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如果劉封出兵救了關羽,會對三國局勢有什麼影響?

細說輕語


要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說一下為什麼當時劉封沒有去救關羽。一是因為當時劉封、孟達等人實力不足,無法救援關羽;二是因為當時形勢變化的太快,一開始關羽也認為荊州還有挽救的餘地,沒有往新城方向走;三是因為當關羽意識到荊州局勢不可挽回的時候,劉封和孟達就是想救援也來不及了。下面一一分析原因:

劉封、孟達等人實力不足

根據《後漢書●郡國志》的記載,當時上庸的人口在2-3萬人左右,劉封和孟達等人佔據上庸的時候兵力匱乏,不得不將西城和上庸交給當地土豪申儀、申耽管理。而申儀、申耽能有多少兵馬呢?按照當地2-3萬人的人口計算,撐死了也就3000兵馬,就這3000兵馬也很難壓制住,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劉封和孟達手上兵力根本就不多。

▲劉封表示很無奈,手上沒兵呀,怎麼去救援呀

而關羽發動的是一場威脅到曹操政權中心的戰役,在關羽水淹七軍之後,他進攻樊城的兵力估計至少在5萬人左右(荊州軍團有4-5萬人左右,收降了七軍的三萬人馬,後期又從荊州調集了2萬人增援),這樣大集團的作戰,就劉封和孟達手上那點人馬就算去了也是杯水車薪的事情。

形勢變化太快

當時的形勢變化太快,快到什麼程度呢?219年10月份,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到了12月份關羽就敗走麥城,不久被殺。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首先關羽在得知荊州失守後他的第一反應是救援荊州,至少此時他並不認為荊州的局面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從襄陽走到麥城,關羽走了大約140公里。到了麥城附近關羽才發現其實荊州的局勢已經不可挽回,當時吳軍已經佔領了整個長江防線,而關羽的大部隊在回荊州的路上因為荊州被吳軍佔據的緣故,全軍潰散,到了麥城的時候也只剩下了幾十騎了。

如果當時吳軍沒有佔據長江防線,那麼對於關羽來說他可以沿長江而上回到蜀地,這是最佳撤退路線。

從樊城襄陽撤退到被擒,中間只有短短2個月不到的時間,一個天堂,一個地獄,變化實在太快。當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劉封孟達根本沒必要救援關羽,他們只要守住上庸即可。

當關羽意識到荊州局勢不可挽回的時候,救援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看地圖可以知道,從上庸到麥城距離是220公里,距離實在太長。如果劉封孟達當時選擇救援關羽,他們實際上也已經趕不到了。況且他們手上兵力太少,一旦救援關羽,那麼這個時候申儀和申耽在上庸發動叛亂,他們也無能為力。

▲雲長也沒想到荊州局勢變化如此之快

關羽出逃的最佳路線

所以我們按照事後諸葛亮分析,關羽最佳撤退路線是在樊城襄陽撤退的時候不回荊州,直接去上庸。這個時候關羽手上還有數萬兵馬,荊州被佔據的消息還沒有傳到關羽軍中,如果關羽帶著部隊回上庸,士兵還是能控制住的,只要封鎖住了消息,等大部隊到了上庸,那麼這數萬兵馬就不至於會潰散了。

從樊城襄陽直接往上庸走大約170公里,這個時候只要關羽發信向劉封求援,並表示會往上庸方向走,那麼劉封和孟達也就不怕申儀、申耽會造反了,畢竟關羽手上有數萬兵馬,能震懾住申儀和申耽。

假設關羽救援成功

如此,我們假設關羽救援成功,那麼關羽手上的兵馬至少不會全部潰散,5萬人馬當中估計能保留至少2萬人,畢竟他跑到了一個根據地,有城池有糧食,能鎮住全軍,不像敗走麥城的情況,一路上壞消息不斷,而往上庸走,完全可以封鎖住消息,等到了上庸,士兵們聽說荊州失守的時候,想跑其實也來不及了,畢竟從上庸跑到荊州太遠。

即便日後士兵們知道了,慢慢或許會有人逃跑,但是局勢控制住的情況下,這種潰散的規模也不至於會失控,再加上關羽本身就是一員驍勇的大將,還是有一定的震懾能力的。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日後劉備也很可能會發動夷陵之戰,而夷陵之戰的目的就是收復荊州,關羽這一支生力軍仍然能保留下來,在劉備進攻荊州的時候,關羽從上庸出發兩路夾擊荊州,那麼夷陵之戰的結果也不好說了。

畢竟夷陵之戰中劉備進攻路線只有一條,而且身邊也沒有大將坐鎮。關羽保留下來的話,那麼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進攻路線就有兩條,還有關羽這樣的大將,估計陸遜就很難招架了。兵力上來說,劉備從蜀中出動4-5萬人馬,關羽這邊2萬人馬,東吳當時是5萬人馬,蜀軍在兵力上就佔了優勢。更重要的是,正面交鋒的話,東吳當時沒有將領能打得過關羽。

因為關羽沒死還活著,所以劉備的夷陵之戰在拿下荊州之後估計就跟東吳講和了。之後劉備繼續佔據益州和荊州,北伐也可以兩路出擊,三國形勢就有的看了。


老威觀史


關羽被害後,劉封因為孟達叛變逃回到了蜀漢。當時劉備正在為關羽的死生氣,諸葛亮也勸說劉備殺死劉封。劉備最終忍痛殺死了劉封,理由是劉封沒有救援關羽,導致了荊州的喪失。

關羽在敗亡之前確實求助過劉封,劉封因為個人恩怨等原因拒絕了關羽。這件事在歷史上有詳細的記載,劉封的死既冤枉也不冤枉。劉封確實有錯誤,不過並不是因為關羽,劉封威脅了劉禪的皇位才是他被殺的真正原因。

如果劉封發兵救援關羽,對於荊州戰爭的局勢起不到多少作用,也不會影響到三國的格局變化。

在劉備攻佔漢中之後,關羽就發動了對曹魏的大規模戰役。這次戰爭前期打得曹操措手不及,在於禁和龐德被關羽消滅後,曹操對關羽的強勢非常害怕,一度想要遷都把襄陽一帶讓給關羽。

但是曹操的決定遭到了謀士們的反對,謀士們認為關羽現在強勢,孫權肯定不舒服,因此謀士們向曹操提出了聯合孫權夾擊關羽的計劃。沒想到孫權也剛好想要奪回荊州,曹魏和東吳在戰略上達成了一致。消滅關羽,曹魏保住襄陽,東吳奪取荊州,大家都有好處。

這時候的關羽是孤軍深入,劉備主力在蜀漢地區,蜀漢到荊州需要很長的路程,唯一能夠支援關羽的就是剛剛攻佔上庸的孟達和劉封。上庸三郡剛剛被蜀漢佔領,而且上庸處在曹魏勢力的邊緣,曹魏在進攻關羽的同時,肯定準備了防備上庸的部隊。曹操和孫權已經在荊州地區佈下了天羅地網,只等著發動戰爭的那一刻消滅關羽。

關羽在面對徐晃的時候帶主力5000人迎敵,從這個細節看關羽的實際軍力最多不到2萬,加上荊州地區的預備隊總兵力也不超過3萬。

我們來看曹魏和孫吳方面,孫吳方面僅僅呂蒙的船隊就有3萬軍隊。在加上其他的將領後面陸續來的部隊,最起碼不少於五萬人。對於荊州東吳是志在必得,曹魏方面徐晃帶領的軍隊數量也要高於關羽,後面的援兵也在不斷地趕來支援。就連防備孫權的張遼都被調來支援,這也可以看出當時曹操和孫權一定是確定了某些默契。曹魏在襄陽的駐軍和關羽相持了很久,軍隊也不會太少。況且曹操親自帶領了部隊在後面掠陣,這一戰曹操和孫權對關羽是志在必得。

從這一戰的規模來看即使蜀漢國內的主力出動,想要打翻身仗也不容易。劉備在討伐東吳的時候帶了4萬軍隊,這些軍隊加上關羽的全部軍隊,也不如曹魏和東吳的勢力強。關羽求助劉封的時候是在荊州失守之後,當時的關羽剛剛被徐晃擊敗,手裡面的軍隊估計不到一萬人。不然他也不會一直選擇突圍,而不去攻擊已經被東吳攻佔的江陵等地。

東吳在佔領荊州後還進行了心理戰術,對於關羽的部下的家屬優待處理,讓關羽的軍隊戰鬥力更是大打折扣。當劉封接到關羽的信件的時候,關羽已經是到了窮途末路,劉封即使去救助關羽,也肯定無力迴天。

從上庸地區的人口和土地面積來看,劉封和孟達的軍隊大約在一萬人左右。這些軍隊需要駐防三個郡,還要防備曹魏的襲擊,自保剛剛足夠,想要救援關羽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假如劉封真的帶領軍隊去救援關羽的話,那麼最多能夠分出來7000人左右的軍隊。這些軍隊劉封帶出去就可能帶不回來,上庸的地理位置像一個犄角。荊州丟失後上庸就是一個孤城,三面都會受敵。

劉封假如帶領著這支部隊支援關羽,曹操立刻會帶領軍隊去攻擊上庸。孟達本身就和劉封關係不好,後來還主動投降了曹魏,這種情況下會不會反水真說不定。

劉封的部隊在半路上極可能被曹魏狙擊,全軍覆沒的可能非常大。曹魏和東吳的目的很明確,絕對不會放虎歸山,關羽是一定要殺死的。哪怕是曹魏故意坑東吳,劉封的軍隊成功和關羽會和,他們面對的依然是幾倍於自己的東吳軍隊。最可怕的是關羽已經沒有根據地,這些部隊無城可守,再去攻打防備嚴密的荊州,明顯是不現實的。

假如劉封用這些軍隊來掩護關羽突圍,有可能能夠救走關羽,但是對於三國的格局依然造成不了太多影響。即使關羽撤退回了蜀漢,荊州也一樣丟失了,上庸也丟失了,蜀漢還是隻有益州的地盤,得到的只是一個關羽。

關羽確實是難得的名將,可是蜀漢的硬實力在這裡擺著,想要翻身本身就很困難。哪怕關羽沒死,劉備為了奪回荊州,依然還是會東征伐吳。東吳綜合國力比蜀漢強的多,伐吳註定還是失敗的。

這麼來看劉封有沒有救援關羽,對於三國的格局影響非常微小。救不救關羽,荊州還是會丟失,救不救關羽,上庸同樣也會丟失。


高會民


劉封如果出兵救了關羽,會對三國局勢有啥影響?



這個提問有兩答案。一是按照三國志記載,早在關羽圍攻樊城最緊張的時刻,就多次催督劉封孟達出兵,那時應該不是施救,而是支援。因為當時樊城已經被大水侵泡圍困多日,曹仁多次打算放棄,只因滿寵勸阻,才勉強留守。如果劉封孟達再加一把力,沒準樊城就拿下來了。這將是一個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標誌性事件,因為:第一,當時襄陽已經拿下,襄陽是劉表時荊州治所,這樣,原荊州版圖基本大部收復。而襄陽樊城是唇齒相依,互為依託,缺一不可。當初是因為劉琮投降,一次獻給了曹操,而如果劉琮當時抵抗,則襄陽樊城是不容易攻破的。



第二,襄陽樊城距原荊州轄區南陽郡不遠,多半年以前,這裡發生大規模民變,曹仁奉命鎮壓並屠城,這在當地民眾心中留下陰影。而於禁增援曹仁的七軍,有不少就是南陽,襄陽樊城一帶人,這對改造,爭取,分化,重組三萬俘虜兵具有很大作用。



第三,關羽之所以催促,調集荊州後方兵力,就是因前線兵力不足,樊城眼看可攻克,如按提問,則不需要再抽調後方兵力,這對增強荊州防衛能力有積極作用。第四,由於三萬俘虜兵的加盟,可使關羽兵力掣肘問題,得到大幅緩解。按百分之七十的轉化率計,那就是兩萬一,關羽在拿下樊城後,可以根據情況,統籌襄陽樊城,南郡公安以及江南四郡防務,協調兵力配備,做好預防安排。

第五,當然,最關鍵的是後面關羽,劉備諸葛亮,都需要加倍提高警惕,加大防範孫權力度,因為呂蒙偷襲就在幾年前,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二是按三國演義中描述,那就是廖化從麥城突圍,向劉封孟達求救時。這種情況下,劉封孟達施救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因為呂蒙部署的兵力,圍堵部位都很周密,劉封孟達是新到地域,地形不熟,能力也一般般,加上當時關羽已經失敗,荊州實際上已經丟掉了,反攻恢復不太可能,因此,這對三國局勢的影響,和實際歷史進程差不多。(2:03)


流譽後


個人認為,可能會改變局勢。

其實劉備殺劉封,是有共因的,不單單是因為劉封不幫助關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劉封逼走孟達。孟達是當年和法正一起迎接劉備入蜀的,算是蜀中最早認同劉備的將領之一。結果,孟達在上庸時,被劉封欺負得受不了,於是給劉備寫了封信,然後率部曲投奔魏國去了。後來,孟達再次想歸蜀,只是被司馬懿所打敗。而劉封方面,也收到孟達的信,裡面挑撥劉備和劉封的關係,“自立阿斗為太子,有識之士寒心”等等,並讓劉封“自求多福”。不久,申耽也背叛了,劉封出逃,上庸失守。我想,為了劉禪日後不受劉封“奪位”,這才是劉備要殺劉封的根本原因。從中也可以看出,劉封不知進退,不識大局,埋下隱患。



那麼,如果劉封變得“識大體”,率領軍隊援救關羽,會不會改變局勢呢?會的。要注意一點的是,當時關羽要求劉封幫忙時,不是關羽敗退之時。正好相反,是關羽圍攻襄,樊之地,害怕兵力太少,所以才讓劉封幫忙。這其實對劉封是有利的,因為無論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敗退前,任何一個時期,劉封如果介入了,可能會立下大功。比如,戰役前期,關羽水淹七軍。此時襄,樊守軍大量減少,正是劉封率領軍隊幫助關羽拿下襄樊之地的最好時機,可惜浪費了。然後,南鄉太守,荊州刺史投降,陸渾民孫狼叛亂,響應關羽,也也是劉封幫助關羽的大好時機,可惜再次被劉封浪費了。劉封不但浪費了蜀漢的大好局面,也浪費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時機。

(從上庸,房陵到江陵附近臨沮一帶是有一定距離的)

就在這個時間差,局勢開始急轉直下,關羽被徐晃打敗,江陵反叛,導致關羽身邊只有幾十騎,被孫權軍包圍。如果,關羽剛開始敗逃,劉封來幫忙,此時還有援助之功。至少不會讓關羽身邊只有那麼點人,還有上庸軍隊的資本,也不會軍敗就身死,可以退到上庸城。到了,關羽退到江陵附近,就神仙也救不了了,畢竟從上庸到江陵附近,也要時間的,即使劉封趕到,關羽早就被孫所擒了。

(孟達)

所以,劉備在安排荊州和上庸人事,還是有些問題的。荊州的蜀漢陣營,缺乏一個能制衡關羽的人才,而糜芳屬於劉備的“小舅子”,也是有一定的身份,所以對關羽的傲氣很有怨言。上庸地區,劉封驍勇善戰,但是適合為將,不適合為帥,讓劉封統管“老鳥”孟達,叛將申耽等,未免有些才不能任。結果就是,在劉封能建功立業的幾個時機,都在陷入和孟達的矛盾的漩渦中不能自拔,丟掉上庸又丟了性命。


大飛熊騎士


那毫無疑問是會改變三國後期形勢。

諸葛亮三分天下,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荊州的歸屬。在三國時期,荊州是全國知識人才最集中的地區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也是糧食高產區。如果劉封當時救下關羽,荊州也能保持至少一半仍然在劉備手裡。正是因為關羽戰敗,導致蜀漢集團丟失了荊州這個巨大的人才、人口和糧食供應地,並且使荊州派系失去了根基,從而使荊州派系和益州派系,徐州派系的糾纏不清,內耗徒生。


三箭一雕230


先說結果,劉封救了項羽,很有可能蜀漢會統一天下,給漢朝再續命200年!

劉備想要複製劉邦的成功模式

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劉備一開始在這些英雄中並不出色,與那些先天擁有根據地的軍閥們相比,劉備在事業的前半期只能寄人籬下,甚至東躲西藏狼狽不堪。但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收買人心,在年輕的時候,當時劉備還在和賣草鞋為生,家鄉的人就已經爭相來附,這是他最大的優點,也是他能夠崛起的資本。

所以,漸漸的劉備身邊就聚集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豪傑。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奪取了蜀地,又在建安24年,成功奪取漢中,並進位為漢中王。可以看出,此時的劉備就是想複製當年劉邦奪取天下的路子。

所以,建安24年,劉備封關羽為前將軍,並授予符節和斧鉞。同年,關羽以荊州為根據地北上攻打曹仁,水淹于禁,斬殺龐德,兵鋒直指許昌,搞得曹操想要遷離許昌躲避關羽。

建安24年可能是劉備最風光得意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他的團隊類似當年的劉邦團隊。

此時,劉備和劉邦一樣率領主力軍團對外作戰,而諸葛亮就是蕭何,坐鎮大後方提供軍隊和糧食。

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關羽就是劉備的韓信,僅率領荊州兵,就能夠威脅許昌,打的曹操不敢應戰。

所以,只要劉備和項羽相互配合,在關羽威脅到許昌的時候,劉備從漢中出發,奪取關中地區,然後東出函谷關佔領洛陽,那麼曹操真的只能跑路了。

(這是劉邦進軍路線,如果劉備複製這一路線,再有關羽從荊州北上配合,曹操只能往東撤)


就在這危機關頭,關羽背後的東吳發難了。結果關羽大意失荊州被抄了後路,自己也成了敵人的戰利品。

可見,如果劉封能夠救援關羽,阻擋住東吳的偷襲,就會給劉備重新審視天下局勢的機會。

只要劉備將張飛調往荊州鎮守,就萬無一失了。

歷史上的張飛不僅有萬夫不當之勇,而且善於籠絡上層士大夫和地方豪強。

關羽北伐的時候,南郡太守糜芳駐守江陵,將軍士仁駐紮公安,同時兩人也有供應關羽軍糧的責任,由於關羽怠慢兩人,導致兩人對關羽怨恨,於是投降了孫權。假如劉備調整人事,將張飛派往荊州全力支援項羽北伐,那麼大後方將會固若金湯。

張飛這時在哪?

就在關羽北伐的時候,張飛正待在閬中。這個地方在今天南充市境內,和漢中遙遙相望。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前,閬中屬於對抗曹軍的前線。從建安24年開始,由於漢中已經為劉備所有,這裡就變成大後方了。而張飛這個時候屯兵1萬,隨時準備聽候調令。

(兩個多邊形填充區分別為張飛的位置和關羽的後方基地)

所以,假如劉封成功救援關羽,保住荊州。隨後劉備將張飛調往荊州鎮守,關羽只管北伐;同時劉備出漢中北上進攻關中,諸葛亮坐鎮成都。那麼,曹操必被擊敗。當曹操被擊敗後,孫權也就不足為慮了。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劉備沒有一個靠譜的戰略規劃!

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軍團需要一段時間修養,關羽貿然北上得不到劉備的策應對北伐很不利,如果曹操集中兵力在平原地帶和關羽大戰,關羽是很危險的。而荊州緊鄰東吳,孫權不可能坐視不理一定會攻打荊州,以便維持三分天下的局面。最關鍵的是,不是劉備手下無人可用,大將張飛竟然在後方待命,在荊州需要一員猛將的時候,他竟然幫不上忙!可見,劉備當時並沒有一個整體的戰略性規劃,這是他失敗的最關鍵因素。

所以,我認為劉備團隊只是劉邦團隊的閹割版或者是山寨版,比大漢NO.1要差不少,需要一次試錯機會,可惜這個機會被劉封浪費了!


歷史風暴


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是有向劉封求救的,但是,劉封沒有救他。因為劉封討厭關羽。這話從何說起呢?

原來呀,關羽在劉備面前說過劉封的壞話。

大家都知道早年的劉備一直比較落魄,雖然他也是三國中的一個英雄,也有很多好漢跟隨他,但是,早年的他始終是一個遊兵散將。

因為他根本沒有地盤,今天跟著曹操混,明天跟著劉表混。混來混去,都到了四十多歲了,事業發展的不怎麼樣不說,更加重要的是,他連兒子都沒有呀。

劉備怕斷了香火,就認了劉封為繼子。若是後來劉備在沒有兒子的話,他的家業就是劉封的了。

可是劉備後來又有了兒子,而且還有好幾個,這時候劉封的地位,就比較尷尬了。

劉封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將領,他對劉備打江山,是有功勞的。

但是,恰恰是劉封的驍勇善戰,讓諸葛亮和關羽感到了來自他的威脅。

你說劉備百年之後,自己的王位要傳給誰呢?

毫無疑問,乾兒子劉封肯定是沒有希望的。

但是,劉封畢竟也是劉備的兒子呀。若是王位不給他,他會心裡平衡嘛?若是他心裡不平衡的話。他肯定會鬧事,到時候就會對劉備的親兒子不利。

所以關羽就建議,劉備把劉封給殺了。

正是因為這句話,劉封嫉恨關羽,在關羽敗走麥城落難的時候,他選擇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當然了,最後劉封也為自己的不作為,付出了代價。因為後來劉備調查這個事的時候,就把不作為的劉封給處死了。

那麼若是當時劉封去救關羽了,而且還救關羽成功了,會對三國局勢產生影響嗎?

我覺得肯定會有影響的,你想呀,可以說只要關羽在,劉備就有捲土重來的機會。

荊州不是讓關羽弄丟了嗎?

大不了關羽再去給討回來,以關羽的能力,對付東吳,收復剛剛失去的荊州應該還是不難的。

只要關羽不死,也就沒有後來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沒有夷陵之戰劉備和張飛也不會死。這樣蜀漢的實力,就不會消亡。

一旦,關羽拿下荊州來,劉備就重新佔領了荊州和益州,要知道這兩個地方,尤其是荊州,十分重要,這是一個軍事要塞。因為在荊州出發,順著長江往下游走,就可以討伐孫權。

從荊州和益州向北面派兵,就可以兩路發兵攻打曹操。

這樣劉備就佔據了天時地利還有人和。這也是當初諸葛亮初出茅廬的時候,給劉備規劃的統一天下的路線圖。

所以說劉封若是救了關羽,劉關張沒有相繼去世,肯定是會對三國造成動盪的,至少應該對付東吳孫權集團,還是綽綽有餘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如的基礎上,而事實上關羽敗走麥城被殺不久後,張飛和劉備也相繼去世了。

張飛是被部下殺死的,劉備是發動夷陵之戰,不敵後生陸遜,羞愧難當,再加上生了病受了傷,撒手人寰離開人世的。


史學達人


關羽是劉備麾下最重要的將領之一,他如果沒有死,會改變三國的歷史的進程嗎?我認為很可能。原因不是因為他武藝很高強,打仗很驍勇,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本領,而是他是蜀國最優秀的水軍將領。而蜀與東吳之鬥,敗就敗在水軍上。

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第一,關羽是蜀漢最優秀的水軍將領

大家都熟悉關羽橫刀立馬的高大威武形象,卻不知他其實是蜀漢最優秀的水軍將領。

關羽什麼時候成為水軍將領呢?是在赤壁大戰之前。

劉表去世後,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備倉惶而逃。當時劉備打算撤退到荊州南部的江陵城,坐觀時局的變化。然而,當時荊州百姓數十萬人跟著劉備南撤,嚴重影響行軍速度。劉備便派小老弟關羽率數百艘船先行,先進入江陵。從這個時候開始,關羽便開始扮演水軍統帥的角色。

關羽率水師抵達江陵城後,補充糧食、武器,與劉備會合。為了共同抵抗曹操,劉備決定與孫權聯合,派諸葛亮入吳。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向他介紹劉備的實際兵力,特別提到劉備尚有關羽的精銳水師一萬多人。當時劉備剩下惟一建制完整的部隊,就是關羽指揮的水軍。

在周瑜大破曹軍於赤壁後,關羽的水軍也投入戰鬥。注意哦,關羽這時在指揮水軍,並不是在華容道等著釋放曹操呢。

關羽最輝煌的樊城之戰,水淹七軍,便是以水軍為主力。

公元219年,關羽大舉出兵,率著一支強大的水師溯漢江而上,進攻樊城。曹操緊急派于禁、龐德率兵增援,屯駐於樊城之北。天公作美,暴雨連綿,漢水水位暴漲,脆弱的河堤多處決口,洪水洶湧澎湃,淹沒了樊城四周的平地,有的地方水深達數丈。于禁與龐德的部隊是步兵,只得率眾將士遷往高地以躲避洪水。

這時關羽的水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樊城四面已成汪洋大海,這給了關羽水師用武之地。在暴雨與洪水中,水師佔盡優勢。于禁與龐德都是步騎兵,躲在高崗之上,想衝殺連機會都沒有,只能眼睜睜地著一處處高崗被關羽水師分割包圍,一口一口地吃掉。于禁、龐德麾下有七個軍,在關羽兇悍的進攻下,全軍覆沒。

樊城之戰,證明關羽指揮水軍作戰的經驗與能力,在蜀軍中是無人可及的。


第二,關羽若不死,劉備在進攻東吳時,將有一支強大的水師支援

首先要分析一下,如果關羽有沒有死,劉備會不會發動對東吳的戰爭呢?夷陵之戰會不會發生呢?

我認為會。因為劉備攻吳,不僅是為關羽復仇,最重要的是要奪回荊州。因此,不論關羽有沒有死,劉備都會進攻荊州。但是,有關羽與無關羽,荊州之戰的結局會有很大不同。

大家都知道,劉備後來在夷陵之戰遭到慘敗。夷陵之慘敗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劉備沒有把水師投入戰鬥。

按道理說,劉備的軍隊在長江上游,倘若水軍順流而下,是非常有優勢的。中國古代內河戰爭史上,順流一方贏得勝利的機率,要遠遠高過逆流的一方。若以劉備以水陸兩路分進合擊,陸遜將被迫在陸地與河流同時迎戰,非常不利。

那麼劉備為何棄水師於不用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此時蜀漢的水軍比較弱,特別是沒有出色的水軍將領。這時就可以看出關羽的重要性了,如果他沒有死的話,就是水軍統帥的不二人選。以關羽的水軍經驗以及順流而下的優勢,將是陸遜的最大威脅。

我們來看看陸遜自己怎麼說的。他給寫了一封信給孫權,大意是:“我本擔心劉備會水陸並進,現在他卻捨棄水路不走,只走陸路。”陸遜最擔心的事,就是劉備以水陸兩路同時出擊,足見水軍對東吳的威脅。但是關羽死後,劉備不敢輕易動用水軍了。

那麼我們就可以做一個結論:倘若關羽沒死,劉備可以把水軍投入戰鬥,將有可能獲得夷陵之戰的勝利。倘若東吳在夷陵之戰敗北,孫權可能選擇歸順曹魏,如此一來,三國演義的故事,將被完全改寫。


君山話史


如果歷史上的劇本不是這樣寫的,劉封當時出兵支援了關羽,打樊城,請注意,是在關羽命令劉封出兵打樊城的時候,如果是關羽被襲取荊州之後,敗走麥城的時候,劉封再出兵救下關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因為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在於失去了關羽這員大將,而是丟掉了荊州那麼大塊地方,一旦關羽獲救之後,那麼伐吳之戰,仍然不可避免,只是主帥會換成關羽,當然劉備也有可能親自上,那麼後面的事情也基本不會改變,還是很有可能再有夷陵之敗。

關羽只是會晚死幾年,而劉備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已是六十三歲了,曹操是六十六歲去世的,那麼即使劉備自己不上,那麼劉備也沒有幾年了,後面的事情還是依舊,因為蜀漢主力還是被關羽給送掉了,而劉備的託孤之地,會改成在成都而已。

那劉封在關羽攻打樊城的時候,出兵後,那麼關羽就不會抽調防守東吳的軍隊北上,那麼呂蒙就不能那麼輕易的白衣渡江,拿下荊州了,關羽之所以會丟失荊州,不在於被曹魏的徐晃所打敗,而是後方空虛,被東吳趁虛而入。

關羽還可能繼續被徐晃擊敗,即使徐晃沒有打敗關羽,曹魏的其他路援軍也是陸續趕到,那麼關羽打下樊城的可能性也是基本為零,但是至少可以保證荊州不會丟,而是回到原來的狀態,打荊州沒有機會,東吳也只能繼續與蜀漢合作。

那麼劉封的上庸三郡也不會丟,那麼蜀漢還是擁有荊州、益州兩地,根據隆中對的設想,只要天下有變,蜀漢還是有一定機會的,當然就難度而言,還是非常之大的,當然也比諸葛亮、姜維通過蜀道北伐的難度少很多。

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為什麼一直不能奏效,原因就在於益州是易守難攻的地方,另外與東吳必然是合作的關係,不可能朝東吳方向發展。

那麼蜀漢要打曹魏,就只有走蜀道這一條路,從曹操、曹真、曹爽打漢中的情況來看,曹魏打進來也很困難,蜀漢打出去也同樣很困難,就這個糧草運輸就是個大問題,所以曹魏主要專心對付東吳,而對蜀漢只要堅守避戰即可。


歷史簡單說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

但真要如果的話,絲語認為最可能的結果有三種:第一種是救出關羽,對關羽,對劉封,對蜀漢都是利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第二種是劉封被“坑”,成為墊背的,與關羽一道被消滅;第三種是劉封出兵援救了,但是,關羽還是被東吳捉殺了。

以上三種情形,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會對蜀漢,對當時三國的局勢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一,順利救出關羽,這是劉封出兵的最好結果,對關羽,對劉封,對蜀漢都是利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這樣的話,關羽不死,劉封不亡,張飛也就性命無憂,就不會有接下來劉備為雪弟恨貿然出兵被陸遜燒營七百里兵敗託孤,進而導致蜀漢損兵折將,“國勢”迅速衰弱等一系列事情的發生。

如果被救出的關羽能夠從自己大意失荊州的事件中吸取教訓,改變過去那種孤傲自居的不良脾性,那麼,“失荊州”事件就會變成在一定程度上給蜀漢帶來連鎖反應和良性影響好事,甚至成為改變和左右整個三國時局以及未來走向的大事件。

1),促成蜀漢上下的大團結和人心的大凝聚,重新形成曹魏與東吳都不敢小覷的力量,摒棄浮躁冒進的想法及氛圍,回到諸葛亮在他的《隆中對策》就已經確定好“伺機而動”的道路。

2),一旦蜀漢上下大團結、大凝聚空氣和曹魏與東吳都不敢小覷力量的形成,東吳孫權等鼠輩們的膽兒就會有被嚇破的可能,到那時孫權一定會乖乖地把荊州還給蜀漢,孫(吳)劉(蜀)就會形成比任何時候都穩固可靠的聯盟,關羽再據荊襄取樊城,然後長驅大進,徑到許都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曹魏就不是從許都遷都避避鋒芒就能解決問題,等待曹操的結局就是曹魏亡,蜀漢統了。

二,劉封被“坑”,成為墊背的,與關羽一道被消滅。

這種情況表面上看起來都是關羽死了,劉封也亡了,與劉封沒有出兵的結果是一樣的。但,兩者之間實際上的區別很大,沒有出兵劉封被殺讓人看到了劉封和孟達的心沒有往一處想,力沒有往一處使,是沒有凝聚力、沒有把蜀漢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劉封的被殺不僅讓蜀漢人心浮動,甚至會使一些人感到心寒;因出兵而亡,則可以讓人感到蜀漢是有凝聚力,相互之間是關聯和相互救應的,同時,也可以讓劉備和張飛看懂更多的事,甚至“報仇”緩圖,從而不至於導致蜀漢的迅速衰弱,讓曹魏和東吳那麼快就有可趁之機。

三種是劉封出兵援救了,但是,關羽還是被東吳捉殺了。

劉封出兵了,即使最後沒有能夠救出關羽,也不會有接下來孟達降敵、劉封孟達所據守三郡的迅速丟失和劉封因見死不救被殺,這對蜀漢人心的穩定和後面許多策略的實施留下更多的選擇及空間,無疑對蜀漢後續的發展乃至三國當時的局勢產生重要影響。

最後,再說一次,歷史沒有如果!如果劉封出兵了,無論是救出關羽,對關羽,對劉封,對蜀漢都是利好,可以說是皆大歡喜;還是劉封被“坑”,成為墊背的,與關羽一道被消滅;或者是劉封出兵援救了,但關羽還是被東吳捉殺了,都會對蜀漢,對當時三國的局勢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你說是麼,期待你的閱讀點贊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