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養一個聽話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因為這樣的孩子帶起來最省心。

只是,當我們把“聽話”當成培養孩子的捷徑時,我們毀掉的可能恰恰是孩子最為寶貴的自我和安全感。

——虎媽


作者 | 七七晴歌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2019年最後一天,一位育兒大V上了熱搜。

她是一位人氣漫畫家,育有一兒兩女,出版的繪本主要是分享三個孩子的日常和自己的育兒經驗,在微博上擁有百萬粉絲。

可沒想到,她這一次翻車,正是因為育兒問題。

12月30號,博主發了一條長微博,說週末全家人計劃去珠海長隆玩,並在出發前一晚,對三個孩子提出要求:出發前必須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否則就留在家裡。

第二天,老大老三都完成了,但老二沒有。

於是,博主不顧孩子的哭鬧和再三哀求,強行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告訴她餓了就燒開水泡粉絲吃。

孩子中途打電話給她,說餓了想吃飯,但粉絲泡了很久都是生的。

到了晚上,孩子一個人在家怕得不行,再次打電話向媽媽求助,博主依舊沒有“心軟”,而是提出如果完成雙倍學習任務,就搭高鐵回家陪她。

看完這條微博,網友憤怒了:

一來,博主把6歲的孩子獨自一人留在家裡,已經違背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二來,她的整篇微博裡都洋溢著沾沾自喜,甚至出現了“這次給小米的教訓,算是殺雞儆猴,以儆效尤”、“我家娃多,更能一箭三雕”之類的話,讓人看了極度不適。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微博原圖,現已刪除】

大V的教育方式的確有問題,但卻是很常見的那一類:

孩子哭鬧不睡覺,父母就任由孩子哭,等他哭累了就自己睡著了;

孩子不好好寫作業,父母就把孩子趕出家門,不好好寫作業,那就別回來了……

對那些年齡小的孩子,這一招“我不管你了”、“我不要你了”真的屢試不爽。

因為恐懼就是根治孩子大部分疑難雜症的“良藥”。

但別忘了,它的副作用還有:被拋棄感、被孤立感、內疚、自責、悔恨不已。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人約翰·華生做過一場恐懼實驗:

他找來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小艾伯特。

一開始,華生給小艾伯特送可愛的小白鼠、小兔子,還有小猴子,小艾伯特很喜歡,和小動物們一起玩耍。

可兩個月後,當小艾伯特想要抓住小白鼠時,華生突然在他背後敲響了一根大鐵棒,巨大的聲響嚇得小艾伯特劇烈地抽搐起來。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他一直敲,直到小艾伯特嚇得大哭不止。

此後,每當小艾伯特想要靠近小白鼠,華生就敲擊鐵棒把他嚇哭。

最後,小艾伯特看到毛絨玩具、毛皮大衣、頭髮,甚至聖誕老人的鬍子都會嚇得哭起來。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華生得出了結論:人的恐懼,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

隨後他發表論文、出書,賺得盆滿缽滿,可小艾伯特卻因為沒辦法克服恐懼,在6歲那年離開了人世。

不但如此,華生還相信對待孩子就應該通過恐懼來馴化孩子的不良行為,讓他們成為社會精英。

可諷刺的是,當他把這一套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後:

大兒子三十多歲就自殺身亡,二女兒酗酒、屢次自殺,小兒子一生流浪,靠著他的救濟勉強過活。

知乎上有個問題:童年陰影真的會伴隨一生嗎?

其中一位網友的回答讓人格外心疼:

“前幾天同學聚會吃火鍋的時候,我不小心失手打翻了一盤百葉。

我突然嚇得臉色發青,站在那裡,移動也不敢動。

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那樣,但那瞬間我突然就喪失了所有反應的能力,呆在那裡像在等什麼一樣,一動也不敢動。”

後來他才意識到,原來那些記憶裡淡去的事情,身體都還記得。

那些小時候被拋棄、被懲罰地體驗,即使過去多少年都忘不掉,只要面臨類似的場景,大到身邊人的離去,小到不慎犯了錯,都能讓人立刻陷入恐懼,就像小時候那樣手足無措地呆住。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被恐懼驅使著長大的孩子,最後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是壓抑。

澎湃新聞報道過一位曾被父母送去豫章書院“改造”的女孩陳予。

豫章書院,一所自稱是改造機器的學校。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在這裡,有嚴格的規矩----男女生講話或者上課亂動會捱打;有殘酷的懲罰——試圖自殘的結果就是20記“龍鞭”,被一種包裹著黑漆的鋼筋棍子抽打。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學生口中的“龍鞭”

從這裡出來後,父母驚喜地發現她變“乖”了:

穿著規規矩矩的長裙,沒事就翻翻課本,原來性格像小男孩的陳予成了淑女。

可這不是蛻變,而是壓抑了本來的自己。

不敢忤逆父母,怕再一次被送進豫章書院,但她卻整夜整夜地失眠、站在樓頂想要去死、激動時甚至把商場裡女廁所的門全部拆下來……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陳予被診斷出雙相情感障礙

第二種,則是正面或隱蔽的反抗。

在電影《新警察故事》裡,吳彥祖飾演的阿祖出生在警察世家,父親是高級警司。但這位父親對待孩子的方式卻很低級:一言不合就拳打腳踢。

在老爸面前,阿祖懦弱沉默,任由老爸推搡,絲毫沒有反抗的勇氣;

可在外面,他殺人、搶劫,無惡不作。

看到女友受傷,第一反應不是救人,而是一槍結束她的生命。

恐懼就像一條惡龍。幼時的阿祖不斷與之纏鬥,最終,他變成了另一條更加可怕的惡龍。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做得好,就獎勵;

做得不好,就用拳頭震懾孩子。

這樣的教育,把孩子當成了馬戲團的動物,父母則成了揮著鞭子的馴獸員。

最後,鞭子一揮,還沒來得及打,孩子就乖乖聽話了。

一些孩子壓抑了自己內心的需求,不斷傷害自己;

另一些孩子變得敏感、極端,甚至暴躁,通過報復性地傷害別人,治癒內心深處那個戰戰兢兢地自己。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有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看到孩子本身。

首先,多“看看”孩子本來的樣子。

最近,楊爍因為育兒問題上了熱搜。

一路上,楊爍都在催兒子楊雨辰快點,一旦看到孩子比自己慢就大聲吼他。或許在他眼裡,只看到了兒子故意磨蹭、不配合的樣子。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可對於旁觀者而言,很容易可以看到:楊雨辰他還是一個孩子而已。

孩子的腿不如大人長,走得沒有大人快,這是他的年齡決定的。

只有父母看到了孩子本來的樣子,看到了屬於那個年齡階段的規律時,才不會對孩子有那麼大的成見。

其次,通過表面的行為,“看到”孩子內心的需求。

就像開頭那位博主。

表面看起來,是孩子貪玩沒有按照約定完成作業,但追尋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覺得學習任務太難所以拖延,或者其他什麼。

如果父母為了讓孩子按時完成任務,就把孩子一個人丟下,她最後的確能完成學習任務,甚至以後也不敢再貪玩。

可隱藏的代價就是,孩子的安全感被破壞了。

當完成學習任務不再是為了求知,而是害怕被父母拋下,害怕被懲罰,恐懼就成了努力的動力。

矯正行為很容易。

可滿足需求卻很難,需要父母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

但願我們都能看見孩子本身,拒絕用恐懼去馴化孩子,對他們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耐心,不要讓他們成為“聽話”的膽小鬼。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乖乖聽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