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是如何让贺知章在夺了他的职之后又承认恢复的?

柳九公子


早晨从下午开始,带你一起读马伯庸原著《长安十二时辰》第二回。

看原著,更深入。

贺知章夺张小敬职

在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何执正就是大唐诗书双绝的贺知章。

对于贺知章的提前回来,李泌也是颇为惊讶的。

其实贺知章也不愿回来,毕竟他已经是八十多岁了,而且十天以前就已经在明面上告老还乡,天子还特意在城东供账青门,百官相送,这也算得上长安轰动文化界的大事。

但是他不得不回来,因为他必须要为兰台的人着想,为大唐的未来着想,也因为李相那里已经听到了风声,要来夺靖安司的权了。

贺知章教训李泌

贺知章非常不满李泌将长安的存亡押在一个死囚的身上,因为朝堂之上,到处都是伏兵,而靖安司本来就处于风口浪尖,一不小心,就会有倾覆之祸。

面对贺知章的肺腑之言,李泌却说:你在这里多教育一句为官之道,那么长安城就多一分的危险。

看李泌这样的态度,贺知章的口气更为严厉了:你已经犯了一次错,在如今的形势下,已经容不得犯第二次错误!

李泌不为所动的更加坚决的说:你只想保住靖安司,而我想要保住的却是整个长安城。

袄教大萨宝求见

张小敬被压回来之后,贺知章本不想见他,想让属下直接押回长安县监狱。

李泌向贺知章请求,听听张小敬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线索。现在情况紧急,贺知章也只好答应了。

对于靖安司而言,虽然李泌是管理者,但是如果李泌越了规矩,那么贺知章可以随时把李泌拴在笼子里,把他管起来。

当张小敬看到贺知章时,他心如明镜一般,原来这个凌驾于诸署之上的靖安司的背后居然是太子。

贺知章与张小敬三两句话,说不对路之后,就想把张小敬打二十大板,可是正在这时,外面报:袄教大萨宝求见。

张小敬主动通知大萨宝

在长安城的胡人多信袄教,而大萨宝则是诸多袄祠的管理者,影响极大。

在贺知章看来,这位大萨宝就是来兴师问罪的,他对李泌说道:长源,这是你今天犯的第二次错误了。

李泌站在那里也很尴尬,因为如果张小敬真的惹出了袄教的乱子,他也是没有办法保护张小敬的。

可是反观现在的张小敬却面色如常,面对着自己即将又被打入死牢,有了希望又瞬间绝望,并没有什么动作。

这时,贺知章突然想到了一个蹊跷点,为什么这个大萨宝会这么快找上门来,到底是谁透露了消息给袄教?

这时张小敬却笑了,他对贺知章说:别瞎猜了,是我让姚汝能通知他的。

贺知章依张小敬计策行事

大萨宝是带着极大的气愤来到靖安司的。

接待他的正是靖安司的贺知章,在张小敬的计划里,也只有贺知章这样有声望的人比李泌更适合搞定大萨宝,拿到袄教的供奉名录。

而要搞定袄教的人,金银珠宝和权势都是不顶用的,袄教的人特别在乎的是能够认同他们教义的人。

所以在张小敬的教导下,贺知章对大萨宝说出了:本官素知袄教是明礼虔诚,不会与奸人勾结,只是被贼人趁机而已。善神马兹达有云:善思,善言,善行,皆为功德。尔等弃绝三恶,信奉三善,又岂会为虎作伥呢?

贺知章打动大萨宝

这是大萨宝来长安二十多年来,听到的大唐最高级别的官员认真引用本教的教义。

最后贺知章见火候差不多了,就深情的说道:今日长安有事,需要尊驾与我靖安司一个方便,一并“躬燃纯火”,荡涤宵小。

一个“躬燃纯火”,让大萨宝热泪盈眶,袄教以火为尊,这四个字打动了他,他颤巍着向贺知章深施一礼:袄众,愿为贺监前驱!

当贺知章回到大殿之后,脸上多了一种尴尬,脖子上还多了一条火焰状的束带,手里还多了一本名册。

靖安司的大案牍术立刻运转了起来。

贺知章好友焦遂去世

贺知章虽然勉为其难的听了死囚张小敬的一次话,但他还是对他并没有启用之意。

李泌见贺知章还是这样固执,更是拿出自己的印信,想要以辞官相胁了。

可是正在这时,下面有一个小吏突然拿出了一束公文,公文上记载的是“焦遂”之死。

在长安城喝酒最有名的八个人,被称为“饮中八仙”,贺知章和焦遂就是其中之二。

贺知章与焦遂的友情十分深厚,这时听到焦遂的死,而且从证据上看正是被曹破延所杀,贺知章的魂魄就像被抽走一样,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精力处理这里的事情了,只好一切交由李泌处理。

他对李泌说:张小敬这人,可用不可留。

李泌的应急计策

对于贺知章的突然离开,张小敬莫名其妙地说李泌说道:

李司丞掌握的好时机。

李泌面无表情的说:事急从权。

一旁的檀棋听得一头雾水,可是当她看到那封讯报的签收时间,是早在午时二刻就已经被李泌签收时,她才知道了这其中的玄机。

原来李泌早就知道了焦遂之死,他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才对贺知章讲了出来。

效果嘛,立竿见影。

早晨从下午开始,和你一起看原著小说《长安十二时辰》第二回。

喜欢请点赞,加关注,欢迎评论,还有后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