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國民黨為何不炸斷鐵索……

1934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行動,當時,由於黨內以王明為首的“左傾”錯誤的領導,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實行戰略轉移。

飛奪瀘定橋:國民黨為何不炸斷鐵索……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中,紅軍的長征堪稱一場偉大的人間奇蹟,在沒有任何補給,前途渺茫如大海中一葉扁舟的情況下,數萬人憑藉著“中國革命必勝”的信念走過兩萬五千裡的遙遙險途,最後到達陝北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完成了戰略轉移。

飛奪瀘定橋:國民黨為何不炸斷鐵索……

紅軍長征中遭遇了太多的困難,無論什麼樣的困難,最後都被紅軍一一克服了。但其中“飛奪瀘定橋”的戰鬥,卻改寫了紅軍命運,改寫了中國的歷史。這場戰鬥如果失敗,紅軍也就不存在了。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 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佈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國民黨為何不炸斷鐵索……

對這座天塹之橋,國民黨為什麼只抽掉木板,而不直接炸斷鐵索,如果炸斷鐵索不就把紅軍圍堵在大渡河畔了嗎?事實上,國民黨軍隊之所以不炸鐵索,並不是盲目地自信“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天塹優勢,而是要等自己的部隊過河,實現對紅軍的兩岸夾擊。當時國民黨軍隊已經瞭解到紅軍可能會過瀘定橋,因此,特地派兵來瀘定橋,加強防守。國軍沒炸鐵索正是要等國軍部隊支援,等部隊過橋了以後,再炸鐵索。只是國民黨做夢都沒有想到紅軍一支急行軍,奔馳百里趕在國軍之前,冒著敵人的機關槍和炮火,戰鬥力還如此勇猛,用生命之軀來鋪橋,把瀘定橋奪下了。這樣的壯舉,令國民黨軍隊膽寒。

紅軍也憑藉這支英雄部隊,度過金沙江,繼續著偉大長征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