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阆中“兄弟状元”

(6)唐•尹枢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尹枢

尹枢(约720~贞元末),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状元及第。

(7)唐·尹极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唐•状元尹枢、尹极

尹极,尹枢之弟,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状元及第。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阆中状元坊上刻有尹枢、尹极兄弟状元之名。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尹枢、尹极

阆中状元坊(状元坊是阆中古城的标致性景点,位于古城旅游区和新城生活区的交界处。状元坊是为了纪念以上4位状元中一对兄弟状元而特别建造的。明清时期,木质结构的状元坊位于学道街与状元街的交汇处。民国时遭拆毁。今天我们看到的状元坊是2000年重建的,四柱三门,高20多米,宽10多米,是为了纪念古阆州的4位科举状元而建。所以两侧的横梁上有四位状元的金色名字,分别是尹枢、尹极、陈尧叟、陈尧咨。)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状元尹枢殿试卷(部分截图)。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咸丰《阆中县志》卷四·选举志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阆中县志》卷五·人士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民国《阆中县志》卷十九·选举志

尹枢(约720~贞元末),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科状元及第。

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令狐楚等。考官:礼部侍郎杜黄裳。试题为《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干吕诗》。

尹枢文名甚高,应试时年已七十有余。主考官杜黄裳亦第一次主考。苦想选才公允之策,故三场试毕,对众举子道: "诸位学士都是当代才子,怎么就没有人帮我一把?"应试者计五百余人。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何意?尹枢独自上前问道: "不知您有什么吩咐?"杜黄裳道:"没有人写榜。"尹枢道:"我愿从命。"杜欣然授尹纸笔,尹提笔逐一题名,唱名。自始至终,全场肃然,均服其公道,最后独缺状头,杜问:"写谁较好?"尹枢毫无愧色地答道:"非老夫不可!"杜黄裳大吃一惊,然而细想,也非他莫属。此事传出,轰动朝野。卢纶有《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诗云:"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宝器金罍重,清音玉佩寒。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全唐文》存其《珠还合浦赋》、《华山仙掌赋》两文。

补充

尹 枢 今阆中市二龙乡。791年(唐德宗贞元七年)辛未榜状元及弟。《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举贡三》载:"贞元七年,杜黄裳知举,闻尹枢(注:原文误为尹极)时名籍籍,乃微服访之。问场中名士,枢唯唯。黄裳乃具告曰:'某乃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某,他不能尽知,敢以有请'。枢耸然谢曰:'既辱下问,敢有所隐?'即言子弟有崔元略、孤进有林藻、令孤楚数人。黄裳大喜。其年枢状头(即状元)及第。试《珠还合浦赋》。藻赋成,忽假寐,梦人告曰:何不叙来去之意。既寐,乃改数句。及谢恩,黄裳谓藻曰:叙珠来去有如神助。"《唐摭言》卷八云:"杜黄门第一榜,尹枢为状头。先是杜公主文,志在公选,知与无预评品者。第三场庭参之际,公谓诸生曰:'主上误听薄劣,俾为社稷求栋梁,诸学士皆一时英俊,奈无人相救。'时人策五百余人,相顾而已。枢年七十余,独趋进曰:'未谕侍郎尊旨。'公曰:'未有榜贴。'对曰:'枢不才。公欣然延之。从容,因命卷帘,授以纸笔,枢援豪斯须而就。每扎一人,则抗声斥其姓名,自始至末,列庭闻之,咨嗟叹其公道者一口,然后长跪授之,唯空其元而已。公览读致谢讫,乃以状元为请。枢曰:'状元非老夫不可。'公大奇之,因命亲笔自扎之。"《唐才子传》卷五载:令孤楚,宋悫士,敦煌人也。五岁能文章。贞元七年,尹枢述进士及第?quot;《登科记考》卷十二说:"贞元七年,进士三十人,尹枢,状元。知贡举:礼部侍郎杜黄裳。"《闽川名士传》说:"尹枢文名甚高,应试时,年忆七十余,知举杜黄裳奇其才,取为状头。"《文苑英华》载:"本科应试题为《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十吕诗》。"今《文苑英华》存有尹枢应试的《珠还合浦赋》。

尹 极 尹枢之弟,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癸巳科状元及第。《登科记考》卷十八载:"元和八年,进士三十人,尹极,状元。知贡举:中书舍人韦贯之。"《玉芝堂谈荟》载唐宋以来状元姓名,本科状元亦署为尹极,并说尹极为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尹枢之弟。《文苑英华》载:本科听试诗题为《履春冰诗》。

尹枢、尹极兄弟俩在二十二年中先后中状元,时人称"梧桐双风",他们的状元府第在阆中保宁镇,故以此街名"状元街",沿袭至今。因唐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其后世子孙为了纪念他们,在家乡建庙,取名解元寺,至今犹存。1951年至1992年在此处设立过解元乡,今已与二龙乡合并。

在《太平广记》、《唐摭言》、《唐才子传》、《登科记考》、《闽川名士传》、《文苑英华》、《全唐诗》、《玉芝堂谈荟》等书上均有二尹状元及第的记述和反映。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清·徐松《登科记考》


历代尹氏进士--家族文化系列连载_003

清·徐松《登科记考》

《登科记考》卷十八载:"元和八年,进士三十人,尹极,状元。知贡举:中书舍人韦贯之。"

尹枢的才学

  

善作辞赋,贡文受宠

  尹枢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在《全唐文》中存其两篇,《珠还合浦赋》《华山仙掌赋》。其中《珠还合浦赋》是其应试时的、作品,摘录如下:

  骊龙之珠,无胫而至;骇浪浮彩,长川再媚。回夜光之错落,反明月之瑰异,非经汉女之怀,宁泣鲛人之泪?状征既往,莫究奚自。偶良吏兮斯来,遇贪夫兮则閟。想夫旋返之仪,圆明可期。辉如电转,粲若星驰。光浦溆,窜蛟螭,映沙砾,晃涟漪。在暗而投,诚则悲路人未鉴;沉泉而隐,亦常表帝者无为。欣出处兮据德,幸浮沉兮中规。是以特表殊姿,潜怀有道;中含逸彩,上系元造;丑当时之饕餮,应为政之美好;真列郡之尤祥,实重泉之至宝。于是焕清濑,辉浅湾,奔璀璨,走斓斑。岂能与石前却,随流往还;泛连波之下,盈一水之间而已哉?

  全文以四、六句为主,约450字;全文仅70句,约450字,短小精干。令狐楚、林藻也有同名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