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前146年,布匿戰爭和馬其頓戰爭之後,羅馬成為了地中海的最強霸權,從此開啟了飛速發展的強者恆強之路,疆土越來越大,同時伴隨而來的是不斷加深的社會矛盾和政治鬥爭,這段歷史被拍成了很多電視劇和電影,被大家耳熟能詳,包括斯巴達克斯、凱撒、龐貝、埃及豔后、安東尼、屋大維。這段歷史因羅馬外戰無往不勝,內亂跌宕起伏,既有無恥貪婪,又有妖豔賤貨,既黃又暴力,同時又是所有歐洲人共同的文化和歷史起源,因此被很多電視劇、電影、紀錄片所青睞,也因此這段歷史成為了我們普通的東方人最熟悉的歐洲歷史,本文也無須再贅述。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到了安東尼這裡,因為太色迷心竅,他把羅馬東部領土作為私人禮物,贈送給了埃及豔后及其子嗣,引起元老院不滿,向托勒密王朝宣戰。30BC,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安東尼逃回埃及,與埃及豔后相繼自殺。27BC,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建立元首制,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

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元首制,其實就是共和名義下的帝制,由貴族集團當政,當然這並不一定是壞事,既然有了元首,那廣大貴族就不要想著自己當老大了,相互之間有了利益衝突,發揚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原則,找元首評評理解決,羅馬內政也就從前27年開始到192年,經歷了200年的和平。細想一下,這不得不感謝一下埃及托勒密王朝的那位妖豔賤貨,先後讓凱撒和安東尼兩位偉大的軍事政治家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大亂羅馬共和,最終導致了羅馬的帝制。她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傾國傾城傾史貌,是繼烽火戲諸侯的褒姒之後,又一個以紅顏亂江山,改變歷史方向的人。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當然,羅馬從來沒有停止對外擴張,到了公元100年左右,羅馬疆域達到最大,西起不列顛,東至幼發拉底河,南自埃及,北到達多瑙河,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這段歷史本來準備略寫,還是寫了好幾大段,因為歷史的轉折點,實在精彩的讓你無法控制的想去書寫。這段最精彩的歷史,正好跨越了公元元年,也就是耶穌誕辰的日子,也就是從此開始100年,逐漸形成了基督教。

信仰是什麼

當你歷經人間苦難,想結束自己肉體痛苦的時候,能有種力量支撐著自己的靈魂,這就是信仰。當你歷經世間浮華,想麻木自己內心空虛時候,能有種力量讓你知曉人生的意義,這就是信仰。當你對目標苦苦求索而不得,疲憊不堪又無法停止時,當你得到後又無法滿足,滿足後更加貪婪時,當你看到強者嫉妒或自卑,看到弱者鄙夷或冷漠時,如果能找到心靈寄託而內心平和,這就是信仰。

很多人失去了信仰,這也是為什麼當前很多人活在無比的痛苦和空虛之中,找不到人生意義何在。

回到兩千年的古羅馬,正值繁榮,且處於通向更加繁榮的道路上,古羅馬征服了各種先進和蠻荒的文明,然而幅員遼闊的疆域,人們卻普遍缺乏信仰。羅馬人從被征服的先進文明那裡借來希臘神話,改造成了羅馬神話,然而並不是為了個人內心的淨化和寄託,而是為了公眾的消遣、競技、凝聚、忠誠。

羅馬的信仰

在接納基督教之前,羅馬人的宗教基本上繼承了古希臘的多神教。當然諸神的名諱被羅馬人篡改,希臘的宙斯就是羅馬的朱庇特,羅馬的維納斯就是希臘的阿芙洛狄特。羅馬人天天忙著征服,沒空像希臘人那樣去天馬行空的想象,所以他們的神沒有太多故事,只負責管理某項職能。要拜哪個神,取決於你想要得到什麼東西。假如你要生子,拜朱庇特是沒用的,你得求豐收女神。多神教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你隨時可以添加新的神靈。因此,在古羅馬宗教中,神靈的數目是很多的,既有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種神靈,也有很多被羅馬人征服的民族所信仰的神。

因為神比較多,給每個神安排一個宗教節日,羅馬人的日曆就完全排滿了,一年一半的時間都在過節。在宗教節日裡,羅馬人要參與各種遊戲和競技,以表達他們對神的敬畏和愛戴。拒絕參加這些活動,會被人視為不敬神、不道德、要受天譴。在一場對外戰爭勝利結束以後,羅馬人還要為他們的將軍和皇帝舉行凱旋儀式,儀式往往繼之以遊戲和競技活動,有時長達百日。可以說,羅馬的宗教是一種公共的宗教、大眾的宗教和政治的宗教。通過參與各種宗教活動,羅馬人培養了公民之間的感情和凝聚力,也培養了他們對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他們對羅馬國家的忠誠,類似於今日的team building活動。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窮人的信仰

羅馬的統治者驕奢淫逸,然而被征服和被統治者,他們的肉體卻受盡人間苦難,他們的內心世界無法裝下沒有故事的諸神。羅馬帝國表面的繁榮,只能加深大多數人對自身苦難的意識,他們需要真神能夠下凡看看人間的苦難,拯救蒼生的靈魂,他們需要死後安寧,來世幸福。在羅馬帝國疆域的一個角落,愛思考的猶太人,即使做著木匠,也停止不了自己的想象力,編造著各種給你精神寄託的故事,讓你不由自主的相信,他一定就是上帝之子,被派到人間拯救蒼生於苦難之中。只要你相信他是人間唯一的真神,你的內心便不再迷茫,你的肉體便不再痛苦,如果保持道德上純淨,你死後便會升入天堂,你的靈魂便得到救贖,你的來世便一定會幸福,你便得到了永生,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定期領取乾糧,每週參加聚會,生病了有人治療,無兒無女有人照料,你說你是信還是不信?

出身社會底層的十二門徒,感受到了耶穌身上的智慧和光芒,不管受盡多少迫害和苦難,對耶穌的信仰絲毫沒有動搖,堅定不移的去傳播福音。由於受苦受難的人比比皆是,耶穌的信徒越來越多,耶穌及其門徒遭受到了統治者和猶太教的種種迫害。猶太教只相信耶和華是唯一的真神,不能接受耶穌的門徒,在耶路撒冷迫害基督徒,基督徒因此四散逃亡,反而讓福音開始傳到各地。隨著保羅的三次宣教旅程,使基督信仰傳至加拉太、馬其頓、亞該亞和亞細亞等各省。這些耶穌的門徒,以及門徒的門徒,作為福音的傳播者,也就成了後來中世紀各國的主保聖人,他們的遺骨被作為聖物放在教堂供人膜拜,他們的頭像被鑲到旗子上作為聖像鼓舞人心,他們的聖名被命名為城市一直沿用至今。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全民的信仰

羅馬宗教中好動、好戰、好勝的一面,在後來的基督教中幾乎完全不見了。如果說羅馬宗教是一種外向的、大眾的、注重現世的宗教,那麼基督教卻是一種內省的、個人的、面向來世的宗教。從信仰多神教到信仰基督教,羅馬人的心性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

隨著帝國的擴張,羅馬城本身的重要性不斷降低,羅馬宗教在帝國政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新增加的皇帝崇拜或許能夠在普通羅馬人心中重新樹立起國家的觀念,但皇帝也變得越來越遙遠、越來越乖僻了。於是,本來熱心於國事的羅馬人,開始更多地關心他們的個人命運,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帝國後期的政治動盪和軍事失利,更加重了這種向內收斂的傾向。貴族和將軍們對皇位的無恥爭奪,軍隊的譁變,統治者的驕奢淫逸,這些都不再跟老百姓相關。

宗教,不管它得到多少官方的宣傳和干預,它始終是大多數人思想信念的產物。當大多數人不再相信那些國家神話以後,羅馬的國家宗教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在後期羅馬帝國中,能夠抓住人心的哲學,要麼是伊壁鳩魯派的享樂主義,要麼是懷疑派的虛無主義,要麼就是斯多葛派的聽天由命。這樣,在羅馬精神最脆弱的時候,基督教開始俘獲帝國的人心。

第一代使徒受盡你無法想象的苦難,卻堅定不移的傳播福音,終於讓帝國大片疆域的人民找到了心靈寄託。第一代使徒走了之後,後面的使徒繼續不斷傳播,並週期性受到帝國統治者的激烈迫害,直到又過了200年,在313年的帝國後期,由於基督教已經傳播到了每個角落,包括帝國的軍隊,君士坦丁大帝不得不認可基督教,讓它成為統治帝國的工具。

作為工具的信仰

當編造的故事變成了人人信仰的宗教,也就變成了很好的工具:皇帝的統治工具、教會的權利工具、神父的賺錢工具,而信仰宗教的普通人,卻絲毫不覺得這是對自己心靈的控制,不覺得是對自己利益的侵害。基督教的故事編的很精彩,並且是建立在淨化道德、救贖靈魂的高地之上,所以它得以自此開始統治了歐洲的整個歷史階段,無論經歷了什麼樣的武力和文化入侵,無論經歷了多少次教義變革、教會分裂,最初基本的教義和救贖靈魂的思想,卻從來沒有發生改變,直到2000年後的今天,依然佔據了著很多人的心靈。

當然,為了更好的使用這個工具,各方權利擁有者不斷對這個工具進行改造,以便按照他們利益的方向前進,下圖是基督教的分裂歷程,權利鬥爭之激烈,可從中窺視端倪。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四:基督教的興起

部分文字和圖片來自網上。

基督教了解有限,勿噴。

未完待續:羅馬分裂、伊斯蘭擴張、十字軍東征、威尼斯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