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抗疫:“宅”在家里担心“饭碗”,五条建议疏解不安

“春节后一直在家办公,疫情让公司经营受到影响,好几次梦见自己失业,心情烦躁时就会对家人发脾气。”

“工作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休息过这么久,万一回到公司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该怎么办?”

“身上的责任太重了,车子、房子、孩子,处处都需要花钱。”

……

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负责的心心语心理热线近日来电分析显示,相比于疫情初期,公众担心的主要问题已从病毒感染转变为何时复工、经济压力等问题。心理专家认为,由经济压力产生的焦虑感,可能会导致消极情绪甚至心理危机。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委员张红认为,首先要对自己的这种心理状态有正确的了解,认识到现阶段的情绪是正常的应对危机的心理反应,再选择合适的渠道疏解焦虑情绪。

“面对疫情这类灾难事件,我们的心理会经历哀伤反应。”张红介绍,哀伤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震惊与逃避,特点有:失眠、紧张恐惧、歇斯底里或者麻木,如前期民众担心的主要问题病毒感染;第二阶段是面对心理防线瓦解,特点有:会感觉到一些空虚、愤怒、抑郁、虚弱,行为上表现退缩,但已开始面对灾难的影响。对失业的担心和焦虑属于此阶段的反应;第三阶段是接纳与重整,其特点是逐渐接纳不可逆转的改变,能从美好的回忆中取得面对新生活的力量,开始计划未来。哀伤过程经历间歇而倒退几乎是必然现象,只要不是一直停滞不前,都可理解为自然和正常,且三个阶段不一定是直线的进程。

民众对经济压力、失业风险的焦虑感,张红建议隔离在家过度焦虑的民众,需要选择合适的渠道疏解焦虑情绪,多与朋友、家人进行沟通,或者学习一些自我缓解焦虑的小方法,如记录让自己焦虑的事情,制定一段可以焦虑的时间。返工的民众要积极调整心态,做好防护,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具体建议有五:一是理清自身状况,了解并确认失业的可能性,理清目前自身财政能支撑多久;二是从以往成功经历中提取经验,如果失业已成定局,准备求职简历重新找工作;三是了解失业保险手续,看是否能领取一定的失业保险金;四是控制好消费,保证充足的资金迎接下一份工作;五是摆正心态,让自己回到现实当中,找到有效应对失业危机的方法。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着每一个人。保持好心态,不断学习,做好当下,与其痛苦地度过,不如认真地思考职业发展,静下心思考自身不足,提高专业能力,如此,疫情退后能较好地开启职业之路。

张红还建议,在疫情得到控制的现阶段,社会需要更多关注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企业和个体,给予一些政策性的支持,帮助渡过艰难时期。社区也需要多了解和关心面临失业的个体,给予心理精神、基本物质上的支持。如果心理危机仍无法缓解,则需要寻求专业帮助。(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陈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