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公元前五百多年,當中華大地上的周王朝逐漸走向衰落的同時,在世界的西方,波羅的海沿岸,古羅馬人卻正在興起。他們於公元前509年,推翻了暴君“高傲者塔克文”的統治,建立起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也是全世界範圍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共和國的概念,其中“共和”二字的含義,就具體體現在羅馬共和國時期掌管國家主要權力的元老院,是由人民選出來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元老院,實質上是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古羅馬元老院

此後經過五百年發展,公元前27年,隨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屋大維成為最高統治者,“共和”自然是一去不返,但元老院制度,卻在羅馬帝國保存了下來,只是其職能和權力,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奧古斯都時期以前,羅馬共和國制度之下,元老院雖然與執政官,部族會議三權分立,但因為其持久性,和在國民之中的威望,實際上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奧古斯都,是羅馬帝國時期元老院給予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屋大維的稱號,大概意思是“德高望重的”,後世以奧古斯都代指屋大維,實際上類似於中國古代皇帝的廟號,是一種避諱和尊重的叫法。

奧古斯都時期以前,自然就是羅馬帝國之前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實際上元老院的誕生,還要更早,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前800年左右的“王政”時期。

最初,元老院中的成員,是由 “王”在羅馬人中指定 的,這些人主要是大氏族首領。說白了,公元前800年的古羅馬時期,跟同時期的西周王朝差不多,說是一個國家,實際上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幾個聚集在一起的部落。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描繪古羅馬人的油畫

所謂的元老們,就可以看做是周王朝時期的諸侯,其作用是為了幫助“王”來統治國家。

到了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既然是“共和”,自然就沒有了“王”這個最高統治者的之位,國家權力則由執政官、元老院、部族會議共同享有。

其中部族會議其實就是人民大會,因為其涉及範圍之廣,所以不可能經常召開。而執政官則是有人民會議選出來,代行國家行政權力的最高長官,元老院則輔助行政官進行通知,並監督行政官的職權。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曾當過古羅馬執政官的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

在現代學者楊俊明著作的《古羅馬政體與官制史》中,有提到:

“無論共和時代的政治生活如何演變,其神經中樞一直是羅馬元老院。”

一方面,這種現象自然是由於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人民大會不能時常開會,決定國家生活之中的瑣事導致的,另一方面,也跟元老院之中的元老們是世襲的,而最高行政官卻有任期,而且任期較短有關。

在如此現實之下,羅馬共和國時期的元老院,實際上是當仁不讓的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奧古斯都時期,隨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國家行政權力實際上已經逐漸被帝國最高統治者,也就是屋大維所佔據,元老院逐漸淪為“元首”的統治工具

從羅馬共和國到羅馬帝國的轉變,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之中,元老院權力逐漸被壓縮,元首權力逐漸被放大的趨勢,卻很明顯。

羅馬帝國從公元前23年建立,一直到公元1453年,其中歷經近一千六百年的時間長河,其內部政治制度的變遷,也是必然的。從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類似於中國古代奴隸制社會,到羅馬帝國後期的封建社會,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制度變化的過程,實在羅馬帝國本身的框架之內形成的。

其中固然伴隨著戰爭,陰謀,政變等等形式,但相對於地處於東方的中國,歷經幾百年的戰亂之後,才終於建立起統一的封建王朝相比,其社會制度變遷的程度與烈度,都是遠遠不及的。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凱撒大帝被刺殺

這就註定了奧古斯都時期的元老院權力的轉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種緩慢的,溫水煮青蛙似的的變化。

當時的元老維萊伊烏斯·帕特爾庫魯斯在元首制存在了60年之後,對於奧古斯都時期屋大維對元老院權力的侵佔,仍然無所察覺,認為:

“法律恢復效力,法庭恢復權威,元老院重享尊榮,行政職權得以約束回此前的限定範圍之內……共和國的傳統形式得以保留。”

但實際上,如同歷史上所有獨裁者一樣,屋大維並不甘心將手中權力重新還給元老院,他在一邊緊握著軍權之外,不斷的通過種種措施,收攏了元老院的選舉權,財政權,軍事權,甚至檢察權和在宗教方面的權力,也被“德高望重”的奧古斯都所侵佔。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屋大維雕像

綜上,筆者認為,奧古斯都時期元老院權力逐漸被元首侵佔的趨勢,是毋庸置疑的,從共和國向帝國轉變的歷史無疑證明了這一點。但這種侵蝕是低烈度的,緩慢發生的過程,以至於很多當時的元老們自己也並未察覺,等後代人們再察覺的時候,帝制的力量已經深入人心,無法再撼動了。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羅馬共和國強大的歷史認同感,迫使奧古斯都時期屋大維不得不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來稀釋長老院的權力,反映出古代西方君主與人民的一種另類互動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曾經說:

“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

這句話固然有些極端,但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封建時代最高統治者的心態。作為權力的擁有者,奧古斯都時期的屋大維,能夠在羅馬共和國以後,悄無聲息的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羅馬帝國,其對於權力的慾望,獲得權力的手段,自然都是頂尖的。

那麼為什麼這樣一位有為的君主,卻要費勁心機的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侵佔元老會的權力呢?這就跟羅馬帝國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描繪羅馬帝國的油畫

首先,羅馬帝國是在羅馬共和國的基礎之上建立的,雖然羅馬共和國因為獨裁者家陰謀家的作亂,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被羅馬帝國所代替。但毫無疑問,羅馬帝國能從公元前23年,一直延續到公元1453年,跟羅馬共和國時期打下的基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換句說話,奧古斯都以前的羅馬共和國時期,正是古羅馬早期的黃金時期,其不管是政治制度,還是成就,都已經在羅馬人心中落地生根,沒有人能夠輕易改變。

就如同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一樣,雖然當時的周天子已經式微,隨便一個諸侯國都可以取而代之,但不管是春秋五霸,還是戰國七雄,都不敢輕易將周王朝覆滅,原因就在於八百年的周朝統治,早已經將周天子是天下正宗的理念灌輸到所有人心中,誰要是輕易突破這個理念,就變成了天下的敵人。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深入人心的周天子天下正宗理念

在屋大維自己所著的《行述》之中,他這樣寫道:

“餘第六與第七次任執政官期間,經全國人民的同意,餘取得絕對統治大權後,乃平息內戰之火,而餘隨即將共和國自餘之統治下轉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治理……自此之後,餘之威信超過一切人。”

在取得了最高統治權力之後,屋大維依然選擇將權力交還給元老院和羅馬人民,而後獲得的是在人民中間的威信。作為後人,我們可以從史冊上輕易的看出,屋大維絕不是一個不愛權力的聖人,相反,他一生致力於羅馬帝國這四個字中的那個“帝”字上。

這麼一位熱衷於權力的政客,面對到手的權力卻選擇送出去,只能是因為他知道這個權力拿不住。元老院作為羅馬共和國時期的遺產,依舊深入到每一個羅馬人的腦海之中,倉促之間取締元老院,限制元老的權力,除了激起社會逆反心理之外,別無它用。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圖丨古羅馬元老院

所以說,是羅馬共和國時期締造的羅馬人對於元老院,關於自己國家的基礎認知,限制了奧古斯都時期屋大維改革元老院權力的步伐,在這件事情上,最高統治者和每一個普通的羅馬人,形成一種雙方看不見,但卻真實存在的心理互動:

即,老百姓心中羅馬帝國就得有個元老院,屋大維沒辦法直接取締元老院,只好屈服於民意,想辦法限制元老院的權力。

從“共和”到“帝制”,奧古斯都時期古羅馬元老院職權為何轉變?

結語

綜上,奧古斯都時期以前,羅馬共和國甚至更早的“王政”時代,元老院在羅馬人的政治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羅馬共和國時期,元老院還是全國最高的權力機構。

而羅馬共和國時期,實質上是羅馬人集體意識迅速形成的一段歷史時期,在這段歷史時期裡,元老院帶領著羅馬共和國不斷取得對外戰爭的勝利,更加深了百姓對於元老院的認同感。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開啟奧古斯都時期以後,元老院的權力逐漸被侵佔,元老院本身也從權力機構轉變為元首的統治工具。

但這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百姓對於元老院的社會認知心理,屋大維不得不利用溫水煮青蛙的辦法,慢慢侵蝕元老院權力,實現帝制。

以史為鑑,東西同理,老百姓看似總是喜歡做沉默的大多數,但當一件事情他們不同意的時候,任何偉大的政治家,也只能屈從於民意,否則就無法達成目標。

參考文獻:

《行述》

《羅馬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