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抗疫:“宅”在家裡擔心“飯碗”,五條建議疏解不安

“春節後一直在家辦公,疫情讓公司經營受到影響,好幾次夢見自己失業,心情煩躁時就會對家人發脾氣。”

“工作了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休息過這麼久,萬一回到公司沒有自己的位置了,該怎麼辦?”

“身上的責任太重了,車子、房子、孩子,處處都需要花錢。”

……

由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市心理醫院)負責的心心語心理熱線近日來電分析顯示,相比於疫情初期,公眾擔心的主要問題已從病毒感染轉變為何時復工、經濟壓力等問題。心理專家認為,由經濟壓力產生的焦慮感,可能會導致消極情緒甚至心理危機。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治療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精神分析專委會委員張紅認為,首先要對自己的這種心理狀態有正確的瞭解,認識到現階段的情緒是正常的應對危機的心理反應,再選擇合適的渠道疏解焦慮情緒。

“面對疫情這類災難事件,我們的心理會經歷哀傷反應。”張紅介紹,哀傷反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震驚與逃避,特點有:失眠、緊張恐懼、歇斯底里或者麻木,如前期民眾擔心的主要問題病毒感染;第二階段是面對心理防線瓦解,特點有:會感覺到一些空虛、憤怒、抑鬱、虛弱,行為上表現退縮,但已開始面對災難的影響。對失業的擔心和焦慮屬於此階段的反應;第三階段是接納與重整,其特點是逐漸接納不可逆轉的改變,能從美好的回憶中取得面對新生活的力量,開始計劃未來。哀傷過程經歷間歇而倒退幾乎是必然現象,只要不是一直停滯不前,都可理解為自然和正常,且三個階段不一定是直線的進程。

民眾對經濟壓力、失業風險的焦慮感,張紅建議隔離在家過度焦慮的民眾,需要選擇合適的渠道疏解焦慮情緒,多與朋友、家人進行溝通,或者學習一些自我緩解焦慮的小方法,如記錄讓自己焦慮的事情,制定一段可以焦慮的時間。返工的民眾要積極調整心態,做好防護,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具體建議有五:一是理清自身狀況,瞭解並確認失業的可能性,理清目前自身財政能支撐多久;二是從以往成功經歷中提取經驗,如果失業已成定局,準備求職簡歷重新找工作;三是瞭解失業保險手續,看是否能領取一定的失業保險金;四是控制好消費,保證充足的資金迎接下一份工作;五是擺正心態,讓自己回到現實當中,找到有效應對失業危機的方法。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著每一個人。保持好心態,不斷學習,做好當下,與其痛苦地度過,不如認真地思考職業發展,靜下心思考自身不足,提高專業能力,如此,疫情退後能較好地開啟職業之路。

張紅還建議,在疫情得到控制的現階段,社會需要更多關注面臨巨大經濟壓力的企業和個體,給予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幫助渡過艱難時期。社區也需要多瞭解和關心面臨失業的個體,給予心理精神、基本物質上的支持。如果心理危機仍無法緩解,則需要尋求專業幫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陳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