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卻未能改變國運

一聲炮響,喚醒了已經痛覺的中國人民,辛亥革命的產生,正是自下而上的民眾,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行,而辛亥革命的最大意義,莫過於推翻了滿清政府,同時也推翻了中國數千來的帝制。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卻未能改變國運


辛亥革命的主力,是新軍和舊軍。所謂新軍,就是清政府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意識到洋槍洋炮的重要性,從而讓袁世凱組建的新式武裝。舊軍即原來的清政府武裝,其中魚龍混雜,除了不能戰的旗軍以外,舊軍主要是指綠營和勇軍,他們的成分很複雜,有舊官僚舊武官,也有跟著曾左李打天下的團練出身的軍隊,甚至很多是土匪馬賊(比如張作霖和陸榮廷)。因為成分複雜,而且相當一部分是忠誠清廷和滿族親貴的部隊,為了避免舊軍鬧事,安撫舊官僚和滿族親貴,因此,最後形成了舊軍和新軍同時存在的情況。

新軍舊軍的同時存在,說明了辛亥革命前期中國軍隊成分非常複雜,作為革命和反革命的兩種成分,都大量的在中國軍隊裡滋生著。

因此,

辛亥革命,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爆發,幾位新軍裡的革命黨人,領導著一批具有革命傾向的新軍士兵們,發動了革命,但是又擁護了一位資歷較深,各方面都能接受的黎元洪成立了革命政府。中國各省隨著回應,當然,大部分是舊官僚隨大流,其中的諮議局起了相當的作用,換句話說,中國這個時候實際是被一批官僚,縉紳們所掌握的。其中有死忠清廷的,也有革命的,但絕大多數都是搖擺不定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卻未能改變國運


各省都在觀望,實際上說明,第一,清廷的威信和中央政府作用已經基本不存在,第二,地方勢力左右著政局。第三,革命思想已經有了廣泛的影響,但並未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第四,孫文等革命黨的影響力有限,尤其是沒有掌握軍隊。

以上四點,就是未來三十年中國的軍閥統治誕生的土壤。因此,雖然在袁世凱的策劃推動下,清廷退位,但是中國並沒有象土耳其,甚至蘇俄那樣很快走向統一。軍閥們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個開始登上舞臺,而後又很快銷聲匿跡。軍閥統治對人民來說是可怕的,也是殘酷的。

當時實力最具影響力莫過於四大軍閥。

  • 第一是由袁世凱領導的北洋軍閥。後來因為爭奪權力和利益分成直系和皖系。
  • 第二國民黨系,為什麼把國民黨作為一個軍閥?因為雖然他們是由政黨領導的軍隊,但實際上還是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建國主張。
  • 第三奉系軍閥,也可以說是張家軍了,但並非絕對的家族統治,奉系,實際上是日本的間接控制東北的傀儡。
  • 第四桂系軍閥,桂系軍閥也是中華民國時期比較重要的軍閥,桂軍,從陸榮廷開始就屬於能征慣戰的部隊,到了李宗仁白崇禧時代,和國民政府合流,共同北伐,建立了不小的功勳。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卻未能改變國運

此後,軍閥混戰,人民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在經過多年的奮鬥犧牲,終於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一個站起來的中國。

對此你有何見解,歡迎各位評論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