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和蛇》是童話故事嗎?怎麼理解?

愛清風275618057


一:寓言與童話的異同

首先明確一點,《農夫與蛇》不是童話故事而是寓言故事。由於童話與寓言十分相似,所以人們經常將它們弄混。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童話是:

兒童文學的一種體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編寫適合於兒童欣賞的故事。童話具有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特點。童話常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鳥獸蟲魚花草樹木等生命,使其擁有人的思想感情。”

寓言的定義則是:

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

寓言與童話都有幻想性,故事性,象徵性,哲理性;它們都慣用擬人,反覆,對比,誇張等藝術手法。但這並不能抹殺寓言與童話之間的區別,歸根結底,童話與寓言的差異在於受眾的不同。童話面向的是兒童,而寓言則老少皆宜。

基於這一點,在“故事”和“寓意”兩個方面,童話更注重故事性,而寓言則更注重寓意性。在篇幅上,童話可長可短,長者如《木偶奇遇記》,短者如《小紅帽》,而寓言則以簡短凝練為特徵。另外,在幻想性上,童話更偏向與想象特徵,而寓言則更偏向於現實。

二:《農夫與蛇》的寓意

《農夫與蛇》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傳為古希臘時期的一個叫伊索的奴隸所作。鄭克魯教授言:“作為來自社會下層的創作,《伊索寓言》主要表現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情感,是他們的生活教訓和鬥爭經驗的總結。”《農夫與蛇》表面上看正是一篇教訓後人的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蛇,就把它放在懷裡。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後,蛇很快甦醒了,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咬了農夫一口。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救了一條可憐的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這很明顯是一個勸人分清善惡的故事。農夫的心是善良的,但他卻將善良的手伸向了惡人,導致自己自取滅亡。這告誡我們不要讓自己的善良心氾濫,在幫助他人之前要首先想想,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如果對方是壞人,在幫助他之前要先採取什麼措施,或者想想要不要幫助他。

三:《農夫與蛇》的另一種理解

眾所周知,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它與青蛙等一樣,在冬天是要冬眠的。在農夫眼裡,蛇可能是凍僵了的,但對於蛇自己而言,它其實是處於冬眠的狀態,它必須通過冬眠來度過寒冷的冬天,這是它的天性。

然而農夫卻無視了這點,就像現代人常說的兩句話:“有一種冷是你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熱是媽媽覺得你熱”。

農夫出於善良而用自己身上的熱氣給蛇取暖,他自認為自己是在救蛇,實則卻是在害蛇。農夫使蛇無法在自然的狀態繼續冬眠,它的生命受到了威脅。它醒來後的第一感覺是受到了侵害,作為第一反應即採取攻擊行為,這也是出於天性和本能。這不僅告誡我們要換位思考,還說明如果固執地拿個人的是非標準去判斷和要求要求他人,這實在是愚不可及的。


穿紅鞋的薩特


《農夫和蛇》這個外國小故事非常棒。

故事裡,農夫看到一條凍僵的蛇,出於憐憫就把蛇揣在懷裡,暖和著蛇,直到蛇甦醒,蛇知道是農夫救啦自己一命,就決定報恩,(其中的經過省略不記)於是蛇張開大嘴,露出毒牙咬啦一下農夫,農夫疼痛難忍,就把蛇扔到草叢裡,蛇遊走啦。而農夫也在半昏迷下甦醒,看到路人問農夫怎麼回事,農夫就把經過說啦一遍,並表示,蛇是狠毒的東西,千萬不要憐憫它。蛇是恩將仇報的壞東西,看見啦一定要驚跑它。蛇這時,在不遠處聽到農夫的抱怨開心的樂啦。

因為,我曾經看到一隻美麗的小鳥飛來,落在我的手中。我是又驚又喜,然而,我深深地知道,我是善良的人,如果這隻美麗的小鳥遇到惡人,一定會烤啦小鳥吃肉的,於是我就窮兇極惡的打小鳥,並厲聲吼叫,用石頭砸小鳥,但就是有意打不到小鳥,為的是讓小鳥以後再見到人,就逃避開,別再冒險啦。



唐燏00


《農夫和蛇》是寓言故事,說的是農夫冬天時救了一條凍僵了的蛇,蛇甦醒了反咬農夫一口,農夫中了毒,臨死時對兒子說“蛇是害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憐憫它”。這個故事告誡我們,對那些不知感恩,甚至恩將仇報的人是不能產生憐憫之心,施以援手的,否則會害了自己。


瑞氣盈門


《農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相傳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亞黑人奴隸所作,“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諧音。

故事的中心是說,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似乎很簡單,寓意似乎也很直接,農夫幫助了快要凍死的蛇,而蛇醒過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咬死了農夫,農夫臨死之前的總結我覺得倒是挺到位的。他說“我想要做善事,卻由於見識淺薄而害了自己的性命,因此遭到了這種報應啊。”但是他的見識淺薄,卻被很多人淺薄的理解了,說什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對待惡人,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憐憫,這些惡人天生就應該被消滅!對於聽寓言故事的小朋友而言,這樣的理解是可以的,但若是你已經長大了,卻還是這樣理解,這樣看待這個寓言故事,那隻能是你自己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方式,太過於簡單了。

即便是隻看《農夫與蛇》的故事,其實,一般人的理解也是有問題的,並不是什麼對於惡人就不要信任,就要除惡務盡,不給絲毫憐憫。這個理解我以為太淺顯,太沒有意義了。只有幼兒園的小朋友,才會以好人和壞人去區分這個世界,雖然說,我覺得這樣很好,但若是真這樣分,其結果,只怕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美好。《農夫與蛇》這則寓言的核心意思,其實在於農夫死前的後悔與自白。在他的反思之中,讓自己留了性命的原因,不是別人,他甚至沒有怪這條蛇,而是後悔自己的見識淺薄,而這個見識淺薄就值得我們自己思量了。農夫言語中的見識淺薄,我這個平凡的普通人仔細想想,想出來了三個點,比我有智慧的人多了去了,我想你們肯定想得比我多,比我深刻,這裡,不才就拋磚引玉,說說自己想到的這幾個點吧。



Mr張先森說


這個故事來源於《伊索寓言》,原書名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傳的《伊索寓言》。

這個故事很好理解。勸人善惡需分清,否則下場很慘。故事中農夫連黑白好壞都分不清,用自己的善良救了一條不但不懂感恩,反而反咬一口的黑心蛇,以至於白白喪命。教訓慘痛。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蛇”,他們沒有感恩之心,覺得別人的付出理所應當,而且索取後,利用別人的善良,行自己苟且之事,做著損人利己的勾當。

但是,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該來的總會來,這條蛇不會總是這樣幸運,一直碰見農夫這樣的愚民的,還是那句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惡人從來都會收到應有的審判和懲罰的,即便逃了人間,去了地獄。



青島涵涵爸爸


《農夫和蛇》的故事出自《伊索寓言》,書中的每個小故事都有很深的寓意,故事生動、想象豐富、飽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體。

《農夫和蛇》故事概要,從前有一個農夫,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回家的路上,看見一條快要凍死的蛇,於是,農夫就把蛇放入自己的懷裡,等到蛇甦醒過來,便咬了農夫一口,農夫救了它卻被它咬死了。

有些時候就是這樣,好心辦成壞事,一顆善良的心被利用,這就是愚蠢的善良,有時害人,有時害己。

我們要做善良之人,可也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善良,要有分辨問題,分辨對錯的能力。

農夫本來是存有善心的,可他孤陋寡聞,都說蛇的蛇蠍心腸,他卻不知道,善心用錯了人,害了自己。

而另一個故事《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裡,東郭先生也是發錯了善心,救了狼還被狼糾纏,可他幸運的多了,因為他遇到了智慧的農夫,三言兩語就把狼騙進口袋打死了。對待恩將仇報,狼心狗肺的惡魔,就要學會及時變通,機智地擺脫它。


sddz以書潤心


《農夫與蛇》是不是童話故事?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搞清楚童話與寓言這兩種文學體裁之間的區別。其實問題也並不在於體裁形式上,而在於這個故事所表達出來的現實意義。即善良人將善意奉獻給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身上,別人反而恩將仇報。現實中是有這種事情的,在一些小人眼裡,善良是一種可以去利用的缺點而不是優點,利用善良的人的善良去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善良的人就像農夫一樣會被傷害,所以,有人說你的善良必須帶點鋒芒,就是這個意思,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去善待。那些利用別人善良的人,都應該一輩子與無情的人在一起,讓他們互相摧殘。這麼深刻的寓意,這個故事是寓言吧。


一百萬斤的微塵


寓言故事《農夫和蛇》出自古希臘奴隸伊索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大多是動物故事,用蛇、豺狼等兇惡的動物比喻人間的權貴,揭露他們的專橫、殘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隸的思想感情。

而我們怎麼理解這個寓言呢,其實可以參考同時期中國的哲學思想,古希臘(公元前六世紀)對應的是古中國東周的前半段,也就是春秋時期,這是中國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生活的時代,而孔子有一句話和這個寓意富含的哲學思想如出一轍,就是以德報怨,何以報德。放在這裡可以解釋為如果我們對毒蛇報以善良與恩慈的話,那我們又拿什麼來報答那些善良的動物呢。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此來給予我們人生行為的準則。

如果還不好理解,可以參考東晉時期《東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東郭先生把“兼愛”施於惡狼身上,因而險遭厄運。這一寓言告訴我們,即使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也存在“東郭先生”式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人民,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釋義泛指對壞人講仁慈的糊塗人 ,比喻不分善惡,濫施仁慈的人。





WeeWeeWee


大家好,我來回復一下“《農夫和蛇》是童話故事嗎?怎麼理解?”

《農夫和蛇》是童話故事,出自《伊索寓言》。


以下是對《農夫和蛇》的理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幫人首先要學會分清好壞。然後還要用正確的方法,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鞭撻了那些恩將仇報的惡人和幫助惡人的偽善的人。告誡我們要學會辨認是非,不要與壞人打交道,因為狐狸也會哭泣、蛇也有落難的時候,所以這則寓言告誡我們要明辨是非。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了,他們的本性也不改變,千萬不要對他們心慈手軟。”


擴展閱讀《農夫和蛇》

在一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蛇,就把它放在懷裡。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後,蛇很快甦醒了,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咬了農夫一口。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救了一條可憐的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看了這個故事,三缺認為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惡,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對那些惡人即使仁至義盡,他們的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純屬個人見解。倉促成文,有不當之處,歡迎評論區請指教。


劉三缺


農夫與蛇出自伊索寓言,講的是在寒冷的冬天,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蛇甦醒之後,咬了農夫一口。農夫臨死之前說:“我救了一條可憐的毒蛇,就應該遭到報應。”

傳統的理解是幫人要分清楚好與壞。但是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這一個問題,如果醫生以病人的好與壞來決定是否治療,豈不是違背了醫生治病救人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