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

幸福向我拥抱


你好,我是正在坚持看100本教育书籍的绾清风老师呀,有问题找清风老师,准备没错!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教了这么多年书,一点都不粗心大意的学生我遇见的都不是太多,但凡不太粗心大意的学生往往都是属于学霸级别的那种,遇见这种学生是每个老师最大的幸运,因为她根本不用你操心。不粗心的很少见,粗心得确实一抓一大把,那么问题来了。粗心的这个大魔王,我们该引起重视吗?

一、不要让粗心成为学习“拦路虎”

粗心明显区分了孩子的阶段,清风老师认为是在小学阶段。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不是太难,智力的优势并不是太明显,因为学习的内容大家基本都会,小学生考试的分数基本都是在90几分,差距就在几分之间。这差距的几分怎么来的,那就是谁粗心与细心的差距了。粗心的孩子总会错上那么一两道,而细心的孩子会错的很少,甚至一道题不错。

在小学阶段,粗心并没有引起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家长们总是抱着孩子长大了就会改掉粗心的这个毛病,每次就是看见试卷孩子错的很可笑,就是说几句孩子而已,并没有想着去改掉孩子粗心的这个习惯。粗心于是就慢慢壮大,最终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啊。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学阶段就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阶段,小学习惯的养成决定了孩子未来学习的成就高度。

粗心这个问题,往小了说就是考试的时候丢了几分,没有考到满分,甚至不及格。养大了说那就是马谡失街亭那样事关国家大事了。

千里之提毁于蚁穴,请重视粗心这个毛病,因为很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人生呀!请看着清风老师一脸严肃的表情,说明真的很重要!

二、孩子:“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粗心,每次我都努力注意了”(粗心原因揭秘)

孩子在粗心的时候自己是没有感觉的,因为有感觉就不会粗心了,往往是无意识的粗心的。每次考试的时候,给孩子纠正错误了,孩子信心满满的保证不会粗心了,结果经常连题目都不读清楚。那么孩子粗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清风老师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出如下结论。注意这里是总结的大原因,具体学习上,要分学科等不同具体的原因了。

1.因为无聊乏味所以粗心钻了空子

当孩子觉得一件事情非常无聊,非常不愿意干的时候,孩子们是很难投入自己百分百的精力进去的,这就是所谓的缺乏动机了,缺乏动机会导致情绪低落,精神恍惚。当孩子是这种状态的时候,他们往往都不会太在意自己所做的事情,内心独白是这样的“赶紧做完了,好去做有趣的”,经常这样想要不粗心也是不阔能的,小错铸成大错。

当然动机或许强烈也就是太兴奋了也是不可取的,太兴奋了容易麻痹大意,情绪或许兴奋,会导致意识狭窄,思维混乱。

2.孩子:我的注意力“飘了”

注意力不集中是粗心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来是全心全意的在做一件事情,做着做着自己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小学生注意力有效集中时间是在20分钟左右,超过了这个有效时间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开始飘了,例如孩子本来投入了100的注意力在做计算的,忽然撤掉了30的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面,这丢失的30注意力就会导致孩子无意识的计算错误!

3.孩子:我真的是耐不住呀

缺乏耐心则是孩子粗心的又一大罪魁祸首,小孩子好动是天性,安安静静地坐个十几分钟那是一件非常大的挑战,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的内容会越来越难,考试试题数量也会增加,孩子开始的时候还会耐心做题,过不了多久就会失去耐心,耐不住性子,于是粗心大意的犯错了。

4.是我们的不良心理暗示影响了孩子

学过心理学的都应该知道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不知道的可以去搜一下,我这里就懒得搬过来了。罗森塔尔效应表面,心理暗示对孩子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积极的心理暗示像温暖的阳光一样让孩子茁壮成长,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像冬季的寒风,吹的孩子心灰意冷甚至自暴自弃。

当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在孩子耳边说着:“你怎么这么不信,你这个大马虎,你真马虎,你太不细心了”等等话的时候,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我就是一个粗心的人,我没有救了”。

5.天生的,没办法

儿童发展心理学根据孩子的气质类型把孩子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几大类。其中多血质的孩子做事冲动急躁,急于求成,易粗心!这属于孩子身体天生自带的,不是孩子后天的错,需要慢慢纠正。

三、想要不粗心,不妨这样试一试

1.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想要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就得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写作业坚决不干!一边摇头晃脑唱歌一边写作业,不要干!简单来说就是一次只干一件事情,不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2.让孩子自己重视自己,责任心。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对于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太认真,也就不会耐着性子去完成事情了。要培养孩子说到做到的品质,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必须首先做到!长期坚持,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加,粗心则会相应的变少!

3.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在前面清风老师提到了正是因为我们的消极心理暗示加剧了孩子粗心的这个坏毛病,所以呀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要多多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当孩子因为粗心的毛病犯错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说:妈妈相信你已经很努力的去注意了,看到了你的进步,你下次不妨再认真一点呢?

就是一个原则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有些家长觉得夸孩子很难受,可以稍微委婉点都是可以的,反正别去责骂孩子,打孩子。

4.不要急,要对孩子保持耐心,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改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不是一时半刻能纠正过来的,千万急不得,越急越容易起到反效果!作为家长也是教师的我跟能理解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心情,千万别因为孩子粗心毛病,一两次就忍不住对孩子打,骂!清风老师建议我们老师和家长孩子一定要保持耐心,我们没耐心了,怎么去帮助孩子改正错误呢?

“我是风儿,你是沙,关注一个成不啦”,我是清风,期待下次与君相逢!


绾清风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家儿子8岁,之前做什么事情特别是做作业粗心大意,班主任老师和我反馈说他是个小迷糊,经常做题目会漏掉一两个不做,本来可以得A等第的,结果因为漏做没能得到。在我和我老公一段时间的纠正下,现在儿子的粗心大意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我就把我的经验和您说一说吧。

首先,针对孩子的粗心大意,我会先抽出时间来分析他哪里粗心了,比如针对数学学科的作业,孩子粗心大意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看错加减乘除符号,经常把减号看成加号,导致题目做错。另一种情况是把数字写得很马虎,写个数字9像写数字0一样。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导致做类似的题目会出错。比如知道题目的得数,列算式却列错了。是学习不牢固导致的粗心。

其次,了解了孩子粗心大意主主要的原因,那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纠正。针对孩子经常看错题目的粗心,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完题目自己先检查一遍,让他自己先评估一下自己作业能得多少分,然后再来和孩子一起检查。通过来回几次这么操作,孩子看错的粗心就很容易改正过来。

再次,针对孩子对类似的题目粗心做错,则要耐心和孩子一起找出题目规律,帮助孩子明白为何是这样的,并且有针对性让孩子做类似的题目巩固知识,只有知识牢固了,孩子在这一方面的粗心就不会出现了。

最后,告诉孩子粗心的危害,比如粗心会影响成绩,本来可以做的题目却因为粗心而丢分很可惜,比如粗心这个习惯会影响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改掉粗心会让工作更加优秀,让生活更加美好等等。

在帮助孩子改正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和孩子沟通,千万不要动不动批评斥责,那么一定就可以找到让孩子改正粗心的好办法,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小明和小小凡


不讲那么多理论了,只说说我是如何改变儿子粗心的故事吧。

我儿子小学三、四年级时,经常会犯一点粗心大意的毛病,要么数学考试计算错了,要么计算对了,答案抄错了,要么是语文基础知识拼错了音,要么是默写出了错别字。只是几个不经意的粗心,10来分就没了。也不是不会,就这样每次成绩都在班内10来名转悠。忽然某一次考好了,他妈妈就会觉得充满了希望,如果出了第10名,就又好像塌了天一般。妈妈在家专门负责他的学习生活,正如那句话: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当时正流行一种理论:不要以为做错题只是粗心,实际是掌握的不扎实。班主任老师也要求家长督促孩子提高计算能力,所以在完成课内作业,还要格外完成一百道题的计算练习。

想法是好的,但是却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果说今天的作业很少,那么10分钟做一百道计算题,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可是现在的孩子,学校一整作业就多了,很多孩子三、四年级还没有成熟的理解力,所以写的作业就会很慢,做完了,妈妈再检查一遍,错了再讲一遍,理解了再做一遍,全部完成了,晚上十点了。这时还要求孩子十分钟做一百道题,错了还有惩罚,多半孩子是要逆烦的。说句实在话,孩子写作业慢,错在孩子身上,可是这么多的作业量,学校和家长没有责任吗?

孩子通常这个时候,都像缴了枪似的,一听说检查出错题,就能哭到喘不上气来。他妈妈也总说:别人家孩子都能做到,你为什么做不到。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压不住火,此时不给孩子站队,又何时站。我就批评他妈妈:是要累坏孩子吗?他妈妈一看到这种情形就更生气不已,说我天天不帮助孩子学习,还净扯后腿。

说心里话,我不是那种陪孩子学习只是女人的事的家长,只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已经按满额给孩子压力了,他妈妈又给了一份,已经属于超额了,如果我再给,我怕他根本承受不住。我常说,我自己的小时候根本不像现在的孩子那么累,我小学六年级时,才知道晚上要格外复习一会儿,初中时保证和优秀的同学一个学习节奏,现在觉得混的也不错。但是和孩子比,我那时可自由快乐的多了。正是因为从小养成了快乐的性格,和别人快乐的相处,所以生活得也很快乐。我一看到孩子那苦大仇深的学习状态,我就总是怀疑现在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但是关于孩子的粗心,靠大人的包容也不能解决问题,我也跟儿子进行了很多次沟通,给他讲了一个我深有体会的道理。

我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我做出了一个那个岁数的孩子绝对做不出来的决定:数学考试,我全部验算了一遍。

结果一下子验算出三、四道错题,全及时改了回来。因为我语文基础比较好,所以那个期末,我一下子考了全班第一。后来就是享受了一次很隆重的表彰大会。虽然后来的学习,因为毕竟是面对新知识的理解,成绩有所起伏,但是验算可以减少粗心的丟分,却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学校课程里,后来也教了验算,但是小学阶段,能把这个方法真正领悟使用的,却少之又少。

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其实也不是不对,但是总练也未见到什么明显的效果,有一次考试他妈妈就说:儿子啊,你可一定要认真仔细啊?算我求你了。儿子一脸懵怔。我忽然就觉得这话里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笑着问儿子:你说妈妈的话对吗?让你认真仔细你就能认真仔细了吗?如果这也好用,我俩就天天盯在你耳边,认真仔细不就完了吗?

接着,我就就他讲了我一年级考试验算的故事。

我说:每个人都会粗心,但不是一句靠仔细就能避免的。保证每一个计算的正确,是要靠多次的验算和从不同侧面的论证,才能做到无误的。所以光提仔细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保证仔细。考试想不出错,就要抓住可利用每一分钟去检查。

我儿子给我做了保证,只要认真检查,哪怕不复习,也准能考第一。考完试,我急着追问,检查没有,他回答认真检查了。我当时高兴坏了,觉得孩子总算长大了,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结果成绩一出来,又粗心了好几道,又没考好,我就追问他到底是怎么检查的,他告诉我说:用眼睛扫了两遍。我问他,检查完了还有时间吗?他说有,还坐在那里愣了会儿神。

我说:孩子啊,这样的检查方法是没有效果的。这种因为关键时候的懒惰造成的粗心,是谁都不能原谅的。我可以原谅你不会,因为就是因为不会我们才去学习,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不会,没有理解,暂时不明白,没有人会责备你。可是会的,却因为粗心做错了,就无法准确掌握你到底会不会,带来的恶性循环,只有加大练习量。不会的也练,会的也练,最后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练没了。这种生活有多痛苦啊,可这正是因为自己的一时懒惰而造成的。关键的时候手懒,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你得付出多少倍的平日努力才能弥补回来。

平常日子,看他有些松懈时,我就这样经常跟他沟通,当然也鼓励他尽量快点完成作业,和他妈妈也协商好了,即便是有剩余时间,也不格外加作业。只要高效优质的完成,余下的时间就属于自己的,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应该说没有立杆见影的方法,但是习惯却在慢慢地养。

六年级上半学期末,非常关键,学校通知初中要以这次成绩来参照分班。考试前我又叮嘱孩子那句话,平常可以散漫,考试每一分都无比金贵,认真检查是保证仔细唯一手段。

考完试,我问儿子是咋检算的,他说数学在草算纸上检算了3遍,都快要吐了,语文和英语也逐字检查了2遍。结果成绩出来了,数学满分,语文最高分,英语听力减了2分,全班排名第一,校排名第二。

那个假期,学校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免了作业,他比较喜欢外国的钱币,我们奖励了2张百元的美钞,还有最重头的大戏,是全家人出了一趟国,去巴厘岛度了个假。

其实我家也并不宽裕,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连个中产都算不上,但是在教育的问题上,我还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投入。比如建立奖励的机制,当然不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方式,是非常认真的,隆重的,让孩子有这样的一个意识,改变他对学习的看法,进而慢慢地,真的改变了自己。当然,除了奖励,也是为了涨更多的见识,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也是改掉粗心,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法。

今年读的初一,在新的环境中,我给他提的目标是适应。因为在我看来,起伏是正常的,没有必要时时领先。但是今年期末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说明至少还在一个学习状态上。

以上是我如何改掉孩子粗心的故事,没有什么大道理,每个人因人而异,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男孩强则国强


孩子的本性都是偷懒的,都是不愿意付出的,人的本性也是懒惰的,这就要求父母必须要树立个人的威信,让他知道哪些事情是必须遵守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商量的,哪些事情是不折不扣要落实的,我小的时候外婆就是把我写的不好看的字都撕掉了,我长大了才深刻体会到他应该撕的更强烈一些,这样我的字就会写得更好一些了。


非同凡响是也


很多孩子简单的题很容易做错,平时可以做对的题考试时为什么就错了?就只是孩子性格太浮躁、做事太不认真吗?其实背后的原因远不是这么简单。我认为粗心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孩子对知识掌握不够熟练。比如说简单的计算,大多数孩子在一年级时简单的计算老是一不留神就做错了,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做这些简单的计算你会发现正确率高了很多。为什么呢?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孩子一年又一年的积累训练使得孩子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我教的一个孩子它的借位减法中一遇到3减6需要借位时就出错,一开始也以为粗心后来发现就是对于13减6不熟练。强化之后再没出现过错误。

二、孩子对于很多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不透彻。同一部分的知识可能有时做对有时做错,究其原因是孩子对概念的掌握并不透彻只是停留在概念的表面并没有深究其细节。所以在做题时会出错。比如,将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孩子马上写出算式18÷3=6。但是来一个判断题,把18分3份,每份一定是6。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忽略了“平均分”。孩子做错的原因不是没看清题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掌握这部分知识点。

三、做题习惯不好。很多孩子写作业很潦草、三心二意、不检查、步骤不清晰不完整。有时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或者注意力不集中把数字都写错了,还有的做题步骤跳着写导致思路出现偏差。我认为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一) 对于最基础的知识一定要熟记于心,反复训练,在训练的同时学会思考。

(二) 对于错题不能简单的以粗心为理由,一定要搞明白为什么错了,到底是哪个知识点出现了缺漏,一定要补上。

(三) 要求孩子书写认真、卷面整洁、步骤清晰。

(四) 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一定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信息,对于重点信息可以进行标注。

(五) 一定要检查,那么怎么检查呢?不能只是用眼看。一般我会要求孩子,第一步先一个题一个题检查是否有漏题现象,第二步,检查计算的相关题目,这时必须拿出一张干净的白纸重新做一遍,然后对一下答案,再有时间的话再检查别的题。

(六) 做题时注意力一定要集中,不能三心二用。




兴味长


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通过观察找出根源,再进行纠正。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孩子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就是没责任心。因为有的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孩子的事都是大人做,长此以往孩子就觉得一切都是家长的事,导致对干什么都缺乏责任心。所以作为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引导他把事情做好,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有了责任心,孩子做事就会谨慎从事。

2、培养孩子做事要有条不紊。孩子能有条理的做事,就不会粗心。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然后要求孩子书包、文具等都要有条理地放好。最后,要有严惩措施:如果考试时细心了,就奖励;如果粗心大意没有做好某事,就多做家务、扣零花钱等进行惩戒。

3、培养孩子做事专心的习惯。孩子粗心大意也是他们做事不专心的体现。家长平时就要训练孩子做事要专心,如写作业时,要在一定的时间完成,期间不能干其它事,不能一心二用;选择一样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学好,给予孩子鼓励……不过孩子在学习,做事时,家长不要看电视,打麻将干扰孩子,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

家长只要耐心地做好孩子的养成教育,粗心大意的毛病会慢慢改掉。





语言文字


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有时候粗心并不全是因为孩子不努力,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身心发展因素导致学习的能力发展失衡,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1、 注意力难以集中

注意力是指人的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孩子是否能够认真的上课、专心的写作业、快速的记忆、高质量的学习都和注意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注意力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点,一般随年龄增长,注意力持续时间会增加。

而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孩子,当视知觉把接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从而导致信息错误和信息遗漏,反应到学习上,就是做作业会出错。

2、 视、听觉能力发展失衡

听知觉能力包括:听觉的广度;听觉的分辨;听觉的记忆;听觉的空间;听觉理解;视听动统合。听知觉能力失衡给孩子带来的问题包括听课走神、听完课记不住、听写反应慢、英语学习困难、音乐感受力不强、表达能力不佳等。

视知觉能力包括:视觉的注意力;视觉的广度;视觉的分辨;视觉记忆;视动统合;视觉空间。孩子会把b写成p,计算时竖式对位不齐,答案计算正确,抄写时却出错,都和视知觉能力有关。

那么,针对孩子学习上的这些困扰,家长们可以怎么帮助孩子呢?

一、注意力

1、按照注意力品质进行目标量化

注意力的品质高低无法用尺子直接衡量,但家长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参数把目标量化,这里的参数可以是注意的广度,例如一张图片里有很多汽车,孩子3秒钟内可以看到几辆汽车;可以是注意的稳定性,孩子能够在一件事物上保持多长时间的关注度;也可以是注意的分配,比如孩子可以一边画画,一边和家长聊天,可以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在活动中。实践中,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时候缺乏清晰的目标,更没有量化目标,因此在过程中往往看不到孩子的进步,并最终放弃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2、减少学习环境里的干扰物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学习环境,减少学习环境中的干扰物,如玩具、手机、电脑等。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在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打扰。

3、及时给与孩子奖励

当看到孩子进步的时候,家长可以及时的给与孩子奖励,强化孩子的行为,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等。最终,让孩子学会自我强化,将进步的过程转化为自己的动力。

4、劳逸结合,注意用脑卫生

家长要在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合理。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注意用脑卫生,控制注意力训练的时间,活动不超过20分钟为宜。

分享几个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小游戏,爸爸妈妈们可以趁着这段宅家的时间带着孩子一起玩起来!

叠杯游戏

准备6-8个塑料杯子,让孩子一个一个地往上叠杯子,家长要提醒孩子不要把杯子弄倒哦。

舒尔特方格

家长可以自己制作或者在网上购买舒尔特方格的卡片,孩子按照从1-25的顺序,用手指指出数字,并大声读出来,家长在旁边记录孩子一次完成所需的时间。

玩具不见了

在桌上摆放5-6件玩具,让孩子依次说出玩具的名字,观察玩具的摆放顺序。之后让孩子闭上眼睛,家长拿走一个玩具,孩子睁开眼睛后,集中注意力回忆什么玩具不见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互换角色。

萝卜蹲

邀请3-4个家人一起参与,分别代表白萝卜、胡萝卜、红萝卜等。一人喊口令并做出蹲下的动作:"白萝卜蹲,白萝卜蹲,白萝卜蹲完胡萝卜蹲" ,紧接着胡萝卜需喊口令,并做出蹲下的动作。以此类推,没有跟上指令的成员失败。

二、视、听觉能力

1、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能力

很多时候,家长觉得孩子能力就这样了,任其发展。其实,只要家长们仔细的、认真的了解孩子,在生活中启发和引导孩子,有意识的给孩子进行能力训练,孩子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家长们请相信这一点,如果家长没有时间,也可以选择专业的机构帮助孩子。

2、教孩子学会反思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有很多因素影响,有时候孩子只看到成绩,意识不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成绩不佳。所以,家长应该教孩子学会反思,一起分析原因,比如孩子抄写慢,看一笔写一笔,属于视觉记忆能力弱;孩子联想不出图与图的关系,形象思维能力不佳,属于视觉分辨不佳;孩子分辨不出音近字词,听写时常常听不清、听错,属于听觉分辨不佳……通过反思,孩子可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找到自身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能力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

3、 避免孩子的过度依赖

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从收拾书包到指导作业,恨不得自己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将孩子的学习全部包办,孩子只需要按照父母的安排完成学习任务。这种过度依赖会导致孩子没有目标,放弃思考,更难以提高能力。所以,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把学习交给孩子。

同样,分享几个提升孩子视、听觉能力的小活动,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练习吧。

数字回声

家长读一遍数字,孩子在听完之后报出同样的数字。比如家长读53241 ,孩子听完之后在也说出53241。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渐提高难度哦~

神枪手

准备一组词语,规定一项同类词语是目标词,比如目标词是食物,当家长依次报出词语时,孩子听到食物词语时要立刻拍一下手,听到其他词语时不拍手。如果目标全部命中,孩子就可以获得小小神枪手的称号~如:

公园 包子 小猫 米饭 狗熊 鸡蛋 爸爸

草莓 尺子 泡泡 信封 叹气 橘子 苹果

海洋 面包 老虎 水池 图画 蜜蜂 蛋糕

苗条 面条 风筝 椅子 树叶 妈妈 松鼠



满妈咪育儿驿站


孩子粗心,有时是共性的问题。解决马虎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

1.错题集的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多是马虎,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马虎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马虎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马虎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己检查。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马马虎虎。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马虎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马虎,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马虎。


街角的风铃lisa


孩子学习粗心大意,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责任心不强,心不在焉。孩子读书时心不在焉,读望天书,有口无心;做作业的时候,敷衍了事;或者边做作业边玩手机;或者眼睛盯住作业,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没有把学习当回事儿。这样的状态,怎能不粗心大意?

2.跳跃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缺乏严谨。跳跃性思维优点是发散快,适合形象思维;缺点是缺乏严谨,稍不注意,就会出错。如看书时,常常是跳跃性阅读,眼睛没有逐一扫描的习惯,因此,看书或做作业的时候,常常掉了内容或条件,造成出错;解题的时候,思维不能按照解题步骤一步一步走,在解题程序上经常出错。

3.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帮助一个人很快形成习惯,形成能力,但它也有消极作用,他会对一个人当前所做的事情产生干扰作用。比如在读书的时候,明明这个字该读的音出错,而根据大脑中想的读成一个音;比如一加一等于二,偏偏写成了大脑当时想的三,或眼睛看到的另一个数字。这种错误常常是低级错误,一般人都把他当成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其实很冤枉,犯这种错误的人常常还是一些学习认真的人。

小孩粗心大意的原因有多种,家长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孩子是属于那种,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方法,来帮助 孩子克服粗心大意的缺点。

1.针对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的小孩,家长要清楚的明确,这是小孩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习惯不好;思想上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成天只知道玩。家长除教育外,还得多花时间陪小孩学习。每天放学回家,陪小孩读书,督促他仔细看书,心无旁骛;陪小孩做作业,让他静下心来,专注作业,不搞其它事情。这要家长有耐心,长期坚持,经常与教师联系,共同配合,改变小孩的学习态度。

2.思维品质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从生活习惯入手,改变小孩思维不严谨的习惯:小孩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整理,每天把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小孩的玩具或自己东西,自己收拾,把它放到该放的地方;小孩吃饭要专心专意,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看其它东西或说话,等等,慢慢养成严谨的习惯。其次,小孩读书的时候,要让眼睛的扫描和注意力保持一致,开始做不到的时候,可用笔尖指着阅读内容,逐字逐句的阅读;做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小孩列出已知条件、解题步骤,一步一步地做,即使题简单,开始也要这样要求,严谨的思维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3.改变思维定势的干扰,主要靠小孩自己的心理暗示。小孩做作业时,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要看错题,不要张冠李戴。在审题时,可用笔尖画出关键点或条件,提醒自己不要看错;作业结束,一定要养成检查的习惯。每次考试结束后,可用一个小笔记本,把自己的错题写下来,看看错的原因,看看这类的错误有多少,当时自己为什么大脑和手的配合出了错误,是什么原因干扰了,一次次总结,慢慢就会克服这个缺点。

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改正的过程,就是小孩不断进步的过程。


名师聊家教


一,责任心不强。

毕竟是小孩子,不像大人,对人对事没有很强的责任心。也就是说,对自己的期望不高,求知的欲望松散,总认为差不多就行了。

二 ,专注力不够。

在现实生活里,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导致做事情总是不那么专注,专心。还有就是可能受到外界的干扰,现在的手机&电视对小孩儿的影响特别大,可能是手机上的一场游戏还没有玩完,还有可能电视上一部动画片还没有看到结局,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因此作为大人要很好的控制,用手机来学习知识,用电视来观察每天新闻动态。向正能量方面发展。

三,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检查习惯。

是人都会犯错,有错必纠。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上避免不了犯错误。

因此让孩子养成一个自我检查的好习惯,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出现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不知道去纠正,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这样是不可取的。正确引导,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