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因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品種以“青瓷”為主,所以,這一時期被稱為我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青瓷階段的制瓷中心在浙江,以上虞、慈溪等窯場為中心的越窯系在這一時期正式形成,這是我國古代形成最早、規模最大的青瓷窯系。這一時期瓷器的主要特點如下: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三國吳青釉堆塑穀倉罐

一·逐漸發展,循序演進

(1)制瓷工藝特點: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北方的制瓷業在北朝時期才開始出現。北朝後期,北方在青釉瓷的基礎上,燒製出白釉瓷器。這一時期,江浙採用龍窯,北方則採用饅頭窯爐。在製作流程上,普遍採用輪制拉坯,拍片、模印、鏤雕、手捏等方法。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西晉青釉辟邪

(2)器形種類及形制特點:這一時期,瓷器的器形種類非常豐富,而且多做成動物形象,如蛙盂、獅形燭臺、鳥形杯、獸尊、虎子等。一般器形有碗、罐、盤口壺、雞首壺、唾壺等;器物形制的演變規律非常明確,總的來說瓷器的形體由寬矮向高瘦發展,動物形象由具體生動向抽象簡單過度。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西晉青釉雞頭壺

(3)裝飾特點:這一時期,紋飾由繁瑣向簡單發展。三國、西晉時期流行方格網紋帶加輔首銜環,此外還有聯珠紋和絃紋。東晉時期褐色點彩裝飾較多,南北朝時期流行蓮瓣紋裝飾。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東晉青釉褐斑四系壺

二·名窯伊始,各有特色

青瓷階段,主要的窯址有浙江越窯、溫州甌窯、金華婺州窯、江蘇宜興均山窯等,各窯生產的瓷器各具特色: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西晉青釉雙系獸面紋扁壺

(1)越窯青瓷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燒,主要產地是在浙江省的寧紹地區。眾多青瓷窯中,以越窯產青瓷質量最高,胎質灰白、細密,釉色均勻。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西晉青釉羊

越窯青瓷以日常用品為主流,罐、壺、碗、盂、盒、洗、水注、缽、硯、燻、爐、尊、燈、虎子、瓶、盞等是常見器形。東晉的青瓷造型偏重經濟實用,到了南朝,器形演變得挺拔修長、瘦俏輕盈。雞首壺是六朝青瓷的代表造型之一,一般為深盤口,細頸,鼓腹,平底。雞首昂立於肩部,器柄粗壯有力,有的柄端呈龍首型。這種造型出現於東晉晚期,以後逐漸流行。青瓷虎子是越窯青瓷的另一種代表造型,如出土於浙江的青瓷提樑虎子,整器呈臥虎形,"虎頭上仰,口鼻張揚,虎牙外露,環眼暴珠,雙耳挺豎,鬚毛剛勁,面有斑紋,短頸縮項。"虎身蹲伏,背按彎曲形繩紋提樑,腹部兩側刻畫飛翼。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南朝青釉雞頭龍柄壺

(2)婺州窯,位於今浙江金華地區,始燒於漢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宋到元,盛於唐、宋,終於元代。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品種:婺州窯的歷代製品均屬一般民間用瓷,品種比越窯少,主要生產盤口壺、罐、碗、盆、碟、水盂、盞託、瓶等日用器皿。三國西晉時曾生產豬圈、雞籠、穀倉、水井等明器。產品的種類和造型多數與越窯、甌窯類似,獨特的造型有三國時的人形五聯罐、三圓柱形足水盂,西晉時堆貼龍紋盤口瓶。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胎土:三國時期的胎普遍呈淺灰色,斷面較粗,沒有完全燒結。西晉以後,一部分產品改用含鐵量較高的紅色粘土作坯,胎色較深,多呈深灰或紫色。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釉質:三國時期釉色一般呈淡青色,也有呈青灰或青中泛黃的。釉層厚薄不勻,常凝聚成芝麻點狀,釉面開冰裂紋,在胎釉結合不緊密和釉面開裂處,往往有奶白色的結晶體析出,這是婺州窯青瓷特有的一種現象。西晉晚期釉色青灰或青黃中泛一點褐色,釉面開裂和晶體析出更多。南朝時釉色普遍呈青黃色,易剝落。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3)

德清窯,位於今浙江省德清縣,是以青瓷為主,而以黑瓷聞名的古窯場。燒造歷史較長,上溯商周,歷經漢、六朝直至唐宋才停燒。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品種:所燒黑瓷和青瓷,造型大體相同。產品有碗、碟、盤、耳杯、盤口壺、雞頭壺、唾壺、虎子、香爐、罐、盒、燈和盞託等,造型風格與婺州窯、越窯相似。特色產品有直筒形小蓋罐、扁圓形蓋盒和茶盞、淺盤形盞託配套的新型茶具等。為其它同期瓷窯少見。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東晉德清窯黑釉唾壺

胎土:黑瓷胎中鐵、鈦含量較高,普遍呈磚紅、紫色或淺褐色。青瓷胎一般呈深淺不一的灰色或紫紅色。胎體外普遍施有化裝土。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頭壺

釉質:黑瓷釉色精者色黑如漆、釉層較厚、釉面滋潤;粗者釉色呈黑褐或黃褐色。青瓷釉色有青綠、青黃、和豆青色,釉色較深,有較好的光澤。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裝飾:裝飾簡單,黑瓷僅在器物口沿或肩腹部劃幾道弦紋,青瓷一般只飾幾點褐彩。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4)甌窯,位於今浙江省溫州一帶的甌江兩岸,始於東漢,終於宋。至唐宋時期成為浙江境內僅次於越窯的青瓷瓷窯。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品種:所燒製產品器形大多與越窯相同,但也有特色產品,例如,東晉時期的牛形燈、褐彩蓋罐和五聯罐等,而三足洗、槅 、獅形燭臺、蛙形水盂及隨葬的明器極少生產。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胎土:瓷胎呈色較白,白中略帶灰白。三國西晉時胎質較粗,坯體沒有完全燒結,到了東晉,胎質細膩,有很大提高。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釉質:三國兩晉時釉色淡青,透明度較高,亦有少量青黃色和青綠色。南朝時釉色普遍泛黃,開冰裂紋,胎釉結合不好,易剝落。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裝飾:裝飾比較簡單,常見的有弦紋、蓮瓣紋和褐彩,其中褐彩頗有特色,普遍使用於東晉至南朝的瓷器上,特別是那種繪長條形的紋飾,起筆細,收筆粗,為其它瓷窯所不見。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5)均山窯,是吳晉時期南方青瓷窯址群,位於江蘇省宜興縣湯渡村附近的均山,分佈範圍約0.5平方公里。均山窯青瓷品種常見的有缽、碗、盞、洗、壺、罐和泡菜壇等生活用具。器物的造型具有矮胖豐滿落點。瓷器的裝飾因燒造年代的不同分別裝飾以弦紋、水波紋、斜方格網紋、聯珠紋和鋪首,耳面常常印人字紋。均山窯的造型和裝飾具有與越窯相同的風格,所以陶瓷界有將均山窯列入越窯青瓷系統內。但與浙江上虞、紹興等地同時期的青瓷相比,均山窯瓷胎租松,釉色青中偏黃,有的胎釉結合欠緻密,常見剝釉現象。

越窯瓷翠,初露崢嶸:淺談中國瓷器發展的青瓷階段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