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眾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皇帝。然而,第一位明確記載的皇后卻是漢高祖劉邦的正妻呂氏。那麼,橫掃六合,一匡天下的始皇帝,他的“皇后”在哪裡呢?


事實上,秦始皇父子的後宮是三代以降最神秘的後宮,史籍對之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我們甚至不知道秦始皇任何一位妻妾的名字。司馬遷在秦始皇去世百年後開始寫作《史記》,照理說歷史間隔並不太久。但即使是飽受家學薰陶,極具實證精神的太史公,也對秦始皇的皇后隻字不提。在考古方面,浩大的秦始皇陵也始終沒找到皇后的位置。

弔詭的空白,費解的缺載,塵封歷史的背後究竟湮沒了多少秘密?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一種觀點認為,秦始皇根本就沒有立皇后。但是,即使沒有立後,他的正妻呢?史籍同樣沒有任何記載。難不成秦王嬴政沒有娶過正妻?這是不可能的。且不說他有33個子女,按照秦國的習慣法,成年國君不可能不娶妻。

從嬴政的五世祖秦惠文王開始,歷代秦王的正妻史有確載,她們的祖國、親戚等信息很容易查到。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為什麼唯獨嬴政的正妻史籍付之闕如呢?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她的記載被人為抹除了。

那麼,她應該是位怎樣的女子?

華陽夫人

回到秦國習慣法,我們發現,秦國的王后(太后)對自己子孫的婚配有很大的決定權,而且往往從自己的孃家母國選擇新娘。如秦惠文王的王后是魏國人,她的兒子秦武王也娶魏國女子為妻。


秦昭襄王的生母宣太后(即所謂“羋月”)是楚國人,所以後來秦國後宮楚系勢力隆盛。秦昭襄王的正妻葉陽後極有可能是楚國人(史料對她的記載太少),昭襄王的兒子安國君,即後來的孝文王,其夫人確定是楚國人,即大名鼎鼎的“華陽夫人”。

眾所周知,在邯鄲商人呂不韋的謀劃下,華陽夫人收繼丈夫安國君的庶子異人為子,並將其改名“子楚”,方才使子楚後來繼位,而子楚就是秦始皇的父親。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同樣眾所周知,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出身邯鄲舞姬,因此即使後來貴為王子生母,也不可能在秦國宮廷有發言權。少年嬴政即位時僅12歲,不能親政,依據秦國法律,國政委託的第一順位就是他的養祖母華陽夫人(華陽太后)。此後華陽夫人成為秦國宮廷的實際主宰者達17年之久。

公元前230年,華陽太后去世,這時秦王嬴政已經快30歲了,必然已經結婚(秦國國君一般在22歲左右結婚)。因此可以確定,嬴政的婚姻一定是華陽太后安排的,也因此新娘99%的可能性是楚國人,羋姓,熊氏,是華陽太后的孃家晚輩親戚。

昌平君


公元前238年,嬴政時年21歲,著名的假宦官嫪毐發動叛亂。千鈞一髮的時刻,兩名貴族:昌平君、昌文君率領軍隊剿滅了叛亂,將嫪毐車裂。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嫪毐(lào ǎi)是中國“面首”之祖


史籍沒有留下昌平君和昌文君確切的名字,他們的相關事蹟也被大量刪除。從支離破碎的記載中我們知道,他們都是楚國人,但具體家系不詳。他們在華陽太后當政時期掌握護衛秦宮的軍權。可以想見,他們一定是與華陽太后有千絲萬縷聯繫的楚國公族,並在嫪毐之亂後成為青年秦王的心腹。他們先後拜相。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12年後。

公元前226年,秦國已經發動統一戰爭,先後滅韓國、趙國,重創楚國。是年,昌平君來到了被秦國攻佔的楚國首都郢陳,並在那裡居住下來。一般解釋是,秦王派昌平君到新徵服的楚地,以其楚國公子的特殊身份來安撫當地楚人,穩定局勢。然而,睡虎地秦簡《編年紀》在記載這一年時說,昌平君身邊“有死士屬之”。

次年,公元前225年,秦國發動了浩大的滅楚戰爭。秦王派李信等將兵20萬討伐楚國,向東南方深入楚國腹地,大敗楚軍,兵鋒直指楚國新都壽春。然而就在此時,位於秦軍後方的郢陳突然爆發了叛亂,而主事者正是昌平君!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事秦已久的昌平君為什麼會發動叛亂,今人已無從知曉。可能是他楚人的身份與記憶最終讓其不忍見祖國的淪亡,也可能是他與秦王的個人矛盾激化而冒險一搏。

但不管動機如何,這場叛亂讓秦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李信被迫掉頭西向鎮壓叛亂,卻被楚軍前後夾擊,兩座營壘被佔,七名都尉被殺,楚國趁機收復大片失地,更趁勝西進,反攻深入至原韓國境內。秦軍遭遇了統一戰爭以來的最大失敗。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公元前225年,昌平君在郢陳(淮陽)反亂,直接導致伐楚的秦軍腹背受敵,最終慘敗


無疑,昌平君此時已與秦廷徹底決裂,走上了抗秦之路。《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李信敗後,嬴政重新啟用老將王翦,將兵60萬伐楚,最終成功滅楚,俘虜楚王負芻。但是楚國將軍項燕立昌平君為楚王,於淮南繼續主持抗秦大業。因此,昌平君成為真正的“末代楚王”。

公元前223年,秦軍最終擊敗殘餘楚軍,昌平君戰死,項燕自殺。楚國滅亡。

昌平君的事肯定對嬴政刺激很大,作為曾經的心腹,如今倒戈一擊,令秦國軍民與他本人都付出了巨大代價。這無疑將加深嬴政對楚人的恨意,而秦國宮廷中的楚系勢力也將面臨滅頂之災。

就在昌平君於郢陳反叛的同年,與之齊名,同樣出身楚國,出仕秦廷的昌文君死去。歷史沒有留下具體原因的記載,有可能昌文君因昌平君的反亂受到了株連;也可能他的死是秦王主導的,清洗宮廷中楚系勢力的一部分。

極有可能在這次清洗中,與昌平君、昌文君以及華陽太后都關係密切的王后也被處分。她有可能被廢黜,也可能被賜死。而如果昌平君的計劃已經牽涉到這位王后,抑或王后是昌平君的至親之人,那麼無疑情況將更為兇險。

憤怒的秦王下達命令,將與昌平君、昌文君和王后有關的一切記錄進行刪除。昌平君、昌文君畢竟歷職顯要,影響巨大,因此他們的史料還有個別殘存。而深居後宮的王后的記錄,則被徹底刪除。這次刪除如此徹底,以至於幾十年後司馬遷在蒐集資料時,也沒有找到任何記錄。

這位女性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

那麼她有孩子嗎?


公子扶蘇


《詩·鄭風·山有扶蘇》雲: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扶蘇據說是一種類似唐棣的花木。在充滿浪漫主義氛圍的楚文化中,經常以香草花木命名子女。而秦國宮廷中也有這樣一位公子,他的名字叫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

歷史沒有記載扶蘇的母親是誰,但他的名字在秦人中實在過於楚國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第十八子胡亥在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的幫助下,矯詔即位,稱“秦二世”。同時,胡亥偽造了一封遺詔賜給哥哥扶蘇,逼其自殺。

一年以後,一群前往漁陽的戍卒為大雨所困,在蘄縣大澤鄉發動起義,“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響徹天下。戍卒們在陳勝、吳廣的帶領下,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意為“張大楚國”。他們本都是楚國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讖語說明楚人對秦懷有刻骨的仇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群憤怒的楚人在起義的當口提出: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項燕為故楚將軍,自不必多言,但扶蘇為秦始皇長子,為何陳勝、吳廣要打著他的旗號呢?陳勝、吳廣建立張楚政權的陳縣,就是16年前昌平君發動反秦叛亂的“郢陳”!這是令楚人懷念的故都,這裡讓楚人想起昌平君。而提出以扶蘇為口號,一定是因為扶蘇有著濃厚的楚國背景,是秦廷中可以容忍,甚至值得期待的楚國代言人。

那麼扶蘇憑什麼有這種背景呢?聯繫到他的楚風名字,極有可能是,他的母親就是楚國人,他是那個被刪除了歷史記憶的王后的兒子。

始皇帝


秦始皇是一個悲慘的男人。他一生都生活在強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懼當中。

他一生提防,卻屢遭背叛。小的時候,她的母親背叛了他,與嫪毐淫亂,將其置於險境。成年以後,他的心腹昌平君、昌文君背叛了他,在郢陳的反戈,令他和整個秦國流血不止。老年後,他的幼子胡亥、丞相李斯、側近趙高都背叛了他,這讓他的帝國驟亡。

最可悲的是,他的妻子可能也背叛了他,起碼他自己是這樣認為的。那一年,他應該34歲。

他愛她嗎?沒有人知道。但如果扶蘇真是他們的兒子的話,從殘存的史料中足以看出,始皇帝對扶蘇是有著深厚的愛的。

扶蘇是始皇的第一個兒子,不惜與秦國習慣相乖違,他給他起了一個楚式的名字。因為“歷史問題”,扶蘇不能被立為“太子”,但始皇帝卻對之始終倚重。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因為替儒生說情,“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當時駐屯上郡的蒙恬所部30萬將士,是秦朝野戰軍的主力所在。如果不是絕對的倚重和信任,焉能讓其前往監軍?!合理的解釋是,始皇自知身體每況愈下,有意在為身後佈局。他藉故派扶蘇前往上郡,就是要他在軍中立威,建立影響力,為未來的即位做準備。

探秘!秦始皇消失的皇后

蒙恬駐屯上郡,防備匈奴,凡十餘年,麾下三十萬秦軍,是秦朝野戰部隊的精銳


兩年以後,始皇巡幸至平原津生病,“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雖然沒有明說讓扶蘇即位,但回咸陽主持葬禮,其意已明瞭。始皇不到最後一刻是絕不願意放棄“皇帝的”權力的,因此不能說的太明顯。但真等到最後一刻,他已經無力發佈即位詔書了。

沙丘之謀,胡亥即位,扶蘇自殺,秦的喪鐘敲響。

秦始皇緊抓權力,以求安全,殫精竭慮,處處小心,殺人無數,希望自己的帝國“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傳之無窮”,但最終他還是被人揹叛,他的妻子消失,33個子女全部死於非命,他苦心營建的帝國二世而亡,可憐一片焦土。

千古一帝,千古浩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