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一輩子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一輩子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人們總是這麼形容林徽因。

從古至今,能被稱為才女的女性大多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在封建社會,才女大多都是不顧世人眼光敢於做自己的,然而並不是每一個才女都會和林徽因一樣被人們稱為人間的四月天,並被人們懷念至今。比如,近代著名的作家蘇雪林,在文學方面,她確實擔得起“才女”二字,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她就顯得有些“不可理喻”了。

人們蘇雪林的評價褒貶不一,大概有兩個原因,其一,她對自己老師也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魯迅的態度讓人捉摸不透:魯迅生前,蘇雪林可謂是各種恭維奉承,可是在魯迅死後,她便開始拿起手中的筆用魯迅教給她的知識對屍骨未寒的魯迅進行“鞭屍”。

她能被眾人熟知,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她是罵魯迅最狠的人;其二,她和張寶齡的感情生活也是讓人無法理解:兩人各擇一城,各自終老,蘇雪林卻在晚年對自己一直萬般嫌棄的丈夫產生起了悔恨之意。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一輩子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生來叛逆

對於蘇雪林這號人物,她能夠成為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絕不是偶然,而是一種必然,在什麼都不懂的年紀,她就已經做到了其他女子不敢做的叛逆。

蘇雪林出生在一箇舊式家庭裡,就註定了她要被封建思想所折磨,特別是她的祖母——一個典型的封建婦女,迂腐專制、重男輕女,這些思想在她的身上得以完美體現。蘇雪林在四歲就被她的祖母強行裹了小腳,以至於她長大後常常因此自卑——“使我成為‘行殘‘,終身不能抬頭做人了!”她曾這樣在自己的書中寫道。

對自己沒能擺脫裹小腳,蘇雪林已然是後悔萬分,這也是她後來變得十分叛逆的原因之一。幼年讀過兩年私塾的她由於祖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被迫輟了學,求知若渴的她經常偷讀叔叔兄弟的書籍,直到15歲那年,她以性命要挾自己的祖母才成功回到學堂。

1917年,蘇雪林成功畢業,並且以優異的成績留校任教。這時,21歲的她全然不記得自己

在16歲那年被家人定下來的婚姻了,何況她現在的翅膀更硬了,工作沒多久她就出國留學,如果不是她母親苦口婆心的勸她,想必她都不會那麼快回國。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一輩子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蘇雪林不喜歡張寶齡,她喜歡的是浪漫的詩人才子,而不是他那樣的理工男,所以訂婚十三年來,他們二人素未謀面。後來,29歲的蘇雪林不忍看著母親愁病交加,便遂了母親的心願,與張寶齡完婚。

包辦婚姻的悲哀

聽聞愛情十有九悲,那麼沒有愛情的婚姻更是度日如年,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大多都靠責任支撐,而蘇雪林與張寶齡之間連所謂的責任都沒有,又如何能長久呢?

剛完婚的那一段時間,衝著結婚的喜慶,沒有感情基礎的二人也算是度過了一段甜蜜期 ——除了工作時間,他們二人開荒種地、養魚鬥蟋蟀,張寶齡還親自設計了一個船形狀的房子,作為他們的愛巢。可是這新鮮感並沒有維持太久,一個缺乏浪漫的理工男和一個渴求浪漫的才女在一起,終究會被生活中的瑣事所打敗。

傳說在一次中秋時分,蘇雪林挽著張寶齡的手臂,感嘆道:“今晚的月亮好圓啊!”張寶齡卻說了一句:“再圓也沒有我用圓規畫的圓。”蘇雪林因此失了興致,甩開張寶齡的手,賭氣回到屋中,我想身為理科生的張寶齡應該很難猜到蘇雪林生氣的原因吧。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一輩子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生活中的分歧越來越多,蘇雪林對張寶齡的抱怨也越來越多,她曾這樣寫道——“對待我真似公主一樣,所以我甚為感激。他兒子即對我冷漠,也不計較了。”這句話的前半部分是寫她的公公的,後半句則是寫她的丈夫張寶齡的,從這時起,她就十分不滿張寶齡了。

她認為張寶齡之所以會花時間打造一座形似船的房子是因為受到她自己熱情的燒炙,而她本人卻不怎麼喜歡這所

“愛巢”。除了性格不合,蘇雪林還有一點十分不滿,那就是他覺得張寶齡也是一個有著封建思想的人,從不懂尊重她。比如,蘇雪林每月都會寄給孃家一些錢,卻惹得張寶齡的不滿,因此經常對她發脾氣,可是從小就家境殷實的張寶齡真的會在乎妻子的這些錢嗎?殊不知,任何感情都是需要經營的。

各自終老,晚年深感內疚

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繼續生活在一起實屬困難,婚姻已然無法帶給自己快樂,蘇雪林將重點都放在了工作上,結婚後在大陸的24年裡,蘇雪林四處教書,與張寶齡聚少離多。一方面她是真的熱愛工作,而另一方面她也是真的在逃避婚姻,這種各擇一城的方式早已使他們的婚姻名存實亡。

都說孩子是婚姻的一種保障,如果他們二人生育了一個孩子,或許就不會產生這樣的結果,可是他們二人寧願獨自分別領養一個孩子,也不願再繼續一起生活。直到後來,蘇雪林去了臺灣,將張寶齡一人留在大陸,也算是失去了所有聯絡。

蘇雪林:與丈夫各擇一城,各自終老,一輩子未離婚,晚年才感內疚

60年代初,張寶齡去世,蘇雪林卻活到了1999年,晚年獨自生活的時光裡,她開始內疚,開始自責開始悔恨,她逐漸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一個曾經深愛自己的男人

晚年的蘇雪林曾說過:“我對不起張寶齡。對他照顧不到,還把他一個人留在大陸。”回憶起自己和張寶齡的點點滴滴,她才發現原來這個男人一直小心翼翼地對自己好。為了能夠和蘇雪林在一起工作,張寶齡擱置了自己喜歡的工作,請了長假去蘇雪林所在的學校任教,蘇雪林口中的張寶齡為人冷漠其實只是張寶齡沒有達到她幻想中的那般浪漫而已……

從前,車門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人——每次讀到這句話,就會覺得那時的人們都擁有美好的愛情,其實不然,無論在什麼年代,愛情都是奢侈品,都需要兩人對對方的包容,激情退後還能相守到老才是愛情。顯而易見,蘇雪林和張寶齡都是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犧牲品,他們都未曾真正擁有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