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魯迅,捐金助戰,她堪稱民國最酷才女

有這樣一個傳奇性的人:她一生橫跨兩個世紀,執教五十年,桃李滿天下;她既是當時被社會各界所熟知的名作家又是一位學者,創作生涯長達八十年,發表文字四百多萬字,人稱文壇“常青樹”;最有意思、最傳奇是她曾是魯迅的學生、崇拜者,但後來卻陡然一變,成為“罵魯第一人”,將以反對魯迅為半生事業,她就是民國才女——蘇雪林。

反對魯迅,捐金助戰,她堪稱民國最酷才女

蘇雪林,原名蘇小梅,字雪林,後以字行世。祖籍安徽,素有“安徽才女”之美譽,據考是蘇軾的後裔。蘇雪林是一個很有性格的人,她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和馮沅君、凌叔華等女作家齊名。20世紀20年代,蘇雪林與冰心、丁玲、馮沅君和凌叔華同享五大女作家之譽,1990年代又與冰心、巴金等共獲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頒發的資深敬慰獎。但她的一生都是以教書為業。​


從自居學生,到轉為“反魯鬥士”

毫無疑問,蘇雪林是個奇人。魯迅先生在世時,她對魯迅極為推崇。魯迅先生去世後,她卻一直對魯迅口誅筆伐個不停,甚至還將自己“反魯”的大部分文章結集出版成《我論魯迅》一書。魯迅是1936年10月19日去世的。魯迅去世不到一個月,蘇雪林就拉開了她“半生‘反魯’的序幕”。

她公開祭出“反魯”大旗,破口大罵魯迅是“褊狹陰險,多疑善妒”,“色厲內荏,無廉無恥”,“玷辱士林之衣冠敗類,二十四史儒林傳所無之奸惡小人”,在文壇“興風作浪”,“含血噴人”,其雜文“一無足取”,“禍國殃民”。

反對魯迅,捐金助戰,她堪稱民國最酷才女

​而在這之前,她稱呼魯迅先生是“中國最早、最成功的鄉土文藝家,能與世界名著分庭抗禮”。

而對魯迅的態度急轉直下的原因,最被認同的是自“女師大”風潮以後,蘇雪林與魯迅對女師大校長楊蔭榆女士在女師大風潮中的所作所為看法截然相悖。她與魯迅在思想上的分歧愈來愈大,所以她對魯迅越來越反感。


​分歧嚴重,從認同到對立

女師大校長楊蔭榆是個站在愛國學生對面的反派,楊蔭榆要求學生只管讀書,不要參加過問政治活動,反對學生動不動就上街遊行,實際上是在保護學生。她擔心學生們成為各種政治力量的“棋子”,白白送死。而魯迅是革命派,他一方面為愛國學生們的死感到痛心,一方面又為他們的義舉感動。

蘇雪林對魯迅的反感,或許就從那時候開始。只不過,因為她在文壇的號召力不如魯迅那麼大,所以她不敢跟活著的魯迅對罵。都說“死者為大”,而且魯迅先生雖然死了,但他的影響力還在。蘇雪林敢在魯迅去世後一個月就撰文開罵,足見她骨子裡的“革命性”和“軟弱性”。

她的革命性在於:你是文學界的泰斗又怎樣?我看不慣你,那我就是要罵你。她的軟弱性則體現在:你活著我罵不過你,現在你死了,我終於可以痛痛快快的罵了。


言行無忌,不滿發洩紙端

蘇雪林自幼便喜歡寫日記,12歲時的日記遭家人偷閱,她一氣焚之。自1937年她又恢復記日記,直至終老。她始終把記日記作為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偶因故漏記,還不忘追補。蘇雪林在大庭廣眾下本就是位我行我素、言行無忌的女性,在私密的日記本上更是縱橫肆意了。

反對魯迅,捐金助戰,她堪稱民國最酷才女

她的日記,上不看“天”色,下不看臉色,信馬由韁,因本就不擬出版,根本不慮他人評說,既狷又狂甚而癲。不僅是魯迅,對於當時文壇上的眾多大家,蘇雪林都有記述、評價。郁達夫也曾在省立安大教書,蘇雪林在自己的日記裡對他評價也極低,說他“一身濁骨,完全不像文人。”


​生活“吝嗇”,卻捐金助戰

蘇雪林的個人生活簡樸得令人鼻酸,過分節儉已近乎“嗇”了,嗇到堂堂的大學教授,竟做拾荒者!80歲時,蘇雪林有鍛鍊身體的習慣,早起“出散六圈,甩手三百”,堅持兩年,有時早晨外出竟然撿走途中廢棄的物品帶回家中。

反對魯迅,捐金助戰,她堪稱民國最酷才女

​她之節儉,並非生活不下去,為了省點錢接濟親友。抗戰之初,蘇雪林把自己孃家的陪嫁和多年的積蓄,悉數兌換成五十一兩黃金捐給國家,小助抗戰。抗戰期間,她將養老所需的十餘年省吃儉用的教書薪俸所積,購買了兩根金條,無償地捐給政府作為抗戰經費,希望用這些錢買一架飛機,來打擊日本侵略者。


​春風化雨,終歸故土

​1998年5月,蘇雪林終於邁出“三寸金蓮”,一步跨越臺灣海峽,回到她闊別半個世紀的故土。“這是我的家了,我不走了!”,這個闊別家鄉73年的百歲老人激動地不停唸叨。

祭掃先人,訪問舊居,登黃山看迎客松,吃夠了太平湖的魚,飽餐了故鄉的秀色,圓了故鄉夢。她的多部著作在大陸相繼出版,她的散文也被選入中小學教科書……1999年4月22日,油幹燈滅,蘇雪林的人生大幕落下。 她這一生,很難為世人所理解,可誰又能說,她不是活出了自己呢?為自己而活,大概就是如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