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9年众多省份发布本省的2.0行动计划指南,其中重点是围绕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互动课堂建设,其他省份也围绕互动课堂发布了相关专门文件。从众多文件可以大致看出各省建设的心态:想要建设,又想推陈出新,却又慢慢探索前进。日前,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今天就为各位做一个关键点梳理: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关键点一:三大应用模式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各个区域在进行相关建设规划时候从应用,技术等各个角度创造了各种名词模式,其实本质还是三大课堂的应用模式,只要理解三大课堂应用模式然后根据区域情况灵活运用即可。三大课堂指导意见已经给出说明,通俗概况就是如下情况:

  1.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我专门为你开课,解决问题主体是开不齐课。解决一个课程无的问题。
  2.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我不但为你开课,还教你怎上课。解决问题主体是教师教学能力不行,解决一个教师优的问题。
  3.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我的课放在网上,你们随便看。解决问题主体是优质资源共享,解决一个立刻有的问题。

关键点二:2022年完成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总体目标指出,到2022年全面实现三大课堂按照需求的常态化应用,可以预见未来三年会是建设应用的爆发期。

关键点三:五大任务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列出的五大任务实际是在手把手的教给各个区域如何完成三大课堂的建设,回答了常见的五个问题:

如何规划-如何运营-如何推广-如何建设-如何管理

关键点四:如何规划-区域内常态化应用+全方位育人+特色发展


任务一明确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常态化应用,同时要求全方位与人+特色发展,所以传统的学科教学已经是最基本的应用,如何在学科教学基础上实现更多的突破,是每个区域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点五:如何运营-机制+全方位+购买服务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任务二再次明确了机制的重要性,这一点从疫情各个区域的表现也能够看出机制的重要性,机制就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不改革,再好的生产工具也没法发挥威力,同时建议融合各方力量参与其中,积极推广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这对建设放和服务方都是新的挑战。

关键点六:如何推广-分级培训+示范引领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任务三给当前区域教育信息化决策层,技术层,应用层还无法做到融合协同,推进应用的现状提供了一个缓兵之计:通过针对校长,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的分级培训,建立专业融合高校学科教师的研训队伍,通过树立典型个人,资源,活动,区域的方式落地融合应用。正是各层级培训学习,研训队伍保障,示范引领倒逼各方融合落地。

关键点七:如何建设-利旧+对接+新技术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任务四是给具体硬件建设给出了建议,核心就是要提供建设效益,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其次数据互通,与原有三通两平台建设进行对接,最好就是体现建设的先进性,加入大数据,云计算,AI分析提高决策能力。

关键点八:如何管评-平台支撑+业务对接


一文看懂《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

任务五是给管理决策部门的管理评价提供了指导意见,核心是用信息化手段完成管评,这就要求建设规划时候不但要注意落地应用,也要通过平台实现业务流程,数据采集,结果呈现。而且支撑管评的平台要与区域评估认定的指标体现做好业务对接,能够给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做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