就尊重其天賦。

行為學大師吉爾伯特就認為一個最有效的績效策略就是讓一個人在其工作崗位上釋放自己的天賦,而不是費勁地培養其不是天賦部分的能力。老大喜歡鋼琴,老二喜歡看書,OK,沒問題。老大好靜,老二外向,父母就不要說:“你怎麼不像弟弟一樣和別的小朋友玩得好啊?”因為不同,所以無從比較。

3.讓孩子們互相學習。

中國的很多教育問題早有人指出是跟獨生子女現象不可分的,所以一個家庭可以有兩個孩子勢必會對幾十年的家庭教育產生影響。當孩子意識到他不是唯一時,他會從兄弟姐妹中學習很多,這是一個珍貴的生命禮物。所以父母儘可能給兩個孩子更多地相處空間,少干涉。在他們彼此的互動中,這種學習才會發生。很多父母介入過多,天天給兩個孩子做判官,訓大的罵小的。父母嘗試讓開一步,讓他們彼此相處,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要做到這點,父母在家庭中的邊界要明晰,要有相應的機制去幫助孩子適應這種獨立的相處。比如,安全的邊界,比如會議制度,比如獎懲措施,比如激勵計劃等等。

用制度為孩子創造獨立空間。孩子從自己同齡人中學習到的是非常多的,從自己的兄弟姐妹中也一樣的。孩子會很快的湊一起,也有可能會互相起衝突,父母不要試圖用公平解決問題,因為公平是一個總量,無法用一時的“贏虧”來衡量是否公平。媽媽這一次給哥哥一個大蘋果,可能下一次就給弟弟一個大橘子, 所以往往在一個時點看是不公平的事,可以前後放在一起,公平就顯現。而且過度計較一時的公平的孩子也很難擁有心胸氣度。當然公正是需要的。公正意味著父母是否擁有正直的品質。在兩個孩子引起衝突時,儘可能用規則作為槓桿,讓孩子們開始學會社會化的社交和思考方式。

很恭喜那些打算生以前又沒條件生的父母們,現在你的家庭會因為新一個孩子的到來而有很多新的好玩的事物在等待著我們。那些不想生的也恭喜你們,有人多生了,你的責任就沒這麼大啦,總之皆大歡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