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普惠、捷越聯合等15家公司因無金融許可證遭地方監管點名

宜信普惠、捷越聯合等15家公司因無金融許可證遭地方監管點名

雲南省普洱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排查發現多家分公司在未取得金融許可證的情況下開展金融業務,此種情況估計在其他省市應該還有不少。


撰文 | 昂格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新一輪排查工作結束。


近日,雲南省普洱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公告,根據群眾反映和相關部門主動排查工作情況,經普洱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市金融辦、人民銀行普洱市中心支行、普洱銀保監分局進行核實,15家公司涉嫌未持有金融許可證開展金融業務。


據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發佈的名單顯示,包括捷越聯合、宜信普惠、銀谷普惠在內的15家公司遭到點名。

宜信普惠、捷越聯合等15家公司因無金融許可證遭地方監管點名

在我國金融行業沒有相關許可就不能開展相關業務,此前就發生過有公司未能取得相關牌照而不得已放棄相關業務的情況。


據公開資料,顯示宜信普惠旗下包括宜人金科、宜信財富、宜信博誠等主要業務板塊。其中從事信貸科技和財富管理科技的宜人金科(NYSE:YRD)在2015年12月登錄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


但宜信普惠的問題也並不少,因為砍頭息、高利息等問題招來大批用戶投訴,僅最近7天的投訴也有超過400條。


高女士借了65000元,還了九期後才發現原來被扣了41293.24元的保費和服務費,這個砍頭息是真的高。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一位蔡女士借款48000元,合同金額直接變成了57454.92元多出來的全是保費與服務費用。這樣的操作屢見不鮮,但這個“砍頭的力度確實不小”。


借款人的投訴很多,但並沒有太大的用處。宜信普惠近七天的解決率僅為6%,大量投訴下面連回復也沒有。


去年9月證大公司暴雷,公司法人代表戴志康及多名高管投案自首,警方通報表示,證大公司在未取得國家相關金融資質許可的情況下,通過旗下“撈財寶”線上理財平臺,“證大財富”線下理財門店向不特定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


同時,戴志康通過旗下公司間接持有一家借貸公司——北京捷越聯合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的股份。據企查查顯示目前戴志康仍為捷越聯合的最終受益人,持股29.38%。


捷越聯合的問題也不少,但和宜信普惠比起來差距還是很大的。同樣以近七天做對比,宜信普惠的投訴量要比捷越聯合高近20倍。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捷越聯合也被用戶投訴,收取砍頭息、陰陽合同、暴力催收等相關問題。

宜信普惠、捷越聯合等15家公司因無金融許可證遭地方監管點名

據其官網介紹,捷越聯合業務範圍涵蓋信用數據整合、信用風險評估與管理、融資租賃以及包括信用借款、房產抵押借款等在內的信息諮詢服務。自2013年6月成立以來,捷越聯合在全國設立諮詢服務機構超過160家,佈局涵蓋全國20多個省份、100多個城市,累計服務顧客近100萬人。


不過,若按照雲南省普洱市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排查方法,此種情況估計在其他省市應該還有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