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只“*天鵝”,引發了全國人民對房子的重新思考。

最近,廣為流傳的花花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網友花花,二口之家,浦東有房,60多平,樓齡較老,但內部裝修順心。不過,自從春節期間,疫情來襲,加上男方父母一起住,情況就不妙了。

開放式廚房、沒有客廳、沒有雙衛,逼仄的空間裝著4個成年人。

更讓花花糟心的是,社區沒有物業!沒有封閉式管理、沒有消毒措施、沒有綠化、監控攝像頭壞掉、鄰居素質堪憂......

在被病毒支配的恐懼下,看著“別人家”小區全面消毒、送菜上門,再對比自家的憋屈、社區環境的無奈,絕望和無力,湧上花花的心頭。

她一下子想通了,好的房子,是可以保命的!

疫情之後,立刻馬上換房!成了花花最大的心願。


01

理想的房子,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們把時間倒回疫情來臨之前。那時候,大家理想的房子是怎樣的呢?

“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句李嘉誠的名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深圳人那句朗朗上口的,“寧要關內一張床,不要關外一套房”,是不是仍然餘音繞樑?

還有,名校學區、華麗的投資回報,這些都像極了夢中的“紅玫瑰”。

一個很明顯的案例,深圳福田的百花片區。名副其實的老破小,但因為集齊了多家名校,召喚著無數家長、投資客,搶破腦袋。

結果,隨便一套房子,動輒千萬起步,妥妥的豪宅價格。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長城一花園,百花小學+實驗中學學區房,老舊的外牆,逼仄的走道)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深圳國城花園,1998年建,88平2房2廳,鏈家報價1480萬,單價約16.8萬/平)

如果後來沒有疫情的事兒,許多人“心口上的硃砂痣”,可能依舊指引著買房的路。

不過,歷史早就教會我們:沒有如果。

於是,我們猛然發現,比起地段、學區和投資回報,安全,才是最要緊的事!

在疫情的一頓教育下,除了花花,還有不少人,對自己曾經的選擇有了新的認知。

疫情期間,在一份由自媒體“冷眼觀樓”,和地產設計機構賽拉維,共同進行的居住需求網絡調查中,回收到來自超過11個省、市、自治區的5175份問卷。

其中,有5%的人,對自己現在的居住狀態非常不滿意,有換房的打算;甚至,整體來看,56%的人,覺得改善自己現在居住狀態的理想方式,是“直接換房”。

而在驅使著他們換房的要素裡,物業服務差,就是一個明顯的槽點,觸發了一系列的生活痛點。

無獨有偶。最近克而瑞物管發佈的一份調查問卷,結果也表現出,業主對於好房子的認知,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側重外在硬件配套,迴歸到與居住價值息息相關的物業軟實力。

在近5000份有效問卷裡:

超過9成的業主,肯定物業在抗疫防疫中的重要性;

有近8成的業主認為,企業在這次疫情裡,抗疫防疫工作的提升非常明顯,尤其是綜合實力TOP30的物管企業,其業主認可度提升率高達83.41%!

究竟是怎樣的物業,能夠贏取業主們的芳心呢?

除了常規的小區安全防衛、遇到事情的響應速度、解決問題的效果、服務水準標準高低外,提供包括生活物資保障、無接觸服務等多元化服務,也為物業獲得肯定加持不少。


02

品質物業模版,快來抄作業

事實上,好物業的模版,已經有了。

比如保利物業。

針對不同的業態,保利物業制定了不同的防疫措施。一個蘿蔔一個坑,一一對應,各自落實。

尤其是,最早提出了社區防疫的“一二三四五”:要求做到一個必查、兩地消殺、三道防護、四次宣傳,和五方聯動。

在疫情重點地區武漢,保利·中央公館,在封城的第五天,就給業主們提供集中供菜,而且每天的套餐都不一樣,價格也合理。

以至於有業主感嘆:“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感謝社區一心為業主服務。”還曬出去,呼籲其他小區抄抄作業:“建議社區都可以參考我們小區這種做法。平時物業費真的沒有白交。”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再比如中海物業。

除了進行公共空間消毒,中海還整合疫情防控物資,而且對業主的居家防範進行指導,細緻到廚房、居家衛生間等生活空間。

在武漢萬錦江城小區,中海物業第一時間安撫穩定業主情緒,每個樓棟建立物業+街道+業主群,進行信息發佈和互通有無。

而且在嚴控外來人員入內的同時,特別關照年紀較大的獨居老人,會幫他們把外賣送上門,並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碧桂園物業也做得不錯。

在碧桂園濱海城小區,管家們會提前統計業主的採購需求,列成清單,統一採購後直接送到業主門口。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還有萬科物業。

實現小區全封閉管理,出入者100%登記測溫,公共區域消殺升級到每日至少2次,電梯消毒覆膜並放置專用紙巾,並將客戶滿意度調查樣本量較平日上浮50%,等等。

這些優質的服務,不僅得到了業主的叫好,還得到了媒體的多次翻牌點贊,堪稱大型“走花路”。

“保利發展控股集團旗下保利物業打響社區疫情防控阻擊戰,用愛與擔當全力守護社區家園,讓百萬業主放心居家。”這是人民日報對保利物業的超高評價。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還有新聞聯播,也對保利物業進行了硬核點贊:

“保利集團旗下的上千個物業小區,每天近萬名物業人員確保24小時在崗,做好社區、商辦、公共服務全業態的防疫工作。”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萬科物業,在2月13號,得到了央視新聞和新華社的雙擊666。

疫情買房到底該怎麼判斷


相比之下,有一些小區,即便在社區管理層面上,都是缺位的,說防疫更是扯遠了。

門崗形同虛設,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內部也完全沒有任何防疫措施,什麼消毒、宣傳、送菜上門,統統不存在。

甚至有的,出了確診病例,也沒有值班人員值守、沒有消毒、沒有抗疫宣傳,反而還是照常人來人往。

有對比就有傷害。但有的物業,對對手的傷害值超高,一出手就是暴擊。這種感覺就像是,同一個班上,學霸考了99分,明明是第一名了,還想著衝刺100分。真是令人害怕。

而學霸們能得到掌聲和鮮花,離不開對標準化運營體系的把控。這也是值得物業同行們好好抄抄作業的。


03

好物業,改寫行業格局


長期以來,物業行業的發展比較粗放,多數人對物業行業的認知,還停留在社區管理層面。

最近幾年,房地產市場,已經從增量時代走向存量時代。而物業行業,這一萬億級規模的龐大市場,也面臨著核心邏輯的轉變,逐漸獨立自主發展。

這次疫情,則是相當於一個催化劑,讓更多人注意到物業的重要性,加速了物業行業從房地產邊緣,走向C位。

而且,就可見的趨勢來看,隨著物業集中度的提升和增值服務等模式的深度挖掘,地產對物業的補貼越來越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充分,物業格局將產生分化。

在大部分物業公司還沉浸在按部就班地抗疫時,一些有遠見的物業公司,已經化主動為被動,積極佈局,跑了在前面,其獨立的核心競爭力也會迅速形成。後者,將會更受市場的青睞,打下發展增值服務的基礎,並獲得更大的議價空間。

那麼,疫情之後,哪些物業公司會脫穎而出呢?

就目前的表現來看,保利物業、萬科物業、中海物業等龍頭物業服務企業正在顯示出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競爭力。

原因很簡單,憑專業實力說話。

自1996年發展至今,保利物業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春等全國大中城市,都有佈局。而且,服務範圍覆蓋住宅物業、商業物業、辦公物業、學校物業、產業園區物業、醫院物業、公眾物業等多業態,這在業內是很少見的。

除此之外,保利物業在構建了系統性的公共服務體系和增值服務上,也是可圈可點。

優秀不可怕,可怕的是優秀的人,還非常努力。

還真別說,保利物業是一家很有想法的公司。在《2019物業服務企業品牌發展論壇》上,保利物業首次正式提出了其謀劃已久的“大物業”戰略。思考行業未來,重新定義物業行業。

再如萬科物業。

萬科物業的口碑一貫是比較好的。它提出的專業化、標準化的“五好社區服務”在業主中挺吃香。而且,堅持捍衛資產保值增值、營造社區和諧環境、指定物業行業標準、領先信息技術應用,也是獲得好評。

來看個數據。2018年,萬科物業營收為111.7億元,是萬科旗下僅次於房地產銷售的第二大收入來源。這在物業陣營裡,是槓槓的第一名。

中海物業,也是向上進階的跡象越發明顯。簡單舉幾個例子:科技應用能力在業內位於前列,包括智慧車場覆蓋率達到38%、藍牙開門覆蓋率達到63%;客戶滿意度、收繳率、清欠率和調漲費客戶通過率,都是處在較高水平。

從細節窺探全景。這些情況都說明,中海的實力,和品牌影響力是不斷在提高的。

其實,簡單粗暴點來說,看好行業龍頭。人家能做到那麼牛逼的份上,一定有它的道理。只要不出太大的差錯,繼續牛逼下去,還是比屌絲逆襲要來得容易。

恆者恆強的道理,不用我說,大家都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