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我是一位80後的母親,對於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我心中最牽掛的事。很榮幸來到今日頭條這個大家庭,今天與大家一起探討一下孩子們犯錯的一些話題。孩子平常在生活中,經常會做一些惹大人們生氣的事情,不知道各位寶媽是怎樣應對的呢?

我家孩子比較粗心,做作業或是做試題考卷,經常犯錯誤,有的題目明明在草稿紙做對了,謄寫在作文本、考卷上卻是錯的。每次做題只想快點把作業完成,而不管是否百分之百正確。我坐在旁邊乾著急,經常提醒她也沒有效果。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有時候,叫她幫忙乾點家務活,半天沒反應,甚至上個廁所也忘記帶紙,真讓人頭疼。遇到這種情況,我就委婉地叫她傻妞,其實內心就是在批評她。但是,我深思並與其他孩子對比後,卻從心底原諒了她,理解了她。

我之前單位的一位同事,家裡的小孩上已經初中二年級了,也特別調皮,有一次把鄰居家的摩托車發動了並撞倒在牆上。鄰居要求賠錢,她知道後,第一時間並沒有去教育孩子,也不是向鄰居道歉,而是與鄰居去理論孩子是不是故意的問題,理論完了之後,也不與孩子溝通,直接把他狠狠地打了一頓。經過這件事,這個孩子心理產生了陰影,一看到摩托車、汽車等車輛都躲著走,坐在車裡還要有人陪著,不敢單獨坐。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其次,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必然的,關鍵要看父母怎麼去處理、引導,教育的方式方法不一樣,結果就會大不一樣。每位家長所受的教育不同,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不管怎樣,孩子即使犯錯,作為父母最好不要打孩子,要尊重孩子,越打越反抗,會使孩子產生心理陰影或走向極端,甚至還會對父母產生仇恨,要理性的去分析犯錯的原因。教育方法不對,對孩子的成長也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不完全一樣的,每個家庭的氛圍也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感情好,家庭氛圍和諧,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幸福感也強;反之,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者經常吵架,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就很容易產生問題,甚至出現思想上的弱點和缺陷,安全感和幸福值就很低。

小時候,我記得父母感情很好,就是喜歡吵架,父親年輕的時候性格很急躁,我哥從小卻很調皮,經常犯錯誤,惹得父親生氣經常打罵他。父母雖然疼愛我哥,對我哥期望很大,由於父親自身教育文化不高其次也沒有用到好的教育方式,導致我哥性格也有點極端。同時,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孩子犯錯,家長不要過於著急發脾氣。分清事情的原委,作出判斷之後進行評價和引導。正確地指導孩子,首先要讓孩子認清錯在哪裡,樹立孩子正確的道德觀。

我女兒也經常犯錯,以前去學校讀書要麼忘記帶紅領巾,或者忘記帶語文書,還有一次竟然忘記帶書包了。於是打電話要我幫忙去送書包,由於早上起來晚了,匆忙出門,忘記帶書包。我也正好去上班的路上,只好掉頭回家取書包送回學校。

在路上我就想,要好好說她一頓,因為我真的很生氣。到了學校門口,看到她焦急等我送書包的場景,我又忍住了。她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裡也難受,如果再去責罵她,她心裡更難受,甚至還會影響她上課。我只好提醒她下次出門一定要注意,否則不僅影響你上課,而且還影響了我的工作。

有的時候,我也擔心她犯同樣的錯誤,她每天出門的時候我也會叮囑她檢查一下書包。不要總是丟三落四。沒想到的是,她居然自己用一個筆記本寫下來了,每天出門的時候需要帶什麼東西,先翻看本子再出門。放學的時候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會記在筆記本上,回家後先翻看筆記本,再開始寫作業。其實,孩子也會自我思考,提醒之後很容易優化改進自己。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父母既要愛孩子的優點也要愛孩子的缺點

女兒每天放學回來先寫作業,自覺完成作業,然後再玩耍,這是個很好的習慣。有時特別的可愛,要我當學生,她當老師。打開小白板,把當天學過的課文教給我,並要我認真聽還有做筆記。我都會去配合她,聽她演講。這樣既提升了口才,也會鞏固課堂上的知識。

不過,每次完成作業後,書桌又髒又亂,也讓我惱火。我每次幫她整理得乾乾淨淨的,結果都被她弄得髒兮兮的。後來,我教她自己整理,她雖然很快學會整理書桌了,但沒過幾天又髒了。我有時很無奈,她是個孩子,又不能與她置氣。

如果生氣會影響到孩子,也會影響我的心情,我只好靜下心慢慢地重複教她。我想每個孩子的稟賦和性格有差異也是很正常的,有資質聰明的孩子不管學什麼都很厲害學,也有能力弱的孩子學什麼都很慢,有細心能幹的孩子,也有粗心大意的孩子。

其實,女兒身上的很多缺點,說到底也是父母的影子。我們自身存在的很多不足,往往會直接或間接地投射到孩子身上。作為父母的我們,生活中也會做一些可笑的事,同樣也會犯錯誤。有時去上班,坐車過了站;做飯的時候,菜做好了發現沒有煮飯。我們要求孩子完美,其實我們也並不完美。可見,我們也需要去自我改變,去完善自我。

父母批評的方式很重要

不要害怕孩子犯錯,犯錯了需要給她機會和時間,讓自己去分析原因,去改正,去成長。但是不能幫她去做,否則害了她,成長路程還是需要她自己一個人走的,我們要去正確的引導孩子怎樣彌補錯誤。

生活中,孩子犯的小錯只要不涉及道德問題的情況下,我們不要過於指責和發脾氣。可以用不同方式去批評,本該生氣的事情,我們用一句玩笑來化解。既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也能明白我們對孩子的理解,同時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那麼孩子自然能接受這樣的批評方式。

我還記得,有一次女兒的語文書弄丟了,回家後不敢告訴我。到了晚上吃完飯,拉著她爸爸出去散步。因為她爸特別寵她,從不對她發脾氣。去了學校附近書店買了一本語文書回來了,到家了才告訴我原因。說自己參加研學遊的時候把語文書帶在車上朗讀,回來的時候不小心弄丟了。我當時很惱火,馬上要期末考試了,竟然把語文書都弄丟了。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可我忍住了沒有說她,看她的表情也很難受。她知道犯錯了,心裡也難過。我只好安慰她說,你好好地複習,馬上要考試了,下次注意點。她見我沒有生氣,開心地回房間複習了。那次考試她考了第二名,而且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丟過書了。

孩子其實也特別的要面子,也有自尊心。我們父母也應該去理解她,尊重她,給她信心。我們過多地去罵她,根本起不到什麼效果。說到這裡,可能有的家長做法不一樣,有的會說教孩子一頓,也有的會與孩子單獨談心,更也有的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又是打又是罵。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心是稚嫩的,需要我們細心呵護。但是,很多父母經常在言語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總喜歡拿別人的孩子來比較。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位小天使,都有一顆善良和純潔的心,我們應該好好的栽培和呵護。我想,每個家庭的孩子,都能讓我們父母感受到活在世間的那份單純和美好。

作為生她養她的母親,我十分珍惜和疼愛女兒,她給我們這個小家庭帶來了純潔、善良、驚喜和歡笑。生活中,雖然你偶爾也會犯點小錯,但是我會包容你。因為你犯錯如同我犯錯,我們一起來糾正錯誤,不逃避,找出原因,做到知錯就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